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關東軍,這裡的“關”是指哪個關?

Lh91501591


近代臭名昭著的日本關東軍,因其駐紮地而得名,即駐紮於日本在中國的租界關東州乃至滿洲,這裡的關指的就是中國的山海關。

(位於旅順的關東軍司令部舊址)

關東軍的由來,要追溯到日俄戰爭,日俄戰爭後,日本獲得了原本被俄國強佔的中國旅順、大連地區,隨之成為了日本的殖民地,成立關東都督府進行管轄,關東都督府的軍隊隸屬於關東都督府陸軍部節制。1919年,關東都督府改為關東廳,駐紮於關東州,負責關東州以及南滿鐵路沿線警戒的軍隊,模仿當時日本在臺灣設立臺灣軍,在朝鮮設立朝鮮軍的模式,於當年的4月12日成立關東軍。

關東軍最初設司令部,下轄6個獨立守備大隊以及憲兵隊,後來規模則不斷擴大,控制區域也在九一八事變後編為整個東北地區。至七七事變前夕,關東軍已下轄4個師團以及若干獨立守備大隊,到了1941年關特演時,則統轄有14個師團,總兵力接近80萬人,關東軍的級別也從軍升格為總軍。

此後關東軍主要以控制東北以及監視蘇聯邊境為使命,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其精銳部隊不斷被抽調入關。至1945年蘇聯向日本宣戰後,關東軍覆滅。


作為題外話。日本國內地名中也有關東、關西以及關東平原等名稱,不過其地名的由來則是源於日本古代的鈴鹿、愛發、不破等三關,和關東軍的關完全沒關係。


海研會


看到“日本關東軍”,就想到那一段屈辱的歷史。那“屈辱的感受”印在很多國人心中,揮之不去,久久盤旋。

很多人在問,日本關東軍中的“關”指的是哪個關?是日本人的“關”還是中國人的“關”?

關東軍駐紮在關東洲

雖然日本國內有關東、關西兩地,但關東軍中的“關”和日本無關。說起來,這個“關東”最早和沙俄有關。


1899年8月16日,沙俄和中國簽訂了《旅大租地條約》,借了3600平方公里的土地。由於租借的“旅大租地”位於山海關以東,因此被沙俄稱為“關東洲”(俄語:Квантунская область)。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最後的結果是日本獲勝。1905年,日俄簽訂《朴茨茅斯和約》,日本取代俄羅斯佔領這一租借地。

1915年,北洋政府和日本簽訂了《中日民四條約》,“關東州”租借期限延期至1997年。

因為是租借地,被日本人看成“等同於自己的國土”,所以在上面大力發展,建立了一支強有力的軍隊,這個軍隊被稱為“關東軍”。

所以說,日本關東軍中的“關”,其實就是山海關。

日本關東軍的前世今生

日本關東軍成立後,開始成為了它在中國進行擴展最有利的力量。這支關東軍,從建立起,就打著“侵略”的烙印。

為了達成它們的目的,日本關東軍先是炸了不聽話的“東北王”張作霖;過了三年,日本關東軍又發動了九一八,赤裸裸地對東北軍進行挑釁。東北軍在張學良的命令下,全部入了關。就此,東北三省成為了日本人的地盤。

在我東北的地盤上,日本人建立了自己的殖民國“滿洲國”,扶持起了傀儡皇帝溥儀。而日本關東軍成為了“偽滿洲國”的軍事武裝。

日本關東軍發展很快,是日本陸軍當中非常突出的一支力量,被稱為“皇軍之花”,鼎盛時,日本關東軍兵力有大約120萬人。

其實,日本關東軍時刻提防著蘇聯,所以在日本全面侵略中國的前期,關東軍大部分並沒有南下侵入中國。1943年下半年,日本關東軍派出很多去支持太平洋戰爭,結果損失巨大。

二戰後期,日本人舉步維艱。此時,蘇聯開始行動了。

1945年8月,蘇聯150萬軍隊向東北進發,和日本關東軍發生了激烈的戰爭。此時的關東軍早已元氣大傷,實力早已大減。經過此役,關東軍被擊斃八萬三千人,被俘五十九萬四千人。

