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那麼多育兒乾貨,為何還是教不好孩子?原因竟然是這個!

總能聽到許多父母抱怨:每天為了孩子付出了百倍的心血,耗盡了時間、精力和金錢,卻收效甚微。

孩子叛逆、不聽話;成績不好,寫作業拖拉;性格怪僻,容易發脾氣……

常聽人說,世界上沒有熊孩子,只有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的父母,那到底什麼樣的育兒經,才是父母最實用的呢?

看了那麼多育兒乾貨,為何還是教不好孩子?原因竟然是這個!

1、有多少中國媽媽正患上了“育兒焦慮症”?

前一陣子,有兩名媽媽因為輔導孩子寫作業,分別登上了微博熱搜榜。

一位是南京的媽媽,今年33歲,輔導女兒寫作業時,因為孩子動作磨蹭,一生氣,頭部一根大血管分支血管堵塞,誘發了中風。

另一位是武漢的媽媽,因15歲的兒子2019年要參加中考,她每天晚上都要督促兒子學習,處於叛逆期的孩子極其不聽話,隔三差五就跟媽媽吵架。

中考的緊迫,孩子成績始終不見提高的焦慮,導致這位媽媽長期嚴重失眠,最終突發心梗,險些丟命。

此類新聞屢見不鮮,讓不少小學生媽媽膽戰心驚:成績什麼的隨他去吧,保命要緊!

看了那麼多育兒乾貨,為何還是教不好孩子?原因竟然是這個!

輔導孩子寫作業,一直是媽媽們的心病。

許多媽媽,白天要在職場拼殺;晚上回家,還得打起精神和孩子上演“寫作業”三十六計,身心疲憊,焦慮不堪。

二胎媽媽Linda就是個典型例子,Linda有兩個6歲的雙胞胎女兒,剛從幼兒園升到小學一年級。

為了讓孩子讀好的小學,Linda兩年前就開始倒騰,看重點學區、換學區房,並提前半年給孩子報了幼小銜接班,生怕孩子掉隊。

孩子終於順利入學了,可每天晚上的作業輔導,成了Linda最頭疼的事兒。

看了那麼多育兒乾貨,為何還是教不好孩子?原因竟然是這個!

Linda和老公都是工薪族,老公比較忙,經常加班、出差,所以兩個孩子的接送、照顧和教育,基本都落到了她身上。

從幼兒園的散漫到小學的緊張,兩個孩子一直沒有適應過來,老師的講課節奏始終跟不上,作業完成得也很慢。

焦慮不安的Linda,每天下班後不得不急忙趕回家,親自上陣給孩子開小灶,輔導功課。

孩子寫作業磨蹭了,Linda就狠厲批評她們,可孩子被批評後,反抗性反而越來越大,不僅作業完成的效率更低,還經常跟媽媽發脾氣,嚴重了還會躺地下打滾。

看了那麼多育兒乾貨,為何還是教不好孩子?原因竟然是這個!

心理學家說:焦慮的媽媽,最容易培育出情緒失控的孩子。

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育兒路上屢屢受挫的Linda,心情越來越差,看著撒手不管的丈夫,她內心常常有一種生無可戀的感覺。

2、缺席的爸爸,是家庭教育失敗的“病根”

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往往有一個默默支持他的女人,而一個焦慮的媽媽背後,多半藏著一個缺席的爸爸。

2018年年初,北京一教育機構,曾經對上千個有3-6歲幼兒的家庭做過調查。

結果顯示:有高達80%的爸爸,坦言自己工作太忙,根本沒時間陪伴和教育孩子;有超過一半的家庭,存在爸爸完全缺席,媽媽充當子女教育主角的情況。

看了那麼多育兒乾貨,為何還是教不好孩子?原因竟然是這個!

成功培養一個孩子,花費的精力遠比金錢更重要。

3歲之內的養育和照顧;3-6歲習慣和性格的養成;6歲以後的學習監督,興趣班、輔導班、學校的選擇……

這些隱形的工作,看著不起眼,工作量卻巨大無比,常常讓人心力交瘁。

而認為只需承擔費用就萬事大吉的爸爸,首先傷害的,就是媽媽與孩子。

當爸爸成了家庭中的隱形人,孤軍奮戰的媽媽就會陷入孤獨和不安中的惡性循環,導致情緒暴躁、焦慮。

經典電影《克萊默夫婦》中的梅麗爾·斯特里普,便是經典例子。

媽媽的不良情緒,也會很快傳達到孩子身上,導致孩子性格越來越叛逆、敏感和怪僻,逐漸成長為大家眼中“不聽話”的孩子。

看了那麼多育兒乾貨,為何還是教不好孩子?原因竟然是這個!

家是兩個人的,陪伴和教育孩子,也不是媽媽一個人的專利,爸爸也必須參與進來。

3、好的家庭教育,父愛和母愛缺一不可

一個幸福家庭的經營,靠的是夫妻雙方的熱愛和付出。

父親的勇敢、堅強與擔當,母親的溫婉、呵護與關懷,對孩子的成長缺一不可。

只有父愛、母愛都不缺席的家庭,才能培養出身心健康、性格樂觀、人格健全的孩子。

看了那麼多育兒乾貨,為何還是教不好孩子?原因竟然是這個!

一個聰明的媽媽,要懂得製造機會,讓爸爸儘早參與到育兒過程中來。

看了那麼多育兒乾貨,為何還是教不好孩子?原因竟然是這個!

看了那麼多育兒乾貨,為何還是教不好孩子?原因竟然是這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