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是歷史上最悲壯的海戰,崖山之戰留給了我們怎樣的精神?

lovetankai


崖山一戰,南宋流亡小朝廷徹底覆滅,悲憤的陸秀夫做到了人臣的極致,揹著宋末帝投海自盡。十萬軍民不願作亡國奴,寧為玉碎 不為瓦全,選擇以身殉國,場面之悲壯,亡國之痛楚,不禁令人感慨萬千。

崖山一戰如果說給以後的中國留下了什麼精神,那就是寧為玉碎 不為瓦全。與其身在亡國滅種的處境下艱難求生,不如以死明志氣節長存。這就是後來被日本文人歸納為:崖山之後無華夏的來源。(當然筆者不認同這種說法)

當年投降了元朝的文人志士們,他們的命運又是怎麼樣呢?周所周知在元朝,知識分子幾乎沒辦法通過科舉制進去體制之中(元末除外),這使得大批文人抑鬱不得志,或者流連於青樓之中燈紅酒綠,要不寄情山水不問政事,知識分子在元朝時期地位之低下,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知識分子娛樂化”的風氣,喪失統治理論基礎的元朝也在喪失民心以及知識分子階層的支持之後迅速走向沒落。

在宋朝滅亡之後,知識分子的地位日趨低下,曾經引以為傲的文人風骨也日漸被侵蝕,“犬儒主義”的毒瘤開始發作,並在明末清初,錢謙益喊水太涼時達到中國皇權主義時代的小高潮。



舊鏡子裡的東洋史


崖山一戰,留下了不僅僅是精神,還有一種漢奸文化。蒙古人滅亡了中華民族後,不管你承認還是不願意承認,崖山精神的另一面就是漢奸文化大行其道。歷史往往驚人相似,和平時期最喜歡上竄下跳空喊愛國的人,戰時又往往會第一個跳出來成為漢奸的人!


至於崖山之後的民族精神?你完全可以喊幾句什麼“不屈不撓”、“強烈愛國”之類的口號來。不過,這裡我想要說的是崖山海戰留下來的另一種消極後果,也就是崖山海戰遺留下來的負面精神。這種負面精神已經在幾次國難期間體現得淋漓盡致!還記否?華夏一夜之間,前仆後繼孵化出無以計數、鋪天蓋地的漢奸來!這在宋朝之前是不可想象的。

宋朝人的氣節,在中國古代史上,那也是非常出了名的。自從陷入蒙古人長達近百年之久的異族統治之後,自西漢稱謂的漢民族,不但原有的社會結構與文化傳統被摧毀;而且漢民族鐵血尚武的精神都丫的被柔弱的自私和苟活的隱忍所取代了!這一點,已經在後來幾次外族入侵的過程中顯露無異。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漢奸是在西漢與匈奴之戰中誕生的。在宋朝滅亡之前,漢奸的數字一直都少得可憐!不過,蒙古人滅了大宋以後,漢奸的數字是打著滾成幾何倍數往上竄。崖山不僅留下了一種精神,也丫的留下一種漢奸文化和漢奸哲學!就像廣東的崖山,至今在靠海的一面山崖之上,還刻著“宋張弘範滅宋於此”8個大字。不過,最前面的“宋”字,是我們後人加上去的。就這樣一個“宋”字,警告後世,滅漢之人是一名漢人!


還原歷史影像


我知了哥近年每年都自駕開車過廣東江門市新會區崖門大橋,我曾多次拍這裡附近的圖片和視頻。我曾在一條視頻寫上標題“崖山之戰戰場舊址,南宋在附近滅亡”,得到一些點擊量。每次經過這裡,我內心都有很多感慨。

南宋接近滅亡的後期,不斷地尋找各種重整的機會,衰世見忠臣,最後支撐著南宋王朝殘存幾年的是一些不屈不撓的忠義者的可歌可泣的氣節。

但令我感慨的是這種可貴的氣節之中不復存那種主動襲擊的驍勇的膽略與善戰策略。令人嘆息。

元軍在湖北襄樊之戰大破宋軍以後,直逼南宋都城臨安即今天杭州,南宋當朝權勢就只有考慮潰敗和奪路狂逃的份,求和不成,只有讓5歲的小皇帝宋恭帝投降。

幸有宋度宗的兒子益王趙昰、廣王趙昺在親屬將軍護衛出逃,與大臣陸秀夫、張世傑、陳宜中、文天祥等會合,逃到福州。7歲的趙昰登基做皇帝,稱為宋端宗。

第二年,福州淪陷,宋端宗又逃到泉州。泉州官員有異心,張世傑奪船出海﹐帶宋端宗逃往雷州,途中遇上臺風致使宋端宗差點溺死並染病,不久病逝,7歲的趙昺繼任。在陸秀夫、張世傑保護下逃到崖山。不久﹐堅持在廣東和江西二省抗元的文天祥得不到支援,被元軍抓獲,陸地的抗元勢力覆滅。沿海的南宋軍民失去了呼應的所有威懾。

1279年正月,元將張弘範率2萬元軍攻至崖門,對南宋三面包圍。此時,南軍民和追隨者約20萬人。張弘範領一軍逼近宋軍中部,預先約定以奏樂為以總攻訊號。宋軍聽後以為元軍在宴會而放鬆警惕。元軍一下連破七艘宋船。宋師大敗,元軍一路打到宋軍中央。張世傑早見大勢已去,和蘇劉義帶領十餘條船突圍而去。 陸秀夫見無法突圍,揹著八歲的趙昺投海,十多萬軍民亦相繼跳海殉難。

