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惇郡王奕誴和恭親王奕訢誰更厲害?

我是你的藍盆友


此設問沒有意義,奕誴奕詝(咸豐)奕訢同齡,但傳說奕詝的母親買通太醫催產生早產了奕詝。道光皇帝把長的結實的奕誴出嗣過繼給他的兄弟當兒子繼成了惇親王的王位。留下身體病弱的四兒子奕詝和天資聰惠的六兒子奕訢備選皇位繼成人。最後奕詝成了咸豐皇帝奕訢成了恭親王。咸豐對惇郡王奕誴加了親王銜後來找藉口把奕誴降為貝勒免去差使閉門思過。咸豐初年奕訢是軍機首輔,但很快咸豐也撤了他的差使令其回上書房讀書。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進北京火燒圓明園咸豐逃往承德留下奕訢辦理外交。後期趕到承德的奕誴說老六要造反(指奕訢在北京和各國外交全權料理)。咸豐死後奕訢聯合慈禧逮捕肅順的八顧命大臣。奕訢被加封議政王奕訢推薦奕誴擔任宗人府宗令執行愛新覺羅的家族家法。在這以後兄弟兩共同阻止慈禧權力硼漲,在蔡壽祺彈劾奕訢慈禧對奕訢奪權打擊的過程中,奕誴出面抵抗慈禧保護奕訢。奕誴的能力肯定不如奕訢,但奕誴在幾次關健事件起了奕訢起不到的作用。(這張照片不少註解是奕訢和醇親王奕譞,但坐在奕訢上首的應該是奕誴)



一葉小舟風雨渡


在晚清的歷史中,恭親王奕忻是個繞不過去的人。

他幾乎以一己之力,直接改變了晚清的歷史走向。如果沒有他與嫂嫂聯手,就不會有“辛酉政變”的發生,也就不會有日後的“垂簾聽政”;如果沒有他擔當“洋務派”的領頭人,推動滿清向世界先進國家學習,就不會有開眼看世界,也不會有所謂的“同治中興”,清朝的滅亡估計要提前實現。

  但是呢,縱觀這個人的一生,卻是個悲劇。有人曾把他的一生歸結為四個字:一生為奴,想想,挺有道理。

惇王奕誴,賦性粗荒,政績上自然不如六弟恭親王奕訢,但是卻可稱是清末堪與恭王比肩的賢王。六弟得名“鬼子六“,這位得名“小五爺”。

光緒年末,眼看六弟奕訢在政治上幾起幾落而越來越不受嫂嫂待見,惇王奕誴的日子卻過的一如既往,與百姓交談並探知民間疾苦,並且常為百姓請命行善政。

謀全局,看老六;謀一域,有老五。

回答完畢!


文史不假


要問惇郡王奕誴和恭親王奕訢誰更厲害一些,這要看怎麼說了。

要論權勢加身的顯赫程度,當然是幾度出任領班軍機大臣與總理衙門大臣的恭親王奕訢厲害了。

但是,要論誰才是人生的最大的贏家的話,我看還是書讀得不怎麼好、不被父親道光皇帝喜歡,可是能深入基層、近距離接觸民眾,敢一人到大街上吃羊肉串、和腳伕喝二鍋頭的惇郡王奕誴才是最大的贏家,不操心吃穿,不過問政治,一生活的是清心寡慾,悠閒自在。能夠在爾虞我詐宦海風波中贏得幸福的人生之人才是真厲害!

反觀恭親王奕訢,看似大權在握,光彩奪目,其實就是慈禧手中一枚可以任意擺佈的棋子:第二次鴉片戰爭,負責與英、法、俄談判,簽訂《北京條約》;任領班軍機大臣與總理衙門大臣權利太大遭慈禧猜忌被革除議政王頭銜;中法戰爭失利其又作了替罪被一擼到底;直至中日甲午戰爭失敗,才又被慈禧想起來再度出山。這起起伏伏、如過山車的官場生涯,對於一個具有皇族血統的二流政治家來說,內心是多麼的倍受煎熬?怎麼能比得了悠哉悠哉快意人生的惇郡王奕誴?


小崔說歷史LanyaLanya


據我所知,歷史上恭親王奕訢的外號是不是鬼子六?此外號說明一切。


我心飛翔254438675


一個是郡王,一個是親王。


這就說明了兩個人在威望、能力方面的區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