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見鍾情也有“潛規則”

一見鍾情,相信你不會對此感到陌生的。從字面意思來看,說的是互相不認識的兩個人,經過一段很短時間的相處,一方對另一方產生了“喜歡”的感覺。雖然聽起來是“緣分天註定”,但從心理學角度來看,“一見鍾情”的背後推手其實是眾多的“吸引力法則”。

讓我們來看看吸引力是如何產生的?

吸引力是否會產生的基礎,取決於對方能不能夠讓自己獲得獎賞。你可以簡單地理解為,當你被一個人吸引的時候,這個人身上一定有一些你自己想要的東西。這種獎賞可以是物質上的,可以是地位上的,可以是情感需求上的,也可以是感受層面的,比如像是愉悅感、滿足感,等等。

根據這個吸引力產生的基礎,講一講推動一見鍾情發生的三條最為主要的吸引力法則。


一見鍾情也有“潛規則”



第一個吸引力法則是我們更容易對和自己相似的人一見傾心。

相似性可以帶來熟悉感,讓兩個人有更多的話題,更容易建立起聯繫,增加對彼此的吸引力。比如說,你在一個幾乎全是陌生人的聚會上,發現某一個人是你的校友,這個時候,你們的話題可能瞬間就打開了。你們可能會一起聊聊當年一起上過的課、學校裡有名的人物等等。在這個共同回憶美好歲月的過程中,你對ta的好感是否悄悄地在上漲呢?

這些相似的地方,可以是各個方面的。比如人格特質、價值觀、經歷、背景、興趣品味等等。還有可能,你會喜歡和“理想中的自己”有相似之處的人。不知道在生活中,你有沒有發現,你常常會覺得,那些擁有自己渴望具備但還沒有具備的品質或特點的人,很有吸引力,從而更容易在初次見面時,就產生怦然心動的感覺。

第二個吸引力法則是我們會更容易喜歡上那些喜歡自己的人。

也就是說,在對一個人產生好感時,我們其實會在內心,不自覺地去衡量對方接受自己的可能性,並且基於這個,去判斷對方對自己的吸引力有多強烈。比如說,當有個人在初次見面的時候就對你尤為關注,非常明顯地對你示好,這個時候,你就接收到這個信號,並且判斷出,自己可能被ta接受的程度也是高的,從而產生出一種“唔,好像我也挺喜歡ta的”感覺。但這其實並不是真的喜歡,而是一種自我保護和追求安全感的本能。

試想一下,假如你遇到了一個明顯看起來對自己很冷淡的人,你可能反而會和ta保持距離,更不用說產生好感了。又或者是,你遇到了一個明顯不可能和自己發展出感情的人,你也更可能會止步於此,而不是怦然心動了。


一見鍾情也有“潛規則”


第三個吸引力法則就是“顏值”。

要知道,美好的事物總是能夠給人帶來愉悅的感受。因為愉悅感本身,就是一種“獎賞”。“外貌”確實會影響我們對另一個人的印象,這在心理學裡被稱為是“外貌吸引力刻板印象”。並且,這種“外貌吸引”還是先天形成的。

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的研究者們就做過這麼一個有趣的實驗。他們挑選了一組女性面部照片,先請成年參與者們對照片上女性對自己的吸引力打分,然後再把這些照片展示給新生兒們看。研究結果發現,被成年參與者評價吸引力較高的女性照片,新生兒們目光停留的時間也更長。由此可見啊,人類從出生那一刻起,就在基因裡註定了喜歡長得好看的人,並且在長大之後,持續地影響著我們對陌生人的評價。

那麼,如何去運用這些吸引力法則呢?


一見鍾情也有“潛規則”



首先,你可以運用這些法則去分辨和明確自己真實的心意。

問問自己,你對ta的好感是因為ta和你之間的相似性和熟悉感嗎?在ta身上,是否有你某個好友的影子?是否有一些和自己很相似的地方,甚至是自己想要又沒有的品質?對方是否有給你一些示好的信號?自己是不是因為這些信號而產生了心動呢?你還需要分辨,自己對ta的好感是因為對方的顏值嗎?等等。

其次,你還可以利用這些吸引力去推動“好感”的發生。比如說,當你希望對方增加對自己好感時,你可以利用“相似性”法則,去挖掘一下彼此之間的共同點。比如說,你們都看過的某一本書,某一部電影,去過的同一個城市,同一家餐廳,某一個共同愛好等等。然後基於這些相似性,對方不僅會覺得和你非常有共同語言,你們兩個人還可以因此有更多的機會去交流和溝通。好感也就慢慢地產生啦。

除此之外,在人際交往方面,吸引力法則同樣有用武之地。你可以通過主動表達對別人的喜愛來增進關係的發展。

比如說,在一場聚會中,你希望認識一些新朋友。那麼你就可以主動去和對方展開對話,表達你對ta的好奇心或是好感。


一見鍾情也有“潛規則”



最後,我想說,

一見鍾情確實經常被描述成是美好的,浪漫的,可遇而不可求的,讓人不自覺地嚮往、憧憬。然而,也正是因為對它的美好刻畫,很容易讓我們在遇到一見鍾情的時候,忘記去看清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和感受,從而踏進一段“誤以為愛”的感情之中。

這不僅可能會讓你在感情中受挫,還可能會讓你錯過真正適合自己的人。所以,只有瞭解了這些可能影響一見鍾情的潛規則,才能夠讓你更加明白自己的真實感受,從而更好地去愛和被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