历史上那些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对教育的启示:教育不能想当然!

历史上那些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对教育的启示:教育不能想当然!

教育的关键就是要在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中求得一种平衡。——弗洛伊德


魏文王曾问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那么到底谁才是最厉害的呢?"扁鹊答曰:"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魏文王疑惑地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曰:"长兄是在病情发作之前进行诊治的。但是由于大家都不知道他事先已经把病因去除,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是在病情初起时进行诊治,由于病情并不严重,人们都以为中兄诊治的是轻微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限制在本乡里;我名气响遍全国,是因为我都是在病情十分严重的情况下进行诊治,所以人们都以为我医术高明。"

历史上那些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对教育的启示:教育不能想当然!

扁鹊要告诉我们的是: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

心理学便是一门通过研究人类心理发展规律,力求实现对行为进行事前控制的科学。所以心理学至关重要,在教育孩子这项事业中尤甚。自人类开始有意识起,对于人类心理现象的思考和探索就未曾中断过。我国的思想家、政治家诸如孔子、墨子、孟子、老子等等都在心理学、哲学范畴中有所涉猎,而记载关于身心关系、自我意识、群体心理以及个体心理过程等心理学思想的书籍更多,比如《诗经》、《周易》、《尚书》等等。但要说真正将心理学研究带入科学范畴的便是西方的心理学家们,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一下那些经典且有意思的心理学实验,共同学习一下研究成果吧!

罗森塔尔效应


历史上那些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对教育的启示:教育不能想当然!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来到一所小学,声称要做一项关于孩子未来发展趋势的测试。他们分别从一至六年级各选择了三个班级,并在这些班级中进行了7项测试,测试结束后罗森塔尔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的学生"名单交给了校长和每个班级的相关教师,并叮嘱他们为了保证测试结果的效力不受影响,一定要对名单进行保密。

其实这份名单是罗森塔尔随机挑出来的,对学生做的测试也并没有实际意义,他只是对校长和教师撒了一个"权威性的谎言",反而真正的被测试的人是那些教师。

8个月后,罗森塔尔再次来到学校跟踪那份名单上的学生,结果发现那份随机产生的学生名单中记载的所有学生在成绩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且性格更加活泼开朗,自信心、求知欲、社交水平等各项指标都有显著提升。

罗森塔尔分析认为:这些教师收到罗森塔尔的暗示后认为这些孩子天生比较优秀,所以在日常接触中会不经意地表现出对这些孩子的期望,这些孩子会接受到更多的认可、赞扬和鼓励,犯错误时也会得到更多宽容和指导。在这种良好的教育氛围下孩子也会给予老师更好的反馈,这种反馈又促进老师更加坚信这些孩子天生优秀的想法。如此的良性循环作用下,这些孩子的自信心得以提升,更愿意去尝试、去探索,最终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进步。

启示:孩子感受到的期待会塑造孩子的行为。在积极的期待下,给予孩子更多的赞扬和包容,犯错误时也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明确的指导,孩子会更愿意配合教育工作,也更加容易取得进步。

皮亚杰三山实验


历史上那些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对教育的启示:教育不能想当然!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对3、4岁孩子的认知情况进行实验。他在在一张桌子的不同位置放置三座高低、大小、颜色都不相同的假山模型,然后让3、4岁的孩子围绕着这个桌子的四个方向观察这三座山。接着让他坐在桌子面前,桌子的对面放置一把椅子,椅子上放置一个玩偶娃娃。最后给孩子看从四个视角拍下来的画面,让孩子指出哪一张是玩偶娃娃能够看到的画面,结果发现孩子们选择的都是自己看到的画面。

皮亚杰分析认为:这一阶段的孩子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认为别人看到的都是自己看到的,认为所有物体都有生命也是这个原因。

启示:培养孩子的某一项能力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孩子当下的发展情况,判断孩子是否具备学习这项技能的能力,然后再采取最适合孩子发展情况的手段进行引导,如此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斯金纳箱


历史上那些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对教育的启示:教育不能想当然!

