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皇帝為什麼不在有生之年退休偏要死後退位?

居士恆光火炎焱燚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原因大體這幾個。

第一,不願意放棄權力。

皇帝最大的樂趣,就是享受權力。

天龍八部小說裡面,虛竹和童姥躲入西夏皇宮的冰窟。

這裡面都是大塊的冰塊,用於給皇上等人夏天時候做冰鎮飲料的。

就為皇上夏天喝幾碗飲料,就可以跳動數百甚至上千人,在冬季將河內的大冰塊搬運到皇宮,再花費重大代價進行窖藏。

而這對皇帝來說只是不起眼的小事,一句話就可以辦到。

以慈禧太后為例,到了最後10年其實已經力不從心。

慈禧在庚子事變前後,已經體現出對國家政務的把握不住。

主要在於,慈禧畢竟是個只有私塾文化程度的婦女,知識層次不夠,從她和在法國居住多年的德齡公主的對話就可以看出來。

雖然慈禧擅長權術,擅長對付中國老百姓的手腕,但不是洋人的對手,也不懂國際外交和政治。

就這樣,慈禧牢牢控制住權力不放,直到斷氣的一刻。

最後連滿清皇親國戚都埋怨她:一個老太太,沒什麼文化又這麼大歲數,還是不肯讓賢,把祖宗的江山都折騰完了。

享受過很大權力的人,一般很難主動放權。以軍閥為例,就算冒著殺頭甚至殺全家的危險,也要東山再起,很少有主動放棄兵權的。

皇帝如果退位,即便還可以在幕後指揮,主要權力也就沒了。

這是皇帝不願意看到的。

第二,安全考慮。

一旦放棄權力退休,是存在一定危險的,這個危險就來自於兒子。

以徽宗欽宗為例,在靖康之恥之前,宋徽宗主動退位,將重擔交給兒子宋欽宗。

但宋欽宗上臺以後,很快控制實權,將父親宋徽宗架空後軟禁。

這種事情屢見不鮮,比如李世民架空父親李淵等等。

實際上,沒有一個人願意做傀儡,而且能夠做上皇帝的人不可能是大草包,都是有一套的。

而且,一旦退位後還要操縱權力,這個太上皇就存在性命危險。

古代皇宮中為了奪權殺父弒兄的事情,在哪個國家都是常見。


薩沙


在這裡首先要糾正一下題主所題的問題,古代帝王在生前主動退位的也有,比如說清代的乾隆皇帝為了不超越祖父康熙在位六十一年的記錄就在乾隆六十年宣佈主動退位給兒子嘉慶,不過他這是“假退位,不放權”罷了。


我感覺古代皇帝在駕崩之前捨不得退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捨不得

中國皇帝可不是英國女王,只起著象徵作用,那可是生殺予奪,大權獨攬的人物,這樣大的權力無疑對君主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誘惑。

這種誘惑顯然已經超越了骨肉親情。康熙諸子“九龍奪嫡”時間就告訴我們即使是同胞兄弟為了皇位兄弟相殘也在所不惜,何況是暫留帝位不傳給兒子呢?這自然也是不在話下。

我感覺這就是老皇帝捨不得退位的主要原因,要他們放棄權利禪位他人,除死方休!

祖宗規矩

這在清朝尤為明顯。

清朝講究的是“敬天法祖,恪守成憲”。雍正時期就定下了“秘密立儲”的祖制:制度規定老皇帝生前書寫立儲密旨,待到快要病危的時候再拿出來,“公啟譎匣”讓大臣們擁立新君繼位。這自然讓後代們不敢輕易違反。

安全考慮

雖然皇帝退位基本不可能傳位給一個“八竿子打不著”的人,要麼是兒子、孫子,再不濟也是個兄弟,自己退位之後的安全不會受到什麼威脅。但是凡事不怕一萬 就怕萬一,假如碰到雍正這樣心狠手辣“殺兄弒弟”的角色,老皇帝退位之前要是再幹過點讓他不爽的事,“弒君”的事也不是幹不出來。

綜上,老皇帝也不會在活的好好的時候就輕易退位,離開皇帝的寶座,你們說呢?


曉史才能明事


有生之年退休?!難道你認為皇帝會和今天廣大群眾們一樣想著早早退休後享受餘生嗎?

那種希望早早退休的只會是最基層的工人階級,大家不妨看看自己的周圍,有幾個當領導的不想著多幹幾年?工人們想退休那是想盡快享受生活,因為工作對於他們來說是一件比較累又不得不幹的事,尤其是從事一線體力勞動的工友們。

那麼領導為什麼想多幹幾年?很明顯當領導一有面子有地位,二有權利以及權利帶來的其他好處,三大概是想為老百姓再多辦點實事吧…,而皇帝不想退位跟領導不想退休其本質基本是一樣的。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皇帝站在權利的最高峰,是帝國的主宰,所有人見了他都要跪拜匍匐在他的腳下,那種油然而生的成就感是別的榮譽和虛銜所不能給的。

皇帝擁有生殺予奪的大權,皇帝殺人可以不用經過任何人,任何部門的批准,同樣的皇帝赦免罪人也同樣不需要任何理由,時間久了那種決定別人生死的感覺很舒服……

皇帝擁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而這也只是一個“總稱”,其實皇帝在整個帝國內擁有絕對的交配權,他可以臨幸任何女子,只要他願意。


還有就是,古代封建王朝的特殊性也決定了皇帝一般不會輕易退位,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如果老皇帝退位新皇帝登基,那日後大臣們是聽太上皇的還是聽新皇的?而如果太上皇和新皇的政見不一致那麼日後朝廷上極有可能會分化出以老皇帝舊臣為主的勢力和以新皇帝新臣為主的勢力之間的鬥爭,嚴重了甚至會引發內戰。所以為了避免這種權力交接方式而引起的動亂,皇帝一般不會提前退休。

而且皇帝也是人,既然是人就會有七情六慾,皇帝們過慣了被無數人前擁後簇,被無數人捧的高高在上的生活,那種活在“天上”的感覺太美妙了,那種山呼“萬歲”於他們而言是這世間最美妙的音樂。所以那種無上的地位誰又會甘願讓出來?

