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這個三流將領,就不會有晚清兩大一流名將兼民族英雄下

還是先做一道選擇題吧!

太平天國定都南京之後,攻佔的第一座城市是哪個?

A鎮江

B安慶

C武昌

D揚州

答案是A,鎮江。

沒有這個三流將領,就不會有晚清兩大一流名將兼民族英雄下

然而,鎮江雖然被太平軍早早佔領,清軍卻也隨即追蹤而至,並展開了圍攻。縱覽太平天國在鎮江的四年零九個月,竟然是以守城貫穿始終。

1857年12月27日,太平天國第二任,也是最後一任鎮江守將吳如孝在黑夜的掩護下偷偷撤出這座濱江之城。他猛然回頭,凝視著自己防守了四年八個月之久的城市。想到人生中最輝煌的四年竟是以這種方式結束,吳如孝一向沒有表情的臉如陶製的面具被重重一擊,裂成了悲傷的碎片。

沒有這個三流將領,就不會有晚清兩大一流名將兼民族英雄下

然而,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在高速運轉的戰時,三十年的期限更是以十倍的速度縮短,不到三年,鎮江的攻守便已經發生了斗轉星移的變換。

1860年10月11日,四萬太平軍在李世賢的帶領下兵分三路,對鎮江展開了三面合圍。

太平天國是如何鹹魚翻身的呢?

小編在上一篇文章中曾經講過,1860年初,太平天國的首都天京被江南大營重重包圍,到了即將被攻破的邊緣。李秀成先是以奇襲杭州的勝利凝聚人心,接著號召各路人馬回京解圍,取得了二破江南大營的戰果。

話說,江南大營的作用就是屏蔽蘇常啊!沒了大營,李秀成開了掛,太平天國也開了掛,太平軍在李秀成的帶領下東征蘇南,一座座城市如綻放的花朵,盛開在太平天國的版圖。

小編還是貼出一張圖,有圖有真相一下:

沒有這個三流將領,就不會有晚清兩大一流名將兼民族英雄下

如此一來,鎮江,這座距天京僅130多里的城市成為了太平軍東征路上的眼中釘,也成為了天京東面的肘腋之患。

為了拿下鎮江,太平軍曾經在1860年5月末、9月初兩次攻城,卻都鎩羽而歸。這一次侍王李世賢親自帶隊,規模之大,遠遠超過前兩次,可謂勢在必得。

“鎮江,我李世賢回來了!”李世賢站在鎮江城下,身後,則是四萬大軍的背景板,一種“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豪情不由得在心頭激盪。當年,他是吳如孝的手下,跟著吳大哥守城,如今已是大將軍威風八面,回來攻打鎮江了。

對拿下鎮江,李世賢很有信心。因為鎮江城內的清軍不過兩千八百人,而主持鎮江防務的將領則是馮子材。當然,馮子材的上司,新一任江寧將軍巴棟阿也在城中,但此人的戰鬥力在0.001到0.002之間浮動,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李世賢為何擁有如此迷之自信?

沒有這個三流將領,就不會有晚清兩大一流名將兼民族英雄下

那是因為二破江南大營之前,馮子材在清軍中真稱不上什麼人物。他就好像班級裡最普通的那一類人,長相平平無期,沒有什麼特長,學習不好也不壞,老師不會給他多一份關注,女同學也不會把愛慕的眼光在他的臉上停留。

不過,江南大營就象一家巨大的國企,只要不掛掉,每個人都在其中按部就班的升職。到了1860年,參軍快十年的馮子材也在軍職大批發的背景下混到了總兵。

如果不出意外,江南大營攻破天京後,會有一個大裁員,馮子材將在那時退休。然後,他留在歷史上的,不過是故紙堆中一個讓人一眼就跳過的名字。即使小編這種專門研究太平天國史的,也不會留意到他的存在。25年後,他沒有資歷也沒有能力主持鎮南關大捷。

然而,太平軍二破江南大營改變了一切。小編在上面說過,作為大營,其主要作用就是保護蘇常。所以戰敗之初,大營的大佬們先在鎮江歇了下腳,隨後便紛紛去了蘇常的門戶丹陽統籌下一步的防守。臨走前,鎮江總得有人把守。於是,趕鴨子上架,這個任務便落在了馮子材的頭上。

不久,張國樑戰死,和春自殺,江南大營全面崩潰,長江以南,大營就只剩下一座孤城鎮江了。

沒有這個三流將領,就不會有晚清兩大一流名將兼民族英雄下

如今,鎮江城外的京峴山、雩山密密麻麻聚滿了太平軍,綿延出二十餘里。因為剛剛打下蘇州,李秀成的堂弟李世賢闊氣到不得了。只見各色旗幟林立,用的都是上好的蘇州綢緞。李世賢不但要攻城,更要來一場衣錦還鄉的炫富。

