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志完是誰?他是怎麼死的?他的冤情有沒有得到平反?

範志完是明朝末年官員,出身名門,是宋朝名臣范仲淹的後代,字叔愷,號成六,本縣利民人。

範志完自幼生的聰敏,母親作《八行圖》以教之。範志完沒有辜負家中長輩的期望,明朝崇禎四年高中進士,初任宣府。

範志完後來升任永平推官,專理插漢撫賞。但是範志完卻嫌這個官位小,沒實權,話語權也低,因此不想前往就任。因此惹怒當權者,謫湖廣佈政司檢校。後來提寧國推官、真定知府、關內道副使。

崇禎十年,升右僉都御史、山西巡撫。同年範志完遊覽河北昌黎的時候,正好遇到清軍前來攻打昌黎。範志完率領昌黎軍民共同抵抗,清軍見昌黎久攻不下,又急著攻打北京,於是放棄了繼續攻打昌黎,昌黎城得保。

因為這樣,範志完後來任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總督薊州、永平、山海、通州、天津諸鎮軍務。到這兒崇禎帝算是給予範志完很大的權利,期望他能忠君報國,抵抗清軍。但是範志完後來在清軍攻來之時,卻未戰先怯,導致清軍勢如破竹,一路抵達燕京,形勢危急。

《明季北略》記載:“邊將不足恃,邊撫無可依,更恨郵牒無聞,塘報不發,兩撫一鎮,悉逮而系之獄,誅之!”事後,範志完被崇禎帝下令處死。

範志完是誰?他是怎麼死的?他的冤情有沒有得到平反?

後世有傳,範志完後來冤情得以平反,還得御賜金頭、四門發喪。範志完之所以被處死,是因為他抗擊清軍不利,這裡面並沒有存在什麼冤情,又哪來需要平反的地方呢?之所以有這樣的說法,是源於一些傳說。

在傳說之中,範志完不是因為抗清不利而亡,而是因為被小人讒害。說的是這年,崇禎帝巡視軍營,就像現代閱兵一樣,檢驗士兵。

明軍排列整齊,一步一個命令,看起來十分威武嚴整,崇禎帝很滿意。在大肆讚揚鼓勵了軍士一番之後,崇禎帝揮手讓士兵們都退下。但是崇禎帝一連做了好幾個動作,士兵們都未動談分毫。

原來當時,士兵們的行動都是聽從軍旗指揮,若是沒有小小的一面旗幟下命令,就算是說的再大聲,是皇帝的命令也不遵從。當時範志完陪同在冊,眼見皇帝有些尷尬,於是算是遵從換地的命令,拿出軍旗指揮了一下,士兵們有條不紊的後退。

見此情況,皇帝當時沒有多想。但是後來心腹宦官,卻在旁邊說,士兵們不聽從您的命令。而範志完卻憑藉一面旗幟,指揮動了軍隊。可知士兵們只知範志完,而不知道您啊!皇帝聽了之後,大怒,於是下令將範志完斬首。

後來範志完的家人擊鼓鳴冤,朝中大臣也紛紛上奏,為範志完陳清冤情,皇帝才知道是自己冤枉了範志完。但是人已經殺了,為了補償,於是就讓人用黃金鑄了一個頭顱,讓範志完得以全屍埋葬。

後世人曾因為修路,而將範志完的墳墓挖坑。裡面沒有華麗的隨葬品,只有腐朽的盔甲和刀劍,陪葬品十分寒酸。墳墓前也沒有石碑和供桌的痕跡,可見冤情得反只是範志完後人本人為正名編出來的。實際上,範志完並沒有得到平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