嘆息!統領“德智體美勞”的“食育教育”,比日本晚了100多年

食育不單單是基於食物的營養教育,它還是技能教育,生活教育。因此食育被稱為是生存之本、教育之本。


超重和肥胖如今已經成為了全球性的問題,唯獨日本是一個例外。

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顯示,日本是全世界肥胖率最低的國家之一,並且是發達國家中肥胖率最低的國家,只有3%,要知道,即便是以浪漫優雅、精緻苛刻著稱的法國,肥胖率也有11%,美國則高達32%。另外,日本還是世界上人均壽命最長的國家,高達84.2歲。

嘆息!統領“德智體美勞”的“食育教育”,比日本晚了100多年


有意思的是,日本人卻並不愛運動,普遍沒有健身習慣。根據醫學期刊《The Lancet》調查“全球最不愛運動的國家”,日本排到第11名,有超過60%的日本人參與運動的積極度在全球平均水平以下。

為什麼不喜歡運動的日本人卻可以全球最瘦,壽命最長?

究其背後的原因,要歸結於日本飲食結構和飲食教育的與眾不同。其早在100多年前就開始進行“食育”教育,如今已經形成健全的食育體系。而中國的食育意識卻才剛剛開始萌芽。

1

日本人為何這麼重視“食育”教育?


1948年-1977年,日本中小學生平均身高增加了7釐米,創造了人類發展史上的奇蹟。日本人常說,日本之所以成為長壽大國、經濟強國,食育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

實際上,“食育”一詞最早就是由日本人提出的。1896年,日本著名養生學家石冢左玄在其著作《食物養生法》中提出這個詞,他指出“體育、智育、才育,即是食育”。石冢左玄的觀點強調:食育,不僅僅是“吃什麼、怎麼吃”的教育,它可以貫穿於孩子的生活中,體現在日常行為教育的各個方面,食育教育也可以實現體育、智育、才育的目標。

嘆息!統領“德智體美勞”的“食育教育”,比日本晚了100多年


尤其近些年,日本老齡化和少子化日趨嚴重,享受日本醫療補貼的75歲以上高齡老人一度達到1697萬人,佔總人口的13.4%。日本厚生勞動省(負責國家醫療衛生和社會保障的主要部門)曾對外宣佈,2015年度向全國醫療機構支付的醫療費用總額約為41.5萬億日元(約合2.7萬億元人民幣),創歷史新高,人口老齡化及價格不菲的新藥推出成本,給日本財政造成不小負擔。而且隨著少子和老齡化的不斷加劇,預計今後65歲以上老年人群的醫療費用還將進一步增加,2025年或達到近50萬億日元。

實行食育,讓國民保持健康,提高長壽者的體質,是日本政府所能想到的一個解決未來醫療費負擔的最基本,其實也是最重要的方法。2005年,《食育基本法》出臺上升成為日本“基本國策”的高度,從國家到國民自上而下推進食育,通過政府和民間舉辦各種群眾性活動,使食育理念深入人心。每年6月是日本的“食育月”,每月19日為“食育日”。

另外,還有很多國家也已經開展了食育工作,丹麥、英國等已經全面開展了烹飪課堂或農場體驗課堂,美國則開展“從農場到學校”運動。美國、英國、印度等國家紛紛設立了“營養日”、“營養周”或“營養月”。同時,一些國家也都出臺了食育的相關強制性政策。

具體到中國,食育工作尚處於初始階段,2012年底,首都保健營養美食學會發起“關注留守兒童健康”公益項目,發展至2015年項目範圍擴大,“食育”推動計劃作為以社會力量為主體的公益項目才開始啟動。比日本晚了100多年,但中國的居民尤其是少年兒童的飲食健康情況其實已經相當嚴峻。

嘆息!統領“德智體美勞”的“食育教育”,比日本晚了100多年


中國人和日本人有著相似的基因,身體狀況的對比卻尤為鮮明,中國的肥胖率遠遠高於日本。據國家衛計委發佈的《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15年)》可知,全國18歲及以上成人超重率為30.1%,肥胖率為11.9%,比2002年上升了7.3和4.8個百分點;6至17歲兒童青少年超重率為9.6%,肥胖率為6.4%,比2002年上升了5.1和4.3個百分點。而中國的預期壽命為76.4歲,全球排名第52位。

中國學生營養與健康促進會副會長馬冠生表示,一方面因缺乏維生素和礦物質引起營養素缺乏的相關疾病,另一方面存在超重、肥胖和相關慢性病日益嚴重的趨勢,我國少年兒童正面臨營養不良和營養失衡的雙重挑戰,除了在個別貧困地區存在食物不足現象外,對營養的重要性認識不夠、營養意識差、知識缺乏以及不健康的飲食行為和生活方式是引起營養不良和營養失衡的重要原因。所以應該把營養教育作為素質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將食育納入教育體系中。

2

“食育”被稱為是生存之本、教育之本


食育,是一種基於食物的教育方式,包括兩方面含義:一是飲食教育,二是通過飲食開展教育。所以食育又不單單是基於食物的營養教育,它還是技能教育,生活教育。因此食育被稱為是生存之本、教育之本。

現在很多人已經五穀不分,更遑論廚藝。首都保健營養美食學會副會長、“食育”推動計劃項目負責人劉璐認為:讓孩子親自參與完整的種植過程,親自參與食材的處理、烹飪、餐後收拾等行動,培養自己簡單的耕食生活能力,可以更清楚地瞭解食物的來源、增進他們對於食物的選擇能力、培養他們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並與食物產生良好的感情,從而更感恩食物,敬畏大自然。