斯金纳是心理学领域中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他发明的斯金纳箱对行为主义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斯金纳曾经用斯金纳箱做了一个小老鼠行为强化的实验。具体步骤是他先把一只饥饿的小老鼠关在斯金纳箱中。斯金纳箱是专门为了研究强化行为相关实验而设计的,里面设置了按钮,如果按到按钮就会自动投放食物。最初饥饿的老鼠到处乱窜,终于无意间按下了按钮,小老鼠获得了食物。这种巧合发生无数次后,小老鼠逐渐发现了按钮和食物之间的关联,最终通过食物的刺激使得小老鼠学会了操纵按钮的行为。

启示:在合理的、愉快的刺激下,给予孩子明确的指示,好习惯也能够轻而易举的养成。

格赛尔双生子爬楼梯实验


历史上那些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对教育的启示:教育不能想当然!

著名的心理学家格赛尔曾针对幼儿做过一个技能学习是否与年龄有关系的实验。实验的被试是一对46周双胞胎。实验开始后,格赛尔首先让一个孩子每天进行10分钟的爬楼梯练习,另一个孩子不进行任何训练。6周以后进行了第一次爬楼梯速度的比赛,发现每天练习爬楼梯的孩子用26秒爬完5级阶梯,而未曾练习过爬楼梯的孩子需要45秒才能完成。从第7周开始,格赛尔开始对未曾训练过的孩子进行训练,两周后再次进行测评,结果刚练习了两周的孩子爬楼梯的速度反超了一直保持练习孩子的爬楼梯速度。

格赛尔分析认为,46周的孩子并未发展到能够适应练习爬楼梯的阶段,也就是说在这个孩子还未发育成熟的时候就提前进行了不应该进行的训练,结果出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而52周后开始爬楼梯训练的孩子,由于当时已经发育出爬楼梯的能力,此时再进行爬楼梯训练就出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启示:教育是一个长线发展的过程,要学会耐心等待孩子成长,"抢跑"违背了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于孩子的成长有害无益。

哈洛恒河猴实验


历史上那些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对教育的启示:教育不能想当然!

著名心理学家哈洛做了一个代母养育实验。他将刚出生的小猴子隔离在一个内有两个假猴子的笼子里养育。这两个假猴子分别是由铁丝和绒布做成的,其中铁丝猴子胸前配备了奶瓶。刚开始的时候,小猴子们都是围绕着铁丝猴子转,但没过几天,小猴子们的围绕重点变为绒布猴子,只有在饥饿的时候才会回到铁丝猴子那里进食。当哈洛对小猴子施加外在刺激后,惊恐害怕的小猴子会躲到绒布猴子的怀里。

实验并未结束,当这些小猴子长大后让人震惊的情况开始显现。这些被隔离养育的猴子性格极其孤僻,不愿意和其它正常猴子玩耍,而且性成熟后也不能进行性交。即时在强迫性交产下幼崽,这些猴子也不会照顾幼崽,甚至还会虐待自己的孩子。

实验继续进行,哈洛将绒布猴子进行改进,改装后的绒布猴子可以摆动、做出一定动作,同时每天还让被隔离的小猴子与正常的猴子在一起相处一个半小时,当这一批猴子成年后行为基本正常。

启示:养育孩子是父母的基础义务,但仅仅保证孩子吃饱穿暖并不能够确保孩子生长的要求。各种肢体接触会帮助孩子建立健全的安全依恋,在父母的支持下,孩子才能逐渐形成坚强、自信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一个对人友善、乐意探索、具有处事能力的人。

哈佛大学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


历史上那些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对教育的启示:教育不能想当然!

哈佛大学曾经多一群智力、学历、成长环境等客观条件相似的年轻人进行了一项长达25年的跟踪调查。首先对这批年轻人的目标规划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3%的人有清晰且长远的目标,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浅的目标,60%的人目标比较模糊,27%的人没有目标。

25年后,哈佛大学再一次对这些年轻人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原本外在环境相似的年轻人经过25年的变迁,他们的生活路径产生了截然不同区别。有清晰且长远目标的3%的人,这25年来坚持以目标为导向,为了实现目标坚持不懈,最后几乎都成为了社会各界顶尖的成功人士;有清晰、短期目标的10%的人,短期目标在不断被实现,生活水平逐渐提升,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另外60%的目标比较模糊的人,有较为安稳的工作,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生活平平淡淡,基本都没什么大的成绩;而27%的没有目标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底层,生活的状况特别不如意,工作不稳定甚至需要接收社会救济,常常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世界。

启示:帮助孩子认识自己、认识世界、清楚地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比现在考一个100分要重要的多。他现在是否能够看到未来的绚烂人生对他未来的人生是否真正过得绚烂有重要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