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四个春天》——父母的品格篇

纪录片|《四个春天》

在影院看完了《四个春天》,我哭的停不下来,害怕脸上的妆容会花掉,留下两道清晰的泪痕。朋友说,你怎么这么感性了。其实我想说,这样真实的父母对子女的爱太扎心了。

纪录片《四个春天》——父母的品格篇

故事发生在一座仿佛与世隔绝的小山村里,这里有山有水,民风纯朴。这里没有城市的压抑感,非常轻松舒服。

导演以纪录片的形式用手里的摄像机记录着这一家里发生的事情,尤其是记录着自己父亲母亲的生活。用影像记录生活,保存回忆,也是这一家人的习惯。

纪录片《四个春天》——父母的品格篇

导演的父母,老伴儿两人生活的很“佛系”恣意,就像这山村的氛围一样让人舒适自在。

“父母”平时喜欢登山,拉拉二胡,唱唱小曲。吃饭的时候张口就来。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母亲最喜欢的小动作是轻轻地惦脚,唱曲儿的时候、缝鞋子的时候、高兴了的时候。这种幸福感来源于对生活的满足。

他们会用一天的时间摘下自己种的果子送给亲戚们,可以自给自足的缝纫、捣药、养金鱼、量血压,甚至是淘宝和剪辑。

纪录片《四个春天》——父母的品格篇

当然了自力更生是这一辈人绝大多数都能做到的。如果说这是我们每家每户老人都习以为常的事情,那么父亲会剪辑绝对的厉害了。

“父母”的优秀是具有较高的素养,日常里两人的对话都是平平静静,你一句我一句,有调侃有欢乐,四字成语也是经常有的,用来形容诗情画意的大自然。

纪录片《四个春天》——父母的品格篇

这样文艺平和的父母我是十分敬仰和羡慕的,我出生在东北农村,父母不种地,自己做些生意,家里面没有所谓的“文化人”,从小到大都是大嗓门环绕,一言不合就开怼或者开骂。并且,整个小镇里大多是这样的家庭,或者,我家已经是“文明之家”了,在当地也是有些“素质好、和谐”的声誉的。

纪录片中导演的家庭环境并不能代表绝大多数,虽然很多像我一样的孩子对片中的生活环境不能有太多共鸣,但是还是很羡慕这样的家庭,家人之间可以心平气和的沟通和默契生活。

还记得女儿得重病在床的场景,女儿哭着和妈妈说,想着可以好好回报父母,没想到是这个结果······

妈妈抱着女儿的头说,“妈妈爱你,亲戚们都爱你”。瞬间泪目了。母亲的爱对女儿来说是最强大的保护和安全感,也是最能够宽慰女儿的话,母亲懂。

这对懂事有涵养的父母,在一家团圆的好日子时非常惹人疼爱。在女儿去世后,又让人非常心疼。

在纪录片开始的时候,母亲就说过,人生很短,就希望一家人健康,想得开。一开始只看做是母亲人生观的一种体现,也是这个家庭文化的一种表达。

到了女儿去世的时候方才明白,这句话是母亲最大的期待,但是人生如戏,天意似乎愚弄了她,最终白发人送了黑发人,让老人家经历了锥心之痛。

纪录片《四个春天》——父母的品格篇

四个春天,四个春节,春节代表阖家团圆,也是两位老人最期盼和幸福的日子。可是,这个家再也不会团员了。

女儿去世后,全家没有哭天抢地,父亲平静的泪水流下来,无声无息,却让人看着痛彻心扉。

整个片子的情绪似乎就此开始了转变,老人俩的生活被女儿的去世笼罩着。老两口的笑容少了,还是如以往一样听曲、唱曲,但是曲子中却多了哀思。还记得“父亲”曾经说过的,“我很满足,我的儿女都很优秀,要是有个孙子就没有遗憾了”。现在女儿没了,无论是听曲还是唱曲,哪能不哀伤。

在一家人吃饭的时候,父亲要强调,这是你姐姐的位子,留着。

纪录片《四个春天》——父母的品格篇

老两口没事儿就去女儿的坟前种种东西,领着一家人去上上坟,会在女儿坟上插上一支新折的树枝。就像是她能看到感受到,欣欣向荣的绿色就像女儿还活着。

寄物以托哀思吗?还不够。

是两位老人真的很坚强,心里非常健康。

母亲还是一如既往的会做吃的东西送亲戚,父亲会养蜜蜂,两人依旧会唱曲,甚至在女儿的坟前也可以如以往一样,默契的唱起小曲。

纪录片《四个春天》——父母的品格篇

纪录片《四个春天》——父母的品格篇

在他们心里,就像女儿从未离开过,他们似乎从不相信女儿离开了,只不过换了一种相处的形式。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就连这个幸福和谐有素养的家庭环境下也不例外。

相信老两口的坚强和哀思寄托,会让他们好过一些吧。

纪录片《四个春天》——父母的品格篇

最后纪录片的结尾揭示了父亲原本是一所中学的物理老师,纪录片的片尾曲是家人演奏的。姐姐是72年生人,大学生。儿子是本片导演。

这样有情调、有爱心、和谐且素养好的家庭如果能多一些,社会的幸福感就会多一些。父母相爱且爱子女,给每个个体家庭都打了个样。

纪录片《四个春天》——父母的品格篇

这部影片是纯粹的纪录片,记录了一个家庭的原生生活。以为看了个电影讲了个感人的故事,但反省过后,发现这是真实的,不掺一点假的“故事”。

希望观众看完片后都能找到自己的共鸣,就不白白枉费了影片上映的价值了。

还有,记得常回家看看,父母在等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