此時,馮子材正在城頭巡視,他把目光從城下衝天的富貴氣中收回,落在叫花子一樣寒酸的清軍身上。馮子材隨即下令,把城中所有的布片都作成旗子掛到城頭上去。

什麼?你問要不要把內褲也掛出去?當然要掛!即使不穿內褲,也不能輸了我大清的氣勢。

沒有這個三流將領,就不會有晚清兩大一流名將兼民族英雄下

李世賢手一揮,下令架雲梯攻城。他自信滿滿,認為最多一個小時就能結束戰鬥。然而,一個小時過去了,兩個小時過去了,三個小時,四個小時……鎮江依舊挺立在他的面前,像一座無堅不摧的堡壘。李世賢終於知道該怪誰了?於是,他開始問候那個人的母親。

十六個小時後,李世賢對這個人的憤恨已經集聚到了臨界點,以至於開始問候此人生活在元末明初第十六代先祖的母親。不過,那人不是鎮江城中的馮子材或巴棟阿,而是……千言萬語匯聚成一句話:“吳如孝,你怎麼把鎮江修的這麼結實?”

沒有這個三流將領,就不會有晚清兩大一流名將兼民族英雄下

幾百裡外,跟著陳玉成跑前跑後的吳如孝在這十六個小時中一直在打噴嚏。不過,如果他知道自己疑似感冒的原因,也會自知理虧的低下頭,是啊!自己為啥把鎮江修的這麼結實呢?否則,就憑馮子材那兩把刷子,他早該在今年太平軍發動第一次攻擊的時候就已經城破而亡了。

吳如孝修城修的結實,清軍才得以在鎮江苟延殘喘可不是小編的推論,而是鎮江人民的普遍共識。鎮江人陳慶年是個不折不扣的太黑,然而,他在其著作《鎮江剿平粵匪記》中也不得不承認,正是吳如孝的新城保護了馮子材。至於曾國藩的幕僚趙烈文,說的更是刻薄:鎮江官軍得以堅守,全靠賊城。

沒有這個三流將領,就不會有晚清兩大一流名將兼民族英雄下

大炮在太平軍攻城大軍密密麻麻的雲梯上方轟鳴,冷兵器時期的炮彈交織成一張密集的,由鐵塊編制的大網。李世賢熟悉每一個炮口的位置,因為協助吳如孝守城時,他在上面那些地點都操作過。

七天七夜的攻城之後,鎮江依舊堅如鐵壁。無奈,李世賢只得撤軍,“贏得倉皇北顧”了。就這樣,太平軍三流將領吳如孝修建的鎮江又一次保住了民族英雄馮子材的性命。

沒有這個三流將領,就不會有晚清兩大一流名將兼民族英雄下

鎮江,和平時期是大運河上的商業樞紐,戰時則是重要的軍事據點。然而,鎮江作為軍事防禦系統,又有著天然的短板。那就是位於鎮江北門之外,瀕臨長江的北固山。

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英軍坐軍艦自長江而來,他們登上北固山,直接在山上架設大炮,立刻就把小小的鎮江城變成了標靶。四個小時後,鎮江被英軍輕而易舉的拿下。

9年後,太平軍同樣在一天之內就奪取了鎮江。第一任城主羅大綱為了彌補城防的不足,依長江又建造了一座新城,把北固山包圍在了城中。這樣,北固山不再是鎮江的命門,反而成為鎮江攻防體系的一部分。如果敵人的水師再由長江入侵,那麼北固山上的大炮居高臨下,絕對能把對方變成標靶。

然而,羅大綱只是對鎮江查漏補缺,真正把鎮江建設成為無堅不摧壁壘的人是吳如孝。

沒有這個三流將領,就不會有晚清兩大一流名將兼民族英雄下

吳如孝撤出鎮江後,時光的卷軸又匆匆捲過兩年。江南大營土崩瓦解,在命運巨手的撥弄下,平庸的馮子材被扔在了這座孤城。比他聰明,比他勇敢,比他有能力的將領們死的死,逃的逃。他象一個孤兒,第一次獨自面對這個殘忍而冰冷的世界。放眼望去,除了依舊被江南大營水師控制的長江,三面都是群狼窺伺的眼睛。

然而,有了吳如孝修建的銅牆鐵壁,馮子材等於在遊戲中擁有了防禦力逆天的鎧甲。每次遭到攻擊,即使對方拼勁全力,他也只掉一點點血。這麼一來,敵人等於是陪著他升級,給他送經驗來了。

於是,在鎮江的羽翼下,馮子材開始升級,從量變到質變,終於升級為名將了。

那麼,如何證明馮子材是名將了呢?

