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百喻經》(二十)人說王縱暴喻

【白話文】從前有一個人,議論國王的過失和罪惡,他說:“國王非常兇殘暴虐,治國無道。”國王聽到這些話,十分惱怒,也不細查是誰說的這句話,只聽信身邊那些誹謗獻媚的小人挑唆,就把一位賢能的大臣抓了起來,又下令從他的脊背上割下一百兩肉。後來有人證明這個賢臣並沒有說過國王的壞話,國王心裡很後悔,命令用一千兩肉為這位大臣修補脊背。這位大臣在夜裡痛得大聲喊叫,國王聽到他的叫聲,就去問他:“你還有什麼痛苦呢?我從你背上割了一百兩肉,已經還給你十倍的肉,你還不滿足嗎?為什麼還痛苦呢?”旁邊的人回答:“大王,如果砍掉一個人的頭,即使給他一千個頭來作為補償,也不能使這個人免死;他雖然得到十倍的肉補償,但他仍然是很痛苦的啊。”

佛教文化——《百喻經》(二十)人說王縱暴喻

那些愚蠢的人也是這樣,不考慮將來,只圖一時快樂,把痛苦推向大家,盤剝百姓,掠奪財物,還想要消除罪孽,從而得到福報。這就好比國王割下別人脊背上的肉,用別的肉來補救,還希望使人不痛苦一樣,這是毫無道理的。

【圓照居士注】這則寓言,對“樂善好施”的企業家們,有提示作用——對員工刻薄或對社會無益,掙了錢去行善求福報,就如同這個國王一樣不可理喻。

【文言文】昔有一人,說王過罪,而作是言:“王甚暴虐,治政無理。”王聞是語,即大嗔恚,竟不究悉誰作此語,信傍佞人,捉一賢臣。仰使剝脊,取百兩肉。有人證明此無是語。王心便悔,索千兩肉用為補脊。夜中呻喚,甚大苦惱。王聞其聲,問言:“何以苦惱?取汝百兩,十倍與汝意不足耶?何故苦惱?”傍人答言:“大王如截子頭,雖得千頭不免子死;雖十倍得肉,不免苦痛。”

愚人亦爾,不畏後世,貪渴現樂,苦切眾生,調發百姓,多得財物,望得滅罪,而得福報。譬如彼王,剝人之脊,取人之肉,以餘肉補,望使不痛,無有是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