因而我們縱觀歷史,很多皇帝包括秦始皇,李世民,雍正這樣具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也不願過早離世而放棄皇位,他們紛紛以各種方式祈求長生不老。即便是像乾隆這種提前退休的皇帝,退休後依然將權力抓在自己手中 不是皇帝而勝似皇帝,更何況他之所以退位也不是出於自願,而是出於對祖父康熙的敬重不願超過他。


由此我聯想到這幾年我國正在研究制定的某些政策,本來可以早些退休,但在不久的將來肯定會延遲,那麼那些長期從事一線體力勞動的工人們,他們希望幹到以後拖著一具疲憊不堪,滿是傷病的身軀再退休嗎?很顯然不希望。但他們永遠掌控不了決定不了自身的命運,正如張養浩說的那樣:“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所以且如此平淡而努力的活著吧……


鹹魚閒聊


既然始皇帝都沒病死在皇帝任上,後面的各朝皇帝怎麼會主動讓位呢?既然沒有前例可見,便一直幹吧!

另一方面,權力這個東西是個會讓人著迷的東西,不然也不會出現各朝各代的奪嫡流血事件。自己拼過命流過血才得到的東西,為啥要讓出去。加之有著前車之鑑,齊桓公晚年的悲慘教訓,趙武靈王的晚年悽景這些例子,沒有那個皇帝輕易會放棄自己手中的大權,即使是把權力給了自己兒子,也是不放心的。萬一出現不孝子孫,自己的晚年會十分悽慘。

有人說,清朝的乾隆皇帝不是退位了嗎?可我們都知道,直到乾隆皇帝死去,他的繼任者嘉慶皇帝才拿到實權,得到玉璽。乾隆皇帝的退位,其實他自己都沒有想到的。所以他才在即位之初那麼說,說自己在位不超過自己爺爺在位60年的期限,自己絕對不會想到,自己在位超過自己爺爺康熙皇帝,畢竟他老爸雍正皇帝就很短命。等到了自己真的在位時間60年了,覺得自己如果不履行承諾也不好,於是進行了個“半退位”的退位方法,還把權力握在手中,怕自己收到唐明皇的待遇。

其實歷史真有一對退位皇帝,就是唐睿宗和他兒子唐玄宗李隆基。這也是個老爹坑兒子的典範。唐睿宗本就無心皇位,他是在自己哥哥李顯被自己侄女害死後被推上位的。當了幾年皇帝,見到兒子長大,便退位給了李隆基,自己安度晚年去了。唐玄宗在經歷安史之亂後,想到自己年歲已老,便退位給自己兒子,可誰想他兒子可不像他對他老爸,對他可謂是十分苛刻,讓他晚年過的十分悽慘。所以後面的人看到這個的情況,就更不敢退位了,只能一條命幹到死,至死方休!

以上只是自己一點見解,不足地方請見諒!


夜襲糖多多


在我國古代的封建王朝時期,對於皇帝來說,除了開國皇帝是建國稱帝,大多都是繼承皇位,而繼位者一般都是由上一位皇帝所立的儲君。而關於皇位的繼承,一般都是在位的皇帝駕崩後,然後由儲君繼承皇位。很少有皇帝還在世時,就退位,然後讓儲君繼位的。這是什麼原因呢?為什麼皇帝不在有生之年退休而偏是死後退位呢?

其實吧,歸根結底,還是“權力”的問題。古代王朝的皇帝,九五之尊,一國之主,站在權力的巔峰之上。一個是權力緊握在手的皇帝,一個是退休後養老的老頭,這種選擇對於在位的皇帝來說,少有人會選擇後者。

試想,本來大權在握的皇帝,在退位後,去做一個在後宮養老的老頭,朝堂大事與他無關,甚至在新皇帝繼位後,他這個養老的“太上皇”可能都會被人遺忘。這對於一位皇帝來說,落差就太大了。

而在中國歷史上,也有退位給繼承人,然後做“太上皇”的,如唐高祖李淵、清朝乾隆帝。但是他們二人,也不能說是心甘情願的,李淵退位,是因為兒子李世民的勢頭已經不可阻擋,特別是在“玄武門之變”後。所以李淵的退位一定程度上是一種順勢而為。

而清朝乾隆帝,退位是因為他之前說過“在位時間不會超過自己的爺爺,也就是康熙帝”,所以乾隆帝退位,做“太上皇”,但乾隆帝退位後,依然“太上訓政”,雖然退位,但朝政大權還是握在乾隆帝手中的。

所以,對於皇帝來說,一般情況下是不會主動退位的,大多都是駕崩後由儲君繼位。


說與山鬼聽


這就是帝制的通病,人治社會的醜陋,終身制的悲劇。不僅是皇帝這樣,大臣宦官及小官員都是終身制。所以叫封建社會,所以國家不能發展,所以內憂外患,所以人民過著水深火熱的生活。


zjjzmz1


現在領導也幹到退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