就此,關東軍消亡。

日本關東軍是“侵略”的產物,那麼隨著日本侵略的全面失敗,日本關東軍的消失,也是其宿命所在。


藍風破曉


瞭解近代史的朋友,都知道當年在中國東北地區駐紮的日本軍隊的名稱叫“關東軍”,而日本國內正好有關西、關東地區,那麼這個“關東軍”是不是跟大阪師團、廣島師團的意思一樣,是來自日本關東地區的兵員組成的軍隊?

答案是否定的,日本關東軍的規模在最大時達到了二十多個師團的兵力,兵員並非來自於日本國內的關東地區,所以“關東軍”名字的由來,跟日本關東地區毫無關係。

日本的關東地區的“關”字,指的是本州島南部的關原,此地往東就是關東地區,往西自然是關西地區,東京屬於關東地區,大阪、京都、奈良屬於關西地區,“關東煮”就是關東地區的特產。

關東軍這個“關”字,指的正是我國的山海關,我們中國人一般習慣把山海關往東的東北地區稱作“關外”,京畿和中原自然就是“關內”,但清朝開始的山東人去往東北地區的移民潮,我們則習慣於稱之為“闖關東”,這裡的“關東”指的是廣義上的整個東北地區。

說起日本關東軍名稱的由來,還要從清末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狂潮說起。

1897年底,沙俄海軍進入遼東半島南端的旅順口港,次年與清政府簽訂了《旅大租地條約》,強租遼東半島南端25年,並在此地建立了一座新城市——達里尼,在俄語中,“達里尼”是“遙遠”的意思,它就是日後的大連市。這片租借地因為在山海關以東,被稱作“關東州”。

沙俄帝國對中國東北地區覬覦已久,之前在甲午戰爭後就聯合法德兩國“三國還遼”,不讓日本人割據遼東半島,日本人對此也是耿耿於懷。

庚子國難時,沙俄想趁火打劫,派兵全線進入東北地區,妄想把東北變成黃俄,清政府雖然軟弱可欺,但清政府的統治者巧妙地利用了列強之間的矛盾,尤其是利用了日本人的仇恨心理,兵行險著,引入日本人“驅狼趕虎”,想通過日本人的兵力趕走沙俄軍隊。

日本人為了朝鮮半島和遼東半島的利益,欣然答應,在1904年到1905年中,沙俄和日本在中國東北地區爆發了慘烈的第零次世界大戰,也叫作日俄戰爭,清政府的目的達成,在日本付出了八萬八千名軍人的死亡代價後,把沙俄勢力從遼東驅趕到東北的北部地區。戰後,根據日本人和俄國人達成的協議,東北被分成北滿和南滿,北滿是沙俄的勢力範圍,南滿是日本人的勢力範圍,原“關東州”租借地的權利由沙俄轉到日本手中。

日本人佔據遼東半島後,正式改稱“關東州”,在此地設立了關東都督府和滿鐵守備隊,到了1919年,日本把關東都督府改為關東廳,把原關東都督府陸軍部升格為“關東軍司令部”,“關東軍”自此正式得以命名。

九一八事變後,為了加強對東北地區的統治,日本把關東軍司令部從旅順遷往瀋陽,等到第二年扶持成立“偽滿洲國”後,司令部又從瀋陽遷到了“偽滿首都”長春。

關東軍成立之後,在九一八事變、熱河戰役、諾門坎戰役等戰役中都有發揮侵略作用,後期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大部分力量被調到南太平洋一帶作戰,損失慘重,之後補入的兵員戰鬥力較差,武器也很有限。在蘇聯宣佈對日作戰後一週,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關東軍根據投降命令放下武器,幾乎全部被蘇軍俘虜,五十萬人被蘇軍拉回蘇聯,作為戰俘被投入到勞動改造中。

