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回暖 機構堅持基本面選股思路

截至2月26日,2019年以來,上證綜指上漲17.95%,深證綜指上漲25.54%,創業板指上漲18.20%。不過,在A股接連上漲的背景下,上市公司減持計劃也開始密集發佈。業內人士認為,市場連續上行降低了股權質押風險,股東減持影響相對有限。雖然不少個股短期漲幅很大,但從長期投資角度看,優質公司能夠帶來更好的回報。

減持計劃密集發佈

Wind數據顯示,截至2月26日,在2019年以來的35個交易日裡,包含高管和重要股東在內,A股市場發佈了2338份減持計劃,涉及524只個股,平均每天發佈減持計劃68.23份,以上524只股票區間漲跌幅平均為20.46%。若從股東減持計劃方面統計,35個交易日共發佈532份股東減持計劃,涉及278只個股,平均每天發佈減持計劃15.2份,以上278只個股區間漲跌幅平均為23.00%。其中,有22份減持計劃已經完成,有3份減持計劃失敗,其餘507份減持計劃正在實施過程中。

對於減持的目的,上市公司股東也給出各種理由,主要包括個人資金需求、資金週轉需要、企業經營需要、基金投資退出或到期、改善個人生活、提高資產流動性及其使用效率、股票質押業務違約和償還債務降低個人質押比例等。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減持計劃中有70起屬於清倉式減持,涉及55只個股,包括漳澤電力、鵬鷂環保、富邦股份、麥捷科技、紅豆股份等。

業內人士分析,此時上市公司密集發佈減持計劃,除了行情回暖刺激外,限售股集中解禁也是一大因素。拔萃投資基金經理金超表示,在發佈減持計劃的公司中,超過一半公司上市時間是在2014年以後,這也是前幾年新股大量上市所帶來的後遺症。減持最多的群體並非大股東,而是創投公司。它們的成本普遍都較低,在上市後解禁退出也屬正常。

減持影響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股東密集減持的背後,部分個股質押比例也有所下降。Wind數據顯示,截至2月26日,共有1151只個股的質押比例相比2018年底有所下降,其中有106只個股的質押比例下降5個百分點以上。不過,同期也有561只個股的質押比例較2018年底有所提高,其中67只個股的質押比例上升了5個百分點以上。

整體而言,大股東股權質押風險有所緩解。截至2月26日,質押比例超過50%的138只個股今年以來平均漲幅達16.06%,僅有9只個股下跌,其中漲幅最大的是美錦能源,今年以來上漲65.73%。事實上,本月以來質押比例超過50%的138只個股平均漲幅高達25.61%。

泓德泓業基金經理秦毅表示,市場大漲之後,股權質押風險暫時緩解。但在此過程中,投資者仍不能掉以輕心,上市公司股東和管理層對於公司及自身財務的處理、質押之後資金的用途等事項,均是分析公司時需要考慮的因素,尤其是事件背後透露出的信息。而金超則表示要避開高估值次新股。

金超同時認為,在減持新規出臺後,監管部門將首次公開發行前股份和非公開發行股份的減持行為都納入監管,很大程度上緩解了減持對市場的衝擊。再加上最近增量資金大量湧入,短期來看,減持帶來的影響有限。不過,股權質押風險目前雖有所緩解,但還並未真正化解。年後市場雖然普漲20%,但依舊無法回到質押時的價格。對於那些大股東深陷債務糾紛的公司,還是得小心對待。

選股以基本面為核心

除了高質押板塊本月表現出色,截至2月26日,Wind業績“爆雷”板塊的2月漲幅甚至超過30%,而同期不少藍籌白馬股卻表現不佳,跑輸大盤。秦毅表示,無論什麼時候,始終要堅持價值投資理念,堅持自下而上的基本面選股思路,堅持選擇投資優秀的上市公司。

公募基金人士表示,近期市場強勢上行,成交量明顯放大,但個股表現分化。考慮到大盤有一定回調風險,因此不宜盲目追漲熱點板塊。同時,雖然部分業績“爆雷”股連續反彈,但投資者還需對企業基本面有深入瞭解,從長期看,個股股價最終還是由基本面決定。

煜德投資人士亦表示,投資的出發點仍然是對公司基本面的判斷,要關注優質且商業模式具有確定性的公司。未來將以低估的“硬資產”作為基礎配置,可持續的商業模式、獨佔稀缺性重資產、穩定充足的現金流將提供長期穩定收益;其次以估值合理的“好公司”作為核心配置,從國際經驗來看,具有國際競爭力、商業護城河寬並穩定增長的公司都是“長跑冠軍”;此外,放長眼光,擁抱“創新企業”可能的超額收益,關注在大數據時代擁有真實技術創新、擁有平臺價值、對生產關係及商業模式具有革命意義的公司。

某公募基金研究員認為,雖然此輪A股反彈幅度較大,市場行情明顯回暖,但從長期投資角度看,優質公司能夠提供更加穩健的長期回報,同時波動率也更低。未來,隨著A股退市制度的逐步推進,只有具備長期發展動能的優秀企業才能夠獲得資金的持續青睞。

本文源自中國證券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