一場戰役,一場打敗另一位名將的戰役!

沒有這個三流將領,就不會有晚清兩大一流名將兼民族英雄下

1861年,陳玉成在安慶保衛戰中失利,最終丟掉了這座太平天國史上頗為重要的城市。然而,由於他天才的戰略安排,還是在最大程度上保存了實力,以騎兵小左隊為首的王牌都保留著。不過,士氣的低迷又令他的手下陷入了比失去安慶更大的危機中。這時,需要的是一場勝仗鼓舞人心。他環顧四周,把目光投向了鎮江。

在陳玉成的心中,馮子材依舊是當年那個軟柿子。不捏,對不起自己的手。而鎮江的戰略地位,又能讓他的部下享受吃軟柿子一樣的甜蜜。

11月10日,陳玉成率四萬大軍逼近鎮江。令他驚奇的是,馮子材竟然膽敢派總兵富升等幾路人馬出城,主動截擊了。馮子材當時已經升為提督,所以手下會有總兵。

其實,從這個舉動能看出馮子材已非舊日可比,但陳玉成武斷的認為:就馮子材,我一隻手能打他一百個!英王登高指揮,讓騎兵部隊迎頭痛擊。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總兵富升急忙祭起法寶,那就是專砍馬腿的滾地藤牌手。

幾個回合下來,雙方不分勝負。富升心中發急,他抬頭望去,只見陳玉成依舊站在高處。他頭戴黃帽,身後是一杆飄動的大旗。因為陳玉成眼睛下面各有一塊紫瘢,所以像是在用四隻眼睛密切注視著戰場。

沒有這個三流將領,就不會有晚清兩大一流名將兼民族英雄下

富升悄悄下令,啟動斬首行動。

小分隊繞到高地後面,突然從陳玉成背後出現,有人一刀斬斷了英王身後的大旗。關鍵時刻,陳玉成跳上馬,直接衝向敵軍。然而,他頭上黃帽太惹眼了,立刻成為清軍槍擊的目標。陳玉成急忙摘帽擲地。黃帽馬上被雞賊的清軍撿起,更為雞賊的富升命人光速挑在長矛之上,在戰場的中心揮舞。

清軍們齊聲高呼:“四眼狗被我們抓住了!”

剛剛經歷過安慶慘敗的太平軍人心大亂,大潰敗不可避免的發生了。

就這樣,馮子材用打敗陳玉成證明自己擁有了名將的實力。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不是吳如孝,他又怎能堅持到pk太平軍一流名將陳玉成之時呢?

沒有這個三流將領,就不會有晚清兩大一流名將兼民族英雄下

說起來也有意思,馮子材就好比是吳如孝的反面。吳如孝本是一流名將的種子選手,卻因為半途放棄獨當一面,混成了三流名將。馮子材本來連三流名將都算不上,乾脆是不入流,卻因為機緣巧合,硬生生逼到了獨當一面的位置上,從而得到了鍛鍊,一步步成長,最終在鎮南關一戰封神。

1860年之前,誰又能想到,平平無奇的馮子材居然會是江南大營中唯一一個屹立在晚清歷史上,如假包換的名將兼民族英雄呢?人啊,如果不逼到絕境,還真不知道能夠挖掘出多麼深的潛力。

鎮守鎮江期間,馮子材經歷過大大小小戰役無數。給他送經驗的將領中,比較有名的除了李世賢、陳玉成外,還有陳坤書和洪仁發。

更加有意思的是,其中成績最好的居然是洪秀全的大哥。因為洪仁發好歹打死了富升,就是那個搶走陳玉成帽子的雞賊總兵。

沒有這個三流將領,就不會有晚清兩大一流名將兼民族英雄下

行文至此,也到了這個系列的最後了。小編打算講一講餘萬清的結局。

咸豐八年正月二十一日,也就是清軍克復鎮江的兩個多月後,餘萬清告老還鄉,離開了這個他工作過四年的地方。

自發送行的百姓多以萬計,很多人都情不自禁的留下了惜別的淚水。餘萬清也很難過,但心中卻充滿了喜悅。作為武官,他已經工作了36年,鎮江的四年無疑是最辛苦,也最危險的四年。他老了,想回到家鄉,平平安安渡過餘生。

如果餘萬清的故事在這個時間點結束,那麼對於他,無疑是個喜劇。然而,餘萬清在鎮江結束的喜劇不是中式的,而是古希臘式的。

中式的喜劇結局是大團圓,而古希臘式喜劇的結尾往往是另一個悲劇的開始。

沒有這個三流將領,就不會有晚清兩大一流名將兼民族英雄下

還是拿斯芬克斯的故事舉個例子好了!