關東軍在1945年就覆滅了,但“關東州”一直到十年之後,才由赫魯曉夫拍板,把該地主權轉交給了我國,自此,“關東州”這個地名也走入歷史。


歷來現實


1904年2月,日本和俄國在中國東北打了一場戰爭,這場戰爭史稱日俄戰爭。日俄戰爭以日本勝利而告終結,佔領了東北全境。事後,日本人為了繼承俄國在東北的權益,所以也與清廷簽了一個條約,條約內容很長,核心內容是日本歸還東北領土給清廷,作為回報,清廷允許日本取得以下權益:

1、取得大連、旅順兩處租借地。

2、取得中東鐵路長春以南路段。

3、日本在鐵路沿線駐軍。

山海關

根據這個協議,日本大批移民大連、旅順,將這兩個地方建成了日本的一個州。因大連、旅順位於山海關以東,所以稱之為關東州, 並且還設置了關東州都督府進行管理;將中東鐵路南端更名為南滿鐵路,併成立了滿鐵;根據第三條,日本派了一支部隊駐守南滿鐵路沿線,因為駐軍所謂的“關東州”,所以這支部隊被稱為關東軍。

綜上所述,關東軍中的“關”特指中國的山海關。 戰敗後的日本關東軍

最後再說一句,日本關東軍戰鬥力很強,在侵華戰爭中無惡不作,圍剿東北抗聯就是關東軍所為,侵華日軍中的許多高級將領也出身關東軍。抗戰末期,關東軍被攻入東北地區的蘇聯紅軍消滅,從某種角度講,蘇俄也是報了當年日俄戰爭的一箭之仇。





民國年間那些事


在近代遠東地區,被稱為關東的地方,一共有三個,一個就是最著名的東三省,由於東北三省大部位於天下第一關——山海關以東,因此,東三省地區也被稱為關東。近代中國最大規模的人口大遷徙,與下南洋、走西口並稱的闖關東,就來源於此。

東北地區

在清朝之前,東北地區是中國諸多遊獵民族的發源地,比如東胡、鮮卑、女真等遊牧和漁獵民族,都是崛起於白山黑水之間,並最終在中國留下了自己濃墨重彩的一筆。而隨著清末大規模闖關東,數以千萬計的關內貧困民眾歷經苦難,到達東北地區,成為東北地區最大的開拓者。

闖關東

與此同時,由於東北地區北接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東部為朝鮮半島和日本。不但戰略位置極為重要,也擁有極為豐富的自然資源。因此,它成為日本和沙俄兩個列強最為覬覦的地區。圍繞東北地區,日本和沙俄之間的爭奪更已經達到白熱化。

而另一個被稱為關東的地區,其實是日本的關東地區。日本本土以山地為主,不過日本也是有平原地區的,這就是位於日本最大的島本州島中部、瀕臨太平洋的一個地區。

日本關東地區

這塊被稱為日本關東地區的地方,以日本首都東京為中心,包括日本數縣,成為日本經濟最發達,人口最密集,科技最先進的地區。迄今為止,日本的關東地區甚至居住了超過1/3的日本人口。許多人喜愛吃的關東煮小吃,其實就是最早來源於日本關東地區的一種料理。

最後一個被稱為關東的地區,則是位於中國東三省大連地區的關東州。在中國東北三省遼東半島最南端,擁有一個極為優良的港口,這就是旅順港。而一直執著於在遠東地區擁有屬於自己不凍港的沙俄,則對旅順早已垂涎三尺。

日俄戰爭

甲午戰爭之後,第一次賭國運成功的日本成功的從腐敗無能的清政府手中掠奪了臺灣和遼東半島,不過很快,由於利益原因,沙俄糾集德國和法國共同干涉了日本對於遼東半島的佔有,逼迫戰爭之後元氣大傷的日本將遼東半島歸還中國,這就是著名的三國干涉還遼。

三國干涉還遼之後,自恃有功的沙俄直接將海軍艦隊開進了旅順港口。並大肆建設海軍基地,1898年3月,沙俄與清政府簽訂了旅大租借條約。從此旅大地區成為了沙俄的租界。第二年,沙俄將租借到的旅大租借地命名為關東州,這也是關東這一名稱第一次出現在歷史上,沙俄也開始了對旅大地區的統治。

沙俄和日本所謂的關東州

那麼,巔峰時期擁有120萬兵力,有日本皇軍之花之稱,成為日本陸軍中戰鬥力最強,裝備最精良的日本關東軍,到底為何被命名為關東軍?關東軍中的“關東”指的是哪呢?

