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將李左車魂歸何處?

國史春秋


李左車是秦末漢初時期的人物,在當時他還是有一定的影響力的,在兵法上,他不僅是軍事奇才,他幫助趙王歇從而為趙國立下大功,被封為廣武君,而且他還著作有兵書《廣武君略》,講述用兵謀略,對後世有著很深遠的影響。



那李左車最後魂歸何處呢?

李坐車是趙國名將李牧之後,李牧是戰國時期和白起、王翦、廉頗並稱的戰國四大名將。李左車也有軍事才能,這多少也是家學淵源吧。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不僅有農民起義,原六國也開始反秦,其中就有趙國,而當時的李左車是效力於趙王歇的,李左車憑著他的軍事才能為戰國立下很多功勞,他也因功被封為廣武君。

後來趙國被韓信打敗,韓信聞李左車的大名,所以就懸賞千金捉拿李坐車,當李左車被捉住後,韓信因為李左車的才能,所以就為他鬆綁,並且對他以師禮相待。


之後韓信又向李左車請教破齊國、燕國的策略,李左車於是提出良策,韓信也採納了他的計策,最終韓信成功平定齊國、燕國之地。

後來劉邦登基為帝,而韓信因為他的軍功,地位和勢力也越來越高,也因此讓劉邦感覺到了威脅,更加讓劉邦和呂后有了猜忌。

而韓信本身就有很高的軍事能力,再加上李左車的軍事實力,那就更不得了,劉邦為了對韓信有所壓制,所以就把李左車從韓信那裡調走,讓他輔佐太子劉盈。之後李左車就為太子劉盈操練兵馬。


而韓信因為功勞、地位太高,就變成了功高震主,最終韓信在被貶為淮陰侯後又被殺。韓信死後,李左車於是就遠離權利中心辭官而去。後來李左車就隱居山林,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而他的墓卻不止一處。


中孚鑑


作為一個戰神級的人物,不幸成為敗將,而且是亡國之軍的敗將,所以,李左車必然要提前退出歷史舞臺,他能做的事情就是下面兩件。

第一,在與韓信的歷史性會晤中,李左車規劃設計了韓信下一步的事業路線圖。韓信求賢若渴,以誠相待,很快消除了李左車心中的芥蒂和隔閡,兩個人的談話很快就導入進彼此都很舒服的程序中。韓信和李左車推心置腹,但都拿捏好了分寸,話語總是點到為止,彼此心知肚明,不會出現蒯通咄咄逼人所帶來的尷尬。李左車的話語裡突出了一個“權”字——“權大事”“劉項之權”,制定權謀,掌握權勢。他諄諄告誡韓信“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緊要關頭切不可再犯陳餘式的的低級錯誤,這對韓信是很及時的提醒。

我們根據李左車的遣詞用句,來推斷一下他的良苦用心。首先,李左車沒有把目前的戰爭形勢說成“楚漢之權”,而是用了“劉項”二字,好像正在打仗爭天下的是劉邦和項羽,我們都是第三方。這種演說方式具有很強的暗示性,把“我們”從“他們”剝離出來,提示韓信保持清醒頭腦,做局外人,好好設計自己的前程,但絕不像蒯通那樣明勸韓信另立山頭——此刻,韓信的心裡已很敞亮。第二,李左車建議下步工作重點是不戰而屈人之兵,休養生息,一舉兩得。派使者赴燕國,曉瑜利害,燕國從風而靡。按甲休兵,牛酒饗士卒,振奮軍心。安撫趙國百姓,化解敵意,贏得民心。等待後來劉邦突然奪走了韓信的部隊,很快就能徵集趙地士卒前去攻打齊國,就是因為前期工作鋪墊得好。第三,李左車說了句意味深長的走心的話:“如是,天下事皆可圖也。”他可沒那份心思替劉邦取天下操心,韓信也聽準了弦外之音,這是最關鍵的。第四,李左車最後總結說“兵固有先聲而後實者,此之謂也”,豁然開朗的韓信一聽就明白:我要請求漢王,趙地不可一日無王,還是早點立張耳為趙王吧,這也是為自己下一步做齊王蓄勢的。

其二,會晤完畢,李左車也完成了他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的使命,此後,真正地遁跡江湖了。李左車的話,字字珠璣,韓信心悅誠服。可惜,李左車神龍見首不見尾,此後就難覓他的蹤影,據說他做了“雹神”,《聊齋志異》裡還真的描述了他的形象。這也難怪,做不了戰神,咱也得做個別的什麼神啊!





龍業文史


李左車,西漢柏人(邢臺隆堯)人。趙國名將李牧之孫,秦漢之際謀士。秦末,李左車輔佐趙王歇,被封為廣武君。趙亡,韓信向他求計,收復燕、齊之地。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是李左車留下的名言,他還著有《廣武君略》兵書一部。

李左車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軍事奇才。李左車在史記中沒有單獨的列傳,他的事蹟分別記載《張耳陳餘列傳》和《淮陰侯列傳》中。韓信被殺之後,李左車辭官隱居,現有民間相傳的李左車的好幾個墓地,在沒有考古發現之前,他的下落只好畫個大大的問號了。


北方的大白楊


李左車很象一個人,沙俄的將軍庫圖佐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