當小編還是個幼兒園寶寶的時候,老師讓小編猜一個謎語:什麼動物早上四條腿走路,中午兩條腿走路,晚上三條腿走路。

話說,小編連“麻屋子,紅帳子,立面睡個白胖子”這種花生謎語都猜不出,更別說斯芬克斯之謎了。

所以,當小編得知謎底,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天啊!這得多聰明的人才能猜得出這麼難的謎語啊?

然後,小編就聽老師講了斯芬克斯之謎的故事。

斯芬克斯是個長著美女臉,獅子身體的怪物。她盤踞在通往希臘城邦忒拜的路上。如果有人經過,她就會講上述那個謎語讓來人猜。

當然,大家都猜不中,然後成為了斯芬克斯的大餐。直到俄狄浦斯猜出了謎語,併除掉了怪物。

寫給兒童的故事《斯芬克斯》到這裡就以喜劇收場了。在小編的想象中,俄狄浦斯這麼聰明勇敢,他未來的人生,一定是個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勵志喜劇。說實話,他穿越成種馬文主角都不奇怪。

直到很多很多年後,我才看到了這個以喜劇結束的故事,又是如何以悲劇開始的。悲劇到都tm成為古希臘悲劇的代表了。

俄狄浦斯殺掉了怪物,被忒拜人們擁立為王,還娶了前王美麗的遺孀。誰知,妻子竟然是自己的母親。

其實,很多希臘神話中的人物都是如此,他們象趕場一樣,匆匆結束了這場喜劇,卻又奔赴了下一場悲劇的盛宴。

沒有這個三流將領,就不會有晚清兩大一流名將兼民族英雄下

王子伊阿宋去異國尋找金羊毛,得到了公主美狄亞的幫助。在經歷了種種磨難之後,伊阿宋得到了金羊毛,也迎娶了美麗的公主。然而,事業愛情雙豐收的喜劇轉過一個尖利的銳角,向無盡的悲劇之路疾馳而去。

十年後,伊阿宋已經與美狄亞生了兩個孩子。他厭倦了老珠黃的妻子,打算讓糟糠之妻下堂,再迎娶另一位年輕貌美,嫁妝豐厚的公主,繼續少奮鬥二十年。憤怒的美狄亞用殺死小三,也殺死自己兩個孩子的方式報復了丈夫,讓伊阿宋一個人面對眾叛親離的命運。

沒有這個三流將領,就不會有晚清兩大一流名將兼民族英雄下

餘萬清離開鎮江,回到了浙江老家。他的家鄉是浙江金華府轄區,一個叫做莘村的小地方。餘萬清過上了安逸平靜的田園生活。

然而,古希臘式悲劇的序幕也在無聲無息中拉開了大幕。

1861年5月,太平天國侍王李世賢兵進浙江,他勢如破竹。5月28日,李世賢部攻克金華,並把侍王府設在此地,開始了一年零九個月的統治。

沒有這個三流將領,就不會有晚清兩大一流名將兼民族英雄下

餘萬清詩一樣的田園生活結束了。鑑於他曾經的帶兵經歷,浙江巡撫王有齡讓他在金華一帶組織團練。

然而,看過小編這個系列文章的自然都知道,餘萬清是戰五渣啊!他的團練很快就被李世賢打了個稀爛。李世賢在鎮江呆過,和餘萬清是老熟人,作為廣西人兼吳如孝的手下,他沒少被餘萬清的招降政策搞的焦頭爛額。仇人見面,分外眼紅,於是,李世賢下令燒了餘萬清在莘村的房子。

關於餘萬清的下落,有兩種說法,一是吞金自殺,二是死在太平軍之手。無論哪種,都是一個悲劇。

其實,在那個時代,悲劇的餘萬清和歸於平淡的吳如孝才是大多數,而正是無數的他們,撐起了馮子材的名將之路。這也許就是一將功成萬骨枯吧?

然而,如吳如孝這樣的小球也不要氣餒,因為如果沒有他,也不會有晚清史上的兩大名將兼民族英雄。

雁小驢《太平天國在鎮江》系列正式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