最早的日本關東軍的“關東”,既不是整個東北三省,也跟日本關東地區沒關係,指的是沙俄在於旅大地區命名的關東州。

1904年,為爭奪中國東北,日本和沙俄這兩個列強終於大打出手。兩國集結了上百萬陸軍和幾乎所有海軍,在中國東北地區、朝鮮半島和附近的海域,爆發了近代以來規模最大的現代化戰爭。兩國列強廝殺一年之久,最終,日本取得了日俄戰爭的勝利,並將包括關東州在內的南滿地區納入了勢力範圍。

日俄戰爭

如同沙俄對於旅順地區垂涎三尺一樣,日本對於這個戰略位置極為重要的遠東不凍港也覬覦已久,取得日俄戰爭的勝利之後,日本根據日俄雙方在美國朴茨茅斯海軍基地簽訂的合約,攫取了關東州及南滿鐵路等原屬於沙俄的一系列特權。

而為了維護自己在東北地區的特權,同時的鞏固和攫取新的利益,日本開始在東北地區駐紮軍隊。1906年,日本在東北地區成立了所謂的南滿鐵路公司,經營從長春到旅順之間的東清鐵路和所有的支線。

根據日本和清朝簽訂的合約追加條款,日本有在南滿鐵路沿線駐軍的權利。具體條款則是,日本可以在每公里駐紮15名士兵作為守備。第2年即公元1907年,日本正式在南滿鐵路設置了守備隊。1909年,日本的南滿守備隊擁有6個大隊,人數近4000人。

日本關東軍

而這支名義上守備滿鐵的守備隊,歸屬日本關東總督指揮,成為日本在東北地區侵略擴張的爪牙。與此同時,日本在南滿地區,還有一個常駐師團,這個師團司令部設在遼陽。兩支常駐東北的日本軍隊,加起來約有1萬餘人。這兩支部隊也被稱為關東軍,歸屬於日本關東總督指揮。

1919年,日本關東總督府進行了大改革,成立了日本關東廳。日本關東軍司令部也從總督府獨立了出來。9·18事變前夕,日本關東軍變化不大,仍為6個守備隊和一個常駐使團總兵力約1萬餘人。不過為了發動九一八事變,日本大量徵召了位於東北的僑民。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關東軍開始大規模擴編,並將勢力範圍遍佈了整個東北地區。

日本關東軍

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前,日本關東軍達到巔峰,當時的日本關東軍擁有31個師團、11個步兵和坦克旅團、兩個航空軍和其他軍隊,擁有120餘萬兵力。成為日本戰鬥力最為強勁、裝備最為精良的部隊。

不過很快,隨著太平洋戰爭日本陷入頹勢,日本開始大量抽調關東軍前往太平洋戰場作戰。日本關東軍在不復之前的盛況。1945年,隨著150萬多蘇聯紅軍進軍東北,大部分精銳消耗在太平洋戰場的日本關東軍被蘇聯紅軍徹底消滅,日本關東軍和日本其他軍隊一樣,徹底不復存在。


鳶飛九天2018


崤山小虎第368條回答。

關東軍的“關”,指的是我國的天下第一關——“山海關”。

與日本的關東地區(日本政治經濟中心區),並沒有半毛錢關係。


而所謂的“關東軍”其實是以日本駐紮在我國的“關東州”地區,而作為其大本營所在地,而命名的關東軍。

關東州是1898年至1949年存在於我國遼東半島的一塊“租借地”。

1894年,日本非法佔領中國遼東半島,各位為了利益均沾,上演了“三國干涉還”,隨後清政府又接管了該地區。

1898年,沙俄又侵佔了大連地區,並和清政府簽訂了《旅大租借條約》,翌年在大連地區設立關東省,命名“關東州”。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也就是所謂“日露戰爭”,沙俄戰敗,1905年,日本接管遼東地區,並繼續侵佔清朝土地,實際侵佔土地3400平方公里。

