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0小時定律與荷花定律|餘生可期

10000小時定律與荷花定律|餘生可期

一步一步往上爬

一直很喜歡蝸牛的精神,一步一步往前爬,從不放棄。

有人說“退一步海闊天空”,那指的是心態,一種有容乃大的心胸;論走路,還是要朝前走,即使慢慢走,也是前進的。

人生很長,餘生可期。

哪怕每天進步一點點,學習一點點,久而久之,你也會很充實,累積成能力,帶給你財富和喜悅。

曾經在網上看到過一篇文章這樣說:一個人如果要掌握一項技能,成為專家,需要不間斷地練習一萬小時。

“一萬小時定律”是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指出的定律,定律內容為:

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一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

要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需要一萬小時,按比例計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個小時,一週工作五天,那麼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至少需要五年。

現在大多數人都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想利用閒暇時間學習某個領域的專業知識,實現財富夢想。按照兼職時間來算,一萬小時是多久?就拿已婚已育的人群來舉例(未婚者時間更多),朝九晚五的工作,下班除了家務和孩子,在睡覺前大概有3小時自由支配時間,這一萬小時需要3333天,大概9年。

對於一個想利用閒暇時間實現財富夢想的人,請收好建議:也許現在的工作成為收入的主要來源,但當你願意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去學習自己喜歡或非常有前途的一技之長的時候,它可能帶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很多人不願意碎片化學習,是因為很多花時間學習的東西並不能很快獲得收益,所以不願意為之努力,瞧不起,看不上。但與其無所事事,不如多學一點,久而久之,熟能生巧,滴水成海。

世間的真理總是無獨有偶,互相印證著。經濟學中有著著名的“荷塘定律”:

假設第一天,池塘裡有一片荷葉,一天後新長出兩片,二天後新長出四片,三天後新長出八片,可能一直到第47天,我們也只看到池塘裡依然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地方長有荷葉,大部分水面還是空的,而令人瞠目結舌的是,到第48天荷葉就掩蓋了半個池塘,又過了僅僅一天,荷葉就掩蓋了整個池塘。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

事物的發展總是從量變開始,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事物的發展就是這樣由量變到質變,又在新質的基礎上開始新的量變,如此循環,不斷前進。

人生路漫漫,只要願意改變,餘生便可期待。

我們從一開始就要與2億個小蝌蚪競爭,最終只有你贏了。所以,從一開始,你就是人生贏家。

也許你現在年過30、40,收入不高,被指責遊手好閒,不思進取。但只要你願意,拾起工作之餘的碎片時間去學習一項技能,依然來得及。不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那麼久,10年足矣。

人生很長,餘生可期。

不要怕為時已晚,慌張不已。司馬懿半百掛帥,姜太公七十得遇明主,梵高死後成名。但他們並非一夜成名,需要前期厚積才有後期的勃發。趁現在,拾起閒暇時光,去學習,去努力,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成為別人眼中那個令人羨慕的人。

(圖片/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