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HR三支柱中的COE

更新一下COE的最新理解,也可以作為HR三支柱的姿勢科普。

1、COE是啥?

聊一聊HR三支柱中的COE

按照昨天文章《HR是守夜人》的邏輯,HR三支柱團隊像一支守夜軍隊,旗下有的三個小組,遊騎兵,工匠和事務官,COE就是守夜軍團的工匠,屬於技術後盾。

2、COE英文怎麼念?

COE一個英文是Center Of Expertise,翻譯成專家中心,屬於狹義版COE,主要指企業內部由某領域資深專家組成的一個部門,COE設置在HR體系,就叫HRCOE。

COE另一個英文是Center Of Excellence,翻譯就是卓越中心或最佳實踐中心,俗稱智囊團,屬於廣義版COE,通常是跨部門跨組織的,大到由企業、研究機構、媒體、非盈利組織、政府部門等不同機構組成,可以是臨時的也可以是持續性的機構。

本文COE,基本都是指狹義版的COE。

3、COE在HR三支柱怎麼分工?

分享一張鄧白洋老師的舊圖。

聊一聊HR三支柱中的COE

如果說HRBP是特種兵,COE就是航空兵,即HRBP的火力支援。

4、標杆企業是怎麼設置COE的?

1、阿里巴巴。

阿里COE團隊分集團級和事業部級,有著名的OD團隊和OC團隊,還包括傳統的招聘團隊和薪酬團隊。

聊一聊HR三支柱中的COE

2、騰訊。

鵝廠的COE有四支隊伍,人力資源直接劃給COE,還有另外三個團隊:騰訊學院、薪酬福利部、企業文化與員工關係部。

聊一聊HR三支柱中的COE

5、COE的核心作用是什麼?

1、提倡專業主義。HR三支柱之後,HRBP負責不同團隊的個性化工作對接,SSC負責提供共性服務和基礎性工作,COE就是負責專業主義,尊重專業邏輯,發揮專業價值。

2、提供增值服務。

所謂“增值服務”,要能夠兼顧管理端和業務端雙重需求,去開發一致性的政策、流程、工具、方法論等,為HRBP和業務團隊提供定製化的解決方案。

3、控制管理風險。除了專業支持與服務,還得有專業指導與監督功能,特別是HRBP在不同團隊不同階段的政策導向與糾偏,監督與制衡HRBP在各區域的運作。

6、COE適合哪些公司?

1、企業規模較大的公司。

業務體量和員工規模要足夠大,比如員工萬人規模、企業營收10億以上,HR團隊百人以上,需要通過更細緻的分工來解決管理難題,如果企業規模小,HR團隊人數本來就少,分工過細反而帶來麻煩。

2、業務複雜度高的公司。

企業產品與條線多,超矩陣式組織架構,比如跨區域,業務遍及全國和海外,業務流程從研發到銷售、客服,物流、倉儲等,業務和管理複雜度足夠高,這樣比較適合採取組建COE。

3、專家重視度高的公司。

要設置COE,企業應當有專家權威,有尊重人才的氛圍。專家既包括企業內部的技術專家、管理專家,也包括企業外部顧問,如果人力資源管理屬於老闆“一言堂”,COE顯然無法發揮真正的價值。

7、COE在業內有沒有標配?

跟BP配置一樣,沒有一家公司的配置是一樣的,翰威特幾年前有一組全球調研:

77%的全球的公司僅在全球或下一級組織(如事業部/區域)設置COE,不會在更低層級的組織設置COE。

簡單的說,COE一般只存在公司總部、重要的子公司或事業部,不會每個業務單元都配置,管理成本太高。

因為專家資源非常稀缺和有限,如果在每個業務單元都配備專職COE專家,不划算。

8、在實踐中,通常COE扮演著哪些角色?

1、諮詢師。能夠給HRBP、SSC、業務人員提供現場諮詢,基於痛點給予初步的解決意見。

2、設計師。運用專業知識,提供創新的組織架構設計、薪酬績效等人力資源方向的技術方案

3、管理者。能站在公司的角度,對一線人力資源政策與流程的合規性,提出自己的專業意見。

9、誰最適合做COE?

