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看檢察」當好公共利益“看護人”


「媒體看檢察」當好公共利益“看護人”



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2018,寧夏檢察的民生答卷

「媒體看檢察」當好公共利益“看護人”

★當好公共利益“看護人” ★

自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全面推開以來,寧夏檢察機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以“雙贏多贏共贏”理念為引領,積極服務環境汙染防治攻堅戰和生態立區戰略,在促進依法行政,保護公共利益、助推綠色發展等方面作用凸顯。

我區公益訴訟駛入快車道

守護祖國的綠水藍天,維護百姓“舌尖上的安全”,保障國有資產不受侵犯。近年來,隨著法治中國建設不斷深入,我區公益訴訟工作也逐漸駛入快車道。

自治區黨委書記、人大常委會主任石泰峰對公益訴訟工作作出批示,要求各級黨委、政府要大力支持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全區檢察機關要開拓進取、攻堅克難,積極穩妥地依法開展公益訴訟工作,維護好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為“建設美麗新寧夏 共圓偉大中國夢”作出更大貢獻。

自治區人民檢察院負責人說,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有著明顯的制度優勢:檢察機關具有法律監督權,適合代表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提起訴訟;檢察機關擁有專業訴訟隊伍,能夠較好解決調查取證和舉證困難問題;通過訴前程序設計,可以協調和激活現有行政監管力量,既督促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又維護了行政權威。

檢察機關加大公益訴訟案件辦理力度,通過主動提起民事或行政公益訴訟的方式,讓公益訴訟成為保護公共利益的利器。2018年,全區檢察機關立案公益訴訟案件847件,其中行政公益訴訟案件813件,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29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5件。涉及環境資源保護領域604件,食品藥品安全領域153件,國有資產保護領域60件。

各方聯動形成公益訴訟合力

全區各級檢察院把公益訴訟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堅持雙贏、多贏、共贏的監督理念,加大公益訴訟工作力度。各級檢察院檢察長通過會議、調研、督導等方式,對公益訴訟工作親自抓。有的檢察長或分管副檢察長帶頭辦理公益訴訟案件,研究線索、勘察現場、走訪行政機關。

全區檢察機關積極與行政機關建立良性互動關係,籌備各行政執法機關聯席會議,會籤工作銜接意見,努力為全區檢察機關開展公益訴訟創造順暢、良好的工作環境和氛圍。

聚焦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藥品安全、國有資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等重點領域,檢察機關加大辦案力度,規範辦案機制,推進全區公益訴訟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特別是2018年以來,全區檢察機關緊緊圍繞自治區“三大戰略”,開展了黃河(寧夏段)排汙、食品藥品安全、醫院醫療垃圾處理三個專項公益訴訟工作,有力推動了全區生態文明建設。

緊貼民生維護公眾利益

各級檢察機關主動回應社會關切,從生活垃圾處理、飲用水安全、食品藥品衛生等關係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方面入手,開展公益訴訟,解決了一批社會關注度高、群眾反映強烈、對生產生活影響嚴重的民生問題,成為公共利益保護的“及時雨”。

達力(銀川)汙水處理有限公司第一汙水處理廠處理後的汙水發綠,散發刺鼻臭味,排入銀川市第四排水溝匯入銀新幹溝,致使銀新幹溝水質惡化,周圍居民反映強烈。銀川市興慶區人民檢察院依法立案並向環保部門發出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要求對達力(銀川)汙水處理有限公司第一汙水處理廠排放汙水不達標行為積極履行監管職責,使出水水質儘快達到國家標準。

環保部門立即採取了封堵排汙口、責令停產停業、督促汙水處理廠加快升級改造工程等一系列措施予以整改。經過整改,汙水處理廠出水水質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排水溝沿線的汙染情況得到了有效整治,環境大為改觀。

彭陽縣城內多家口腔診所及公立、私立醫院醫療汙水未經消毒處理直接排入下水道,造成水體汙染,危害人體健康。彭陽縣人民檢察院向彭陽縣衛生、環保、城管等部門發出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要求行政機關依法履職,採取有效措施防止醫療汙水繼續排入排水管網造成環境汙染,加強對診療行業醫療汙水等醫療廢物的規範性管理。

相關行政機關就檢察建議提出的問題,聯合下發了關於規範醫療廢棄物處理的通知,對全縣醫療機構進行全面排查,開展醫療機構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情況自查、完善汙染物防治措施、開展醫療汙水監測等一系列整改活動,對不符合要求的醫療機構下達整改通知,責令限期整改到位。醫療機構全部安裝了汙水處理設備,醫療廢物統一回收處理,有效杜絕了醫療廢物對環境的汙染和人體的傷害。

中寧校園周邊食品安全案獲評全國檢察公益訴訟十大典型案例

2018年5月30日-6月3日,中寧縣人民檢察院在開展公益訴訟工作中,結合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對40餘所中小學校,近60家商店、超市進行走訪調查,發現多個學校周圍商店內銷售的食品存在安全問題,部分商店未辦理食品經營許可證,部分商店經營者未辦理健康證或健康證過期。

2018年6月6日,中寧縣人民檢察院向中寧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出訴前檢察建議,要求該局依法履行職責,加強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監督檢查力度,杜絕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出現在校園周圍及全縣其他地區,對未辦理食品經營許可證及健康證的經營者督促其及時辦理,對發現的“問題”飲料查清後依法處理。檢察建議發出後,中寧縣市場監督管理局開展專項整治活動,以城鄉接合部、學校、幼兒園等為重點區域,先後檢查食品經營單位2348戶(次),檢查食品加工單位292家,對衛生條件不達標的16家經營戶下達了責令整改通知書;查獲、沒收了23個品種的過期、無標籤標識等不合格食品1325袋,達153公斤;對843家餐飲單位、72所供餐學校、35所幼兒園、4659名從業人員進行了檢查,下達責令整改通知書224份。

該案被最高人民檢察院評為2018年全國檢察公益訴訟十大典型案例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