嘆息!統領“德智體美勞”的“食育教育”,比日本晚了100多年


劉璐告訴《中外管理》記者,食育其實是涵蓋德、智、體、美、勞多方面教育的一個體系。比如:吃飯的時候要教育孩子先讓老人入座,這其實就是德育。而讓孩子動手做飯,可以使他們認識到做飯需要統一規劃,統籌管理,這屬於智育。然後,只有通過勞動,才能獲得食物,孩子對通過勞動所獲得的食物會有更多的喜悅和成就感,這就是體育和勞育。最後,做飯講究色香味俱全,並且講究擺盤和顏色搭配,這體現了美育。所以食育是一個素質教育,更是一個綜合教育。不能說它涵蓋了所有的教育內容,但它在每一方面的內容都有所涉足,食育是教育之本。

3

中國食育教育正在起步


中國的食育推動計劃最先在河南信陽做試點,5年時間,從最初的1所試點校現在已經發展成為一區一縣模式,在給學生講食育課的同時,主要以食育師資培訓為主。“從2018年開始,社會上有越來越多活躍的企業去做食育這件事,但是單靠講課再怎麼努力都是有限的,如果有足夠的師資,就可以把這個事情推動得更加廣泛,更加可持續,社會對於食育的認識也就更普遍一些。中國社會想大規模推動食育工作,就需要有更多能夠從事食育培訓的教育工作者,需要大力開展師資培訓工作。”劉璐告訴記者。

食育這件事還沒有被廣泛認知,的確需要有更多人去做這項工作。那麼誰去做更合適?“區縣的培訓主要針對學校教師,但大部分還是以對社會上的營養師培訓為主。”劉璐向記者表示,因為德智體美勞,不管哪方面,教育的本質還是育人,以能夠培養出身心健康的人為最高目標,從這個角度來講,食育首先是一門需要有科學教育支撐的教育內容。所以在做師資培訓時應該學習並懂得相關的營養學知識,並具有教學能力。而營養師就是一個很合適的群體,他們在做營養健康科普的同時,會讓大家瞭解食育這件事。

嘆息!統領“德智體美勞”的“食育教育”,比日本晚了100多年


截止到目前,中國的食育推動計劃項目試點一共培訓了70多個學校的100多名教師。結業之後這些教師再在學校進行授課,每年每位教師的的課時量能夠達到500多節。此外,他們在全國有36家志願者服務站,1000多名志願者,每年能夠做2000多場的公益講座,涵蓋14個省,3個直轄市,2個自治區。中國食育普及的社會力量在不斷增強。

4

食育是種典型的社會共治體系


萬事開頭難,一項意圖改變人們觀念的新事物想要落地生根,勢必會遇到諸多障礙。劉璐坦言,從國家層面來講這件事的確挺難推動的,難在學生階段常常被認為學習成績比食育更重要。所以,想要讓教育部門對這件事情非常認可,就需要國家從國策的高度重視中國人未來的健康素養問題。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做食育教育的人,表象看差別不大,但是效果是參差不齊的。比如:食育執行者有沒有做到位?是不是負責任?他們的執行方式和思想意識對所產生的效果有很大影響。

同時,我們國家的情況和日本並不一樣,中國在每10個人中只有1個人具備國民健康素養,大多數人都缺乏,因此必須做好用一代人的時間去優化健康素養的準備。“實際上,在企業或社區做科普教育時,我們就已經發現讓成年人去改變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所以,目前我們主要是做兒童的食育推廣,而且也不打算再拓展其他群體。因為在一個人行為習慣的養成期,也就是幼兒期和青少年期去幹預才是最有效的。不妨通過孩子影響大人,用小手拉大手的方式進行改變。”劉璐向記者表示。

嘆息!統領“德智體美勞”的“食育教育”,比日本晚了100多年


事實上,日本除了行政組織架構規範食育之外,食育的主體還包括教育、保育、社會福祉、醫療及保健相關者,農林漁業相關者,食品製造、加工、流通、販賣、調理相關者,料理教室以及其他民間團體和志願者。日本食育體系是一種典型的政府、企業、社會、家庭全面參與,社會共治的治理模式。所以,具體到中國,它也不應該只是某個社會組織或者學校的事情,畢竟都具有侷限性。食育應該在縱向上貫穿人的一生,還應該在橫向上覆蓋所有群體,協力配合。

“越來越多的社會組織已經參與進來做這件事情,它在不斷地往好的方向發展,雖然時間不是特別長,但是我們總是能找到相同的、認為這件事情很重要的機構或者教育局,學校,老師。大家能夠形成一種合作的方式去推動。哪怕只有一個班級開了食育的課,那至少也有二三十個孩子受到了這樣的教育,這對於他們未來的健康是非常有幫助的。”劉璐對此項事業充滿信心。

5

中國比日本更需要食育


其實從10年以後看,因為中國老年人口基數大,社會配套體系遠不完備,中國的老齡化問題比日本要更為嚴重,所以中國比日本更需要食育。

嘆息!統領“德智體美勞”的“食育教育”,比日本晚了100多年


國家已經開始逐步對國民健康教育重視起來,並頒佈相關政策進行支持。2014年國務院印發了《中國食物與營養髮展綱要》,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並且為了貫徹落實《“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國務院又於2017年印發《國民營養計劃》。2018年,教育部辦公廳發佈《師生健康中國健康》。分別從不同層面提到普及膳食營養知識,解決居民營養不足與過剩並存的問題,強調營養健康教育應該作為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

食育的問題不僅關係到國民的生命健康,也關係到一個人全方位的素養,更關係到人與自然的和諧、資源的合理利用。所以,食育絕不是哪一個人或者哪一個組織的事情,它需要整個中國社會的努力。

end

每日福利!

添加WX號:maf012 並回復“資料”

獲取股權激勵與設計模板、案例+管理類乾貨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