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之子劇中受寵,歷史上卻是這下場,喪母的永璂真可憐

《如懿傳》最近剛剛收官,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追劇,劇中如懿和弘曆的大結局真是令人唏噓。真是應了那句話“男女姻緣,初時美好,最終離散”,果然皇帝大多是“大豬蹄子”。而在劇中兩人的兒子永璂在如懿死後生活依然不錯,榮華富貴還能追求自由。皇家的自由多麼難得,可見皇帝對他的寵愛。但是據我所知,歷史上的永璂在“如懿事件”後受其影響過得並不好,甚至英年早逝,鬱鬱而終。

如懿之子劇中受寵,歷史上卻是這下場,喪母的永璂真可憐

永璂在出生時正值帝后感情正濃之時,自然是深受寵愛和重視。從名字我們就可以看出,“璂”的本意就是一種美玉,在歷史上甚至還被直接用來形容皇帝帽子上的玉,可見乾隆帝對永璂到來的喜悅之情。

如懿之子劇中受寵,歷史上卻是這下場,喪母的永璂真可憐

作為當時的嫡子,永璂除了生活上受盡寵愛,在他的教育上乾隆也是非常重視。被後世成為“一代儒宗”的錢大昕就是永璂的師傅。錢大昕對永璂有一句評價,現在還被記錄在永璂的人物介紹中,他稱讚永璂“天資淳粹,至性過人。”不管是不是有誇大之嫌,至少證明永璂的資質還是很不錯的。

如懿之子劇中受寵,歷史上卻是這下場,喪母的永璂真可憐

如果永璂就這樣順遂的過一生,那他日後就算不繼承皇位,至少也可以成為一個大有作為的人。可是在乾隆三十年的時候,帝后失和離心,一年之後,皇后就去世。皇后去世後不僅沒有厚葬,還被抹去了一切存在的痕跡。而永璂的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如懿之子劇中受寵,歷史上卻是這下場,喪母的永璂真可憐

永璂在十八歲的時候才成婚,在古時候這已經算是妥妥的晚婚了。而且古時的皇子在成家之後就可以出宮建府,自由自在的單獨過了,可是我們的永璂不僅沒能開府,甚至也沒有封爵。成年後的永璂在仕途上也是相當的平淡。皇帝既沒有派他領兵打仗,也沒有讓他入朝為官,不知是遷怒還是防備,皇帝派他去編書,編完還不滿意又讓重編,終於滿意了說了一句你編書費心了,永璂竟然回答“聞命之下曷勝感幸”。一個兒子對父親說謝謝你讓我還有事可做,這就可以看出,永璂在宮中已經過得有多小心翼翼了。

如懿之子劇中受寵,歷史上卻是這下場,喪母的永璂真可憐

也許是仕途不得志,也許是失去母親後生活艱難,也許是思慮過多,永璂在二十四歲時就去世了。因為他一生無子,所以在死後就給他過繼了一個兒子,這個人就是永瑆第四子綿偲。而永瑆就是如懿傳中嘉妃的兒子,也就是說他過繼的是嘉妃的孫子。在他去世後的第四年,因為綿偲的赫赫功績,皇帝不僅嘉獎了他,還追封去世的永璂為多羅貝勒。自此永璂生前未能為家族獲得榮光也全部被兒子綿偲實現了。

正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永璂的一生也正體現了這句話。同時我們看到了,皇家的薄情和身為皇家人的無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