而日本侵略中國的三大罪惡“武器”,日本關東軍司令部,日本關東民政廳,以及滿洲鐵道株式會社都在日本統治旅大時期建立,並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

直至二戰勝利,蘇軍俘虜了60多萬關東軍,並將旅順等地改為其海軍司令部。直到斯大林死亡後,1954年赫魯曉夫把關東地區歸還中國。

(二戰蘇聯打敗關東軍↑↑↑)

至此關東地區才重回中國的懷抱!


哨兵小虎


以前說,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抗日戰爭開始,打了八年抗戰。

但後來又說,1931年9月18日,日軍炮轟瀋陽北大營,史稱“九一八事變”,侵佔了中國東北,併成立偽滿洲國,抗日戰爭從那時開始算起,抗戰打了十四年。

歷史教科書上,對日本軍隊什麼時候進入中國都語焉不詳,極力迴避,包括關東軍是怎麼來的,作為軍迷就只能從封存的歷史中尋求真相,找覓答案。

其實,在“關東軍”成立以前,日本軍隊就踏進了中國的東北,日本軍隊並非侵略,而是清朝政府邀請過來的。

原來在1898年,沙俄政府強迫清政府把遼東半島南部的旅順和大連灣“租借”給俄國,即把這塊租借地劃為俄國的一個州——即稱“關東州”。

由於清政府打不過俄國,就邀請日本政府出兵,幫大清和俄國人打仗,答應趕走俄國人以後,將東北部分利益作為酬勞給日本。

1904年-1905年間,日本和俄國在東北的土地上幹架了,橫跨整個西伯利亞,史稱日俄戰爭,以俄羅斯帝國的失敗而告終。


1905年9月5日,戰後的日俄雙方締結了《朴資茅斯條約》,俄將從大清取得的旅順口、大連灣的租界權及其附屬特權,轉讓給日本;所獲長春、旅順間之南滿鐵路及其支路、利權、煤礦等,無償地轉讓給日本。

由此,日本攫取了俄國侵略者在東北南部地區的一切特權,日本在亞洲大陸獲得了殖民地。隨即,日本為鞏固其在東北南滿地區的統治,在遼陽成立了關東都督府。

1907年開始,日本在“關東州”駐紮有1個師團和6個鐵道守備大隊的兵力。


所謂的關東軍,其前身就是滿鐵守備隊,成立於1919年4月12日,至1945年8月,蘇軍發動東北戰役被全殲,巔峰時期,擁有兵力100餘萬。

1911年,清政府垮臺,中華民國政府不承認清政府對日承諾,要收回日本在東北的權益,儘管在日俄戰爭中獲勝,但日軍付出的代價是戰死14萬人。

況且,日本已在東北獲得了巨大的軍事和經濟利益,絕對不滿足關東洲這塊區域,要佔領整個東北,於是,日關東軍中的少莊派軍官發動了“九一八事變”,隨即侵佔了整個東北,抗日戰爭的背景及其複雜,牽涉到了中日蘇(俄)在東北的利益。


綜上,日本關東軍的“關”的來源有其深遠的歷史,絕非有人在網上所說的山海關,而是原俄國在遼東半島的勢力範圍,日本戰勝俄國後,取而代之,即遼東半島南部的旅順和大連灣的區域,俄國人稱其為“關東州”,是當作俄國的一個州來看待的。

教科書中說日俄戰爭以後,日本強佔遼東半島和南難鐵路,與真實的歷史有所差距,是清政府同意的,以前就是俄國的勢力範圍。

清政府請來了一隻狼,趕走了一頭熊,東北依然是殖民地性質,中華民國政府推翻滿清和列強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有理有節有據,合乎情理。