合格的COE團隊通常有幾種人組成:

1、HRM/HRD。資深人力資源經理、人力資源總監,至少要有5-8年的專業領域積累,專業一定是需要時間積累和沉澱的。

2、企業高管。非HR部門的業務骨幹、企業中高層,儘管他們不是HR出身,但他們身居高位,天然就有團隊管理、員工關係、組織文化等領域的感知力和話語權。

3、外部顧問。公司董事、第三方機構的專家,培訓師,大學教授等外部專家。

所以,COE不是純HR的事情,普通HR其實並不能勝任COE,只是候選人而已。

10、COE具體要做什麼?

根據大衛尤里奇的調研,調研包括全球30000名企業管理人員,其中有4000名HR管理者,以下是全球最優秀COE的十大行為:

聊一聊HR三支柱中的COE

11、COE在標杆公司口碑怎麼樣的?

根據我們的觀察,有三個典型反饋:

1、管控強於服務。大部分公司COE,主要作用是合規審查、服務於總部管理,而不是給一線提供專業支持和技術服務,HRBP普遍都在抱怨COE不給力。

2、COE務虛為主。在部分標杆企業,發現COE明顯滯後HRBP的發展,原因是HRBP在不同業務團隊和不同的產品線伴隨著成長,而COE距離市場有點遠,沒有BP接地氣。

3、COE專業強於HRBP。部分外企的COE因為隸屬於總部,而且有管理職能,經過多年專業訓練,單兵能力強。HRBP隸屬於區域,偏重服務支持,外企COE的專業素質普遍強於HRBP。

12、COE順利運作需要什麼條件?

三個基本條件:

1、六大模塊管理成熟。

企業的HR六大模塊管理紮實,這是向三大支柱轉型奠定堅實的基礎。尤其是招聘模塊、薪酬模塊。

2、COE和HRBP要形成溝通閉環。

如果COE和HRBP的溝通不暢,將無法確保人力資源政策支持業務發展。

3、COE自身能力的提升。

COE作為HR領域的主要技術專家,如果本身沒有過硬的專業技術,怎麼對人力資源業務夥伴、共享服務中心、業務管理人員提供本領域的技術支持?

13、如果企業要組建COE,怎麼搞?

第一個是找對人。有三種找人的方法。

1、Build:選拔有經驗的專才加以培養,主要是潛質的人力資源從業者,專業骨幹。

2、buy:從業界招募有豐富經驗的專家,特別是同業內的資深人力資源專家。

3、Borrow:和領先的顧問公司合作,吸引優秀的顧問資源,基於項目或者流程進行合作。

第二是做好配套工作。COE團隊與能力打造還需要團隊文化、政策與流程、IT系統等軟硬件系統的綜合改進,這絕對往往是一個漫長的、需要耐心的過程。

14、COE和HRBP如何有效協同?

HRBP與COE在工作中,如何實現二者的溝通和平衡?以方案落地為例,大家體會一下:

1、計劃制定時。COE和HRBP共同一起完成年度規劃和業務設計,如果這個時候不參與,以後COE參與進來就沒存在感了。

2、方案設計時。將HRBP提出的需求作為重要的輸入,整合行業和公司最新政策和最佳實踐,關鍵是方案要接地氣。

3、方案實施時。指導HRBP進行方案落地,隨時去修正bug,迭代自己的方案內容,當然,方案落地,不一定是自己親自去實施。

4、運作方案後。過一段時間後,COE要主動去尋求HRBP的反饋,從而作為方案改進的重要輸入,這也是COE刷存在感最重要的節點。

15、優秀的COE長什麼樣?

根據尤里奇老人家的觀察,頂尖COE有四個關鍵字:戰略定位,人才發展,組織變革和合規管理。

1、戰略定位。COE們要根據組織的業務策略,找到影響這些策略的痛點,併為組織成功尋找方法和機會。

2、人才發展。最優秀的COE要能幫助找出組織中最重要的位子和人才,根據環境變化設立新績效標準,匹配精準人才和培養人才的領導力。

3、組織發展:作為是組織的合規官,能夠將把業務策略轉變成組織行為,能夠成為企業和組織變革管理的輔導者。

4、合規管理:

COE們要保證組織和員工的行為符合法律的規範,需要蒐集到足夠的數據和信息,妥善處理組織內外的矛盾和衝突。

看得出來,COE之路,任重而道遠。

聊一聊HR三支柱中的COE

下月我們將在深圳開課

對HRBP感興趣的夥伴可以瞭解一下

同時招募場地提供者,兩個名額置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