20萬軍民,無法形成一股主動襲擊的銳氣和戰力,而且,不是在陸地鬥元軍擅長的戰馬的包抄與衝擊,而是在海上以戰船較量,反而被2萬人圍殲,只能說,南宋20萬軍民實在缺乏戰鬥訓練,太散了。

崖山之戰,我希望給我們留下一種不屈不撓的抗爭以及不可缺少的驍勇精神。


未卜先知了webscheer



戰神150624565


清朝是中國歷史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清朝的發源地(確切的說清朝的始祖怒爾哈赤在明朝嘉靖年間出生於明朝管轄的遼寧省新賓縣境內,是典型的明朝公民,中國同胞)東北地區在元,明時期(或可以追溯到唐朝)就是中國固有領土,居住在當地的滿族民眾自然也是中國同胞。做為中國同胞的清朝主體滿族同胞取代李自成的大順朝統一全國完全是中華民族歷史的江山朝代更替,決不是某些不懂歷史不知地理或別有用心者鼓吹的外國韃虜入侵。

被清朝征服並管轄數百年的蒙古民族在近代從中國土地分離出去(外蒙古),中國自然是外蒙古曾經的祖國,外蒙古人自然也是曾經的中國同胞,而且絕大多數蒙古族同胞依然生活在中國,因此,元朝也自然屬於中國歷史範疇!中國是五十六個民族組成的多民族的中國,決不僅僅是漢族的中國!別有用心者散佈的崖山之後無中國,明朝之後無中國的謬論,實乃分裂國家挑動混亂的陰謀論調,自古以來統治中國領土管理中華民族的明朝是什麼?清朝是什麼?中華民國是什麼?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什麼?不是華夏是什麼?不是中國又是什麼?


約定006


崖山之役最有名的要數那句“崖山之後無中華”,大體意思就是中國被滅了,被遊牧民族統治了,但為何我們不稱崖山之前的中國為“古中國”?就好比古巴比倫、古埃及等,因為中國文化沒有斷,中華文明沒有斷,只是換了一撥人當皇帝而已。

崖山精神是在崖山之後才體現的,宋朝自崖山滅亡,但中國文化存了下來,無論是劉完素、張從正、李杲、朱震亨等金元四大家,還是王蒙、黃公望、吳鎮、倪瓚這元四家,還是關漢卿、馬致遠、白樸、鄭光祖這四大家,他們所體現中醫文化、山水畫文化、元曲文化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體現,所以中國文化沒有滅,頑強的生存了下來,那中國依然存在,而崖山精神更是體現了中國人民的頑強精神。

此外,除了頑強還有一點,那就是包容,正所謂有容乃大,當蒙古人的遊牧文化入侵到中原之時,與中原地區的原有文化並沒有發生太大的衝突,而是慢慢的融合、漢化,這就體現了中國文化的偉大包容性,現如今中國文化中依然包含著蒙元文化,所以中國依然是那個中國,而不是“古中國”,崖山之後,中國文化的頑強與包容得到體現。





老白說歷史123


崖山海戰,是宋軍與元軍的最後一次戰役,宋軍大約20萬,戰船千餘艘,元軍大約兩萬,戰船五十餘艘。宋軍在海上接船固守,元軍迅速搶佔各個港口,斷絕宋軍的水源和糧食,宋軍只得用乾糧充飢,飲海水,元軍封鎖宋軍十多天後,乘船大舉進攻宋軍,宋軍大敗,丞相陸秀夫揹著八歲的小皇帝投海自殺,不少後宮和大臣也相繼跳海,十餘萬具屍體浮在海上。宋朝徹底滅亡,也是中國第一次整體亡於遊牧民族之手。

崖山海戰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精神

第一,寧死不屈

第二,愛國精神

第三,宋朝武力恆弱,卻不思變革,終於在海上被三萬元軍敲了喪鐘。所以出現錯誤就要改,一如我們今天。

第五,趙匡胤當年藉口契丹入侵竊取了後周的天下,崖山海戰又被同為遊牧民族的蒙古奪了天下。所以出來混遲早要還的,欠別人的終究還給了別人。


華衣夏服


每逢此節則痛心疾首!中華文化之哀哉!

中華之禮儀節孝文化完敗。涯山之戰漢奸大獲全勝!賣國的榮華,守節的沉海。

在此之前,中華文華全世界景仰。身而為漢人便是貴族,是對其他文化的俯視,他等文化皆為蠻野不化。涯山之戰,痛心疾首!

涯山之戰留給後人的三種精神文化

一、文天祥式精神氣節,粉身碎骨混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讀書人的氣節自始至終仍留於少部分精英中,此等氣概浩氣長存!

二、客觀推動了文化的雜合,市井文化將精英文化糅合了,元終其一朝為元曲,戲曲而已。求全求利之市井心也不可厚非了,此不予置評。

三、為他族(滿清、日本)入侵中華留下了口實,涯山之後無中華!而今,中華神州再起,我相信這中華文化及中華文化的自信將重新復興!

願中華崛起,再無涯山之亡(靖康稱之恥,而涯山之戰恥都沒了,直接亡)。'


大聖彭長虎


崖山之後!至今無復仇一戰!復我華夏血性!


一如毒風


要是我,寧可戰死也絕不投海。歷史上,除了炎黃都不屬華夏,炎黃之外都屬異族,狹獈的民族主義,只能使民族萎縮直至消亡,就沒有今天的九百六十萬領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