但日本人得了甜頭,野心就大了,已經不滿足“關東州”,要整個東北,東北打下來後,中國人似乎沒什麼抵抗,吊足了少莊派軍官包括日本皇室的胃口,就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


國平軍史


在日本的本州島,有三個對來往行人進行檢查的關卡,分別是東海道鈴鹿、北陸道不破和東山道愛發。這三處關卡以東叫關東,以西叫關西。後來不知是什麼時候開始,日本人又把劃分關東、關西的標誌改為以京都和大津之間的逢坂關卡為基準。於是,日本也就有了關東和關西之分。

但是日本的這個關東,與當年在中國東北駐紮的日本關東軍——沒有任何關聯。



當年在中國東北的關東軍的名稱由來,其實是這樣的。

戊戌變法那一年,沙俄政府強迫清政府把中國的旅順和大連灣租借給俄國。然後俄國人把大連和旅順租借地劃為俄國的一個州,這也就是歷史上的“關東州”。

關東州的的“關”,指得是“山海關”。所以關東就是“山海關以東”的意思。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關東州這個名字是俄國老毛子取得,俄語為:Квантунская область。與日本人沒有關係,與日本的關東也沒有什麼關係。此關東非彼關東,名字一樣只是巧合罷了。

大連和旅順這塊土地在租借給沙俄之前,屬奉天府管轄,原稱寧海。沙俄將這塊土地命名為關東州,旅順口改名為“亞瑟”,大連改名為“達爾尼”時,是沒有經過清政府同意,沙俄自己私自更改的。



1905年7月,持續1年零5個月的日俄戰爭最後以俄國的失敗而告終。戰後,日俄雙方根據《朴資茅斯條約》,沙俄將旅順、大連灣及附近領土領水租借權,無條件的轉讓給日本。

於是,沙俄強迫清政府租借的關東州,就變成了日本人的租借地。在當時,不管是清政府還是後來的張作霖北洋政府,都是無權進入關東州的。

日本接收關東州後,沒有改名字,而是繼續沿用了關東州這個名稱。據說不少日本人當時想改一個威風的日本名字,但是伊藤博文認為不應該刺激清政府和沙俄政府,隱藏日本對侵吞整個滿洲地區的野心,便沒有改名。只是把達爾尼重新改為大連。


隨後,日本為鞏固其在中國東北南滿地區的殖民統治,在遼陽成立了關東都督府,由陸軍大將大島義昌任總督,都督府內設立陸軍部。並派遣了一個師團和六個鐵道守備大隊的兵力在關東州,這支部隊就是關東軍的前身(當時還不叫關東軍)。

沙俄發生革命後,中國的東北政局變得不穩定起來,日本將原隸屬於關東都督府的陸軍部獨立,直接歸中央直轄,這便是歷史上的關東軍了。

後來日本侵吞了整個東四省,關東軍的駐守範圍也從關東州擴大到了整個東四省,但是關東軍的名字沒有變,仍然如舊。

後來日本在二戰中戰敗,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在判決書中對關東軍下了一個定義:

所謂關東軍,就是根據朴資茅斯條約,為保護包含南滿鐵路在內的日本利益,而駐紮在“滿洲”的日本部隊。

所以關東軍的關,就是山海關的意思。關東指的是山海關以東。與日本本州島的關東沒有關係。


Mer86


日俄戰爭後,根據雙方簽訂的朴茨茅斯合約,日本除了獲得庫頁島南部,還獲得了俄國在南滿的各項特權,具體來說,就是1896年《中俄密約》中清政府答應俄國關於建設西伯利亞鐵路的約定,以及隨後中俄簽訂的《旅大租地條約》,其中規定,俄國租借旅順、大連,租期為25年等權益。

為了經營滿洲,成為日本攫取海外經濟利益與物產資源的“富礦”以及未來對俄衝突的前沿,1906年6月7日,明治天皇簽署了《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成立之件》,宣佈成立南滿洲鐵路株式會社,由滿洲軍總參謀長兒玉源太郎擔任“滿鐵”籌建委員會的委員長,隨後又規定,滿鐵有鐵路沿線和附屬地區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的權力,費用由該地區中國民眾承擔。


滿鐵總部開始設在東京,1907年遷往大連,它並不是一個單純的鐵路控制管理公司,而是日本殖民,滲透我國東三省的政治管理機構。一開始總長度達到854.4公里的“滿鐵”到了1945年,長度竟然達到了11000多公里,如同一根攫取利益的長長手指或者虹吸管,插在我國東三省的疆土上,日本擁有了開採沿線煤礦,建設電力和水務設施的權力,連鐵路沿線地區的進行基礎教育這樣的權力也拿走了。

然後,就說到最重要的一點了,根據朴茨茅斯協議,俄國的特權被日本繼承,所以日本有權利設立所謂的南滿鐵路守備隊,一開始條約規定,每公里鐵路沿線的鐵路守備部隊不得超過15人,但日本後來根本不理這個約定,於1906年7月組建獨立守備隊第一大隊,並逐漸擴軍。由於1899年8月16日俄國將與清政府簽約獲取的山海關以東3200平方公里“旅大租借地”稱為“關東州”,1919年4月,日本頒佈《關東軍司令部條例》,將這支部隊命名為“關東軍”,直屬天皇,所以題目中的這個“關”,就是指山海關,關東,即“山海關以東”。剛成立時,關東軍總兵力不過一萬四千多人,後來急劇擴大,到了1941年,總兵力已經達到70萬。1906年9月,日本在大連建立了關東都督府,下設陸軍部和民政部。陸軍部統率日本派駐當地的所有軍隊,民政部下設大連、金州、旅順3個民政署,掌管轄區內一切行政事務。


晴天有時下豬


山海關、關東州、關東軍的聯想

開宗明義地講,關就是山海關的關。

但是,山海關、關東州、關東軍,彼此關聯還是有故事可講的。

這涉及到中日俄三個國家。

先看看那時兩個不要臉的國家俄國和日本,其實人家有資格不要臉,誰讓你大清國弱不禁風呢!

俄國覬覦東三省,目標是建立一個黃色人種俄羅斯。日本覬覦東三省,是其大陸政策,要把東三省納入自已版圖。

一言以蔽之,簡單地說,日俄在東北的最終目標都是吞併東三省。

大清弱呀,所以在自己家院裡,日俄二狼相爭,就有了一斗。反正霍霍的是你大清國。

於是,日俄兩國就在東三省問題上徹底翻了臉。翻臉的原由還是因為中國,中國甲午戰敗,賠給了日本兩億兩白銀,割讓遼東半島……

日本得了巨大的好處,俄國當然巨大的不滿。

翻了臉的俄國立刻拉上了德國和法國,三個國家也有共同利益:憑什麼你日本拿走了那麼些?都讓你拿去了,以後我們拿什麼?

整個日本還在狂歡中,突然間要吐出已經含在嘴裡的遼東半島,日本舉國從上到下全都接受不了。

但是俄德法除了外交交涉,軍事上已經開始部署,你小日本如果不還遼東半島給大清國,那只有軍事解決這條道。

這時,要說說李鴻章了。

誰說李鴻章賣國?李鴻章雖然簽署了那個割地賠款的條約,但身為大清國重臣的李鴻章他也不甘心哪!

挑撥列強,以夷制夷。身為大清洋務派領袖的李鴻章,搞陰謀詭計的手段,還是很辣很辣的。

大清終於看到了下面的場面:

強中自有強中手,小日本對付卵蛋的大清國還行,對付這三個世界高手,它還差了不是一點點兒。

小日本高昂的小脖子還是低下了,但還是提了點要求,再給我點錢做補償吧!

日本吐出遼東半島,俄德法心滿意足。至於給日本人補償點錢嘛,反正大清國出,我們也就不費太多心思了。於是談了個3000萬兩白銀,算是補償日本吐出遼東半島。

這就是著名的"三國幹遼"事件,這期間,俄國是最賣力的,累的都快吐血了。

雖然大清國出了點錢,但是遼東半島收回,大清國上下倍兒高興,當然最要感激的是俄羅斯啦!於是李鴻章和俄國密約合約之類的都簽了,給俄羅斯點好處,那也是應該的。

其中,大清國送給俄羅斯的一塊大點心,就是把大連港租借給俄羅斯,並且劃出那麼一大片地方,大約3000多平方公里吧,作為俄羅斯的租界地。

這塊兒租界地就叫關東洲,為什麼這麼叫呢?因為大清那時,管山海關以東的地兒都叫關東,那地域大了,可以把東三省都叫作關東。

但俄羅斯老毛子可不管那些,我那租界地,就在山海關以東,我就叫關東,為什麼加個州呢,州就是俄羅斯的省。關東州的意思就是關東那塊租界地,是我俄羅斯的一個省。

於是,"關東州”這個地名就理所當然叫開了。

只是俄羅斯在得了大清的好處後,變得有點不要臉,得隴望蜀,為了自己獲得更大利益,盡在東三省幹些損害大清國利益的事情。

大清國有點忍受不了了,暗地裡和小日本又開始勾搭起來,因為當時,只有靠小日本的力量,才能遏制俄國人的貪婪。而且,小日本還自願自甘地願意遏制俄國。

大清就盼著日俄不和,互相制衡。弱國嗎?自己沒力量,只好藉著豺狼互殺,自己得點殘羹剩飯。

終於,日俄戰爭在中國爆發了,喜了吧唧的大清國立刻宣佈保持中立。

日俄雙方那個血戰呀。

鴨綠江九連城攻防戰,小日本的戰炮直接把俄軍的最高指揮部端掉,俄軍最高司令官一命嗚呼,沒有了大腦的軍隊,只有敗退的份兒,數萬的俄軍退呀,一直退到遼陽,雙方在那兒又血戰了一番。

慘烈的旅順口攻防戰,小日本扔下了那麼些屍體,結果是慘勝。

日俄海上對決,小日本全殲俄羅斯遠東艦隊,隨後又把牛逼勁用在了遠道而來的俄羅斯波羅地海艦隊身上,小日本又勝了。

陸地上日本慘勝,海上大獲全勝。於是一綜合,日本勝了。

這時,雙方都不想打了。剩下的事就是談判了,輸的一方得多吐點血,贏的一方要多吞點血。

於是大連港、關東州從俄國人手上轉移到了日本人手裡。高興的日本人全盤接收,原來的地名,俄羅斯怎麼叫小日本也怎麼叫,於是關東州又成了日本人的關東州。

但是關東州怎麼說也是大清國的地盤啊!你們兩個外來戶,私相授受,我大清國的臉面何在?

於是中日又坐下來談了一番,談出來一個著名的條約,老百姓叫:撲次撲次條約之協約。

其實條約叫什麼名不重要?重要的是內容。

此時的大清國已經無慾無求了,老毛子被小日本趕走了,老毛子的地兒自然就歸小日本了。這不理所當然嘛。

只是,作為對小日本的獎勵,大清又把安東和營口這兩個港口城市的一部分,送給了日本作為租界地。

故事講到這兒就該收收尾了。

1919年4月12號,關東軍司令部成立,關東州的部隊嗎?自然就叫關東軍了,但是關東軍可了不得,它受天皇直接領導,它一直得瑟到1945年8月15號。

1945年8月15號以後,東三省地面上的一切,在名義上都是中國的。建國後,為了照顧紅色蘇維埃的面子,大連港又讓它多用了幾年。

畢竟,紅色蘇維埃出兵東北,把東北的快60萬關東軍,都抓回到俄國境內折磨去了,人家還是出了不少力的。

故事這麼個講法,不知道你願不願意看?願意看,點個贊或關注,下回我繼續這麼給您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