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1 清宮劇“如懿”了二十年,為什麼拯救中國電視劇的一直是它

清宮劇“如懿”了二十年,為什麼拯救中國電視劇的一直是它

《如懿傳》姍姍來遲,今晚終於開播了。

這部命途多舛的清朝宮鬥劇,歷經天價片酬、抄襲醜聞和網臺聯播協調等各種問題,終於隨著新麗傳媒擁入騰訊的懷抱而落地騰訊視頻。

從1998到2018年,清宮戲在中國電視史上上演了一部進化的斷代史。沒人會忘記1998年《還珠格格》在中國電視史上創造的記錄,甚至今年在湖南衛視第16次重播時,還拿下了白天省級衛視收視率第一。

清宮劇“如懿”了二十年,為什麼拯救中國電視劇的一直是它

《還珠格格》中的小燕子

二十年一個輪迴,少年時沉浸《還珠格格》的人們,如今會在宮鬥戲《如懿傳》和《延禧攻略》中作何選擇?

清宮劇“如懿”了二十年,為什麼拯救中國電視劇的一直是它

“戲說”劇從風靡到衰落

《還珠格格》拍攝之初,趙薇還是北京電影學院三年級的學生,林心如只演過幾個配角,只有小虎隊有一些知名度。該劇播出之後,主演們都成了大紅大紫的明星,“小燕子”更成為一股風潮。直到2017年,湖南衛視綜藝節目《中餐廳》裡,還有東南亞遊客在見到趙薇後,情不自禁的喊出“小燕子”。

身著古代服裝,卻並不反映那個時代的社會生活,是這類“戲說”劇的特點。它們“注重故事的完整和情節的傳奇性,給觀眾帶來輕鬆、娛樂的享受”,傳奇與熱鬧的搭配,構成了90年代末“戲說”劇的火爆。

《還珠格格》並不是“戲說”劇的開創者,此前就有《戲說乾隆》(1991年)、《宰相劉羅鍋》(1996年)、《康熙微服私訪》(1997年)等改編自野史、民間傳說的電視劇。這幾部劇首播時也都創造了不俗的收視率。

清宮劇“如懿”了二十年,為什麼拯救中國電視劇的一直是它

清宮戲二十年代表作品

然而觀眾是喜新的。早在1999年,《康熙微服私訪》第二部播放結束後,主演張國立就表示“國內沒有一部電視劇能夠拍到一百集還不招人煩的”。儘管他立志要把這個系列拍下去,並且每年要拍30集,但觀眾並不買賬。2000年,系列第三部還在上星衛視播出,2002年的第四部只能在北京四套首播,而2007年的第五部只能選擇在成都二套播出了。

另一部由張國立主演的“戲說”劇《鐵齒銅牙紀曉嵐》系列,於2000年開始播出,平均收視率達到18.9%,排在全國第三位。2009年,系列第四部正式播出,8年後,張國立對外稱:“明年還要一起拍《鐵齒銅牙紀曉嵐》第五部”,至今杳無音訊。

“戲說”劇的“萬人空巷”是不可複製的。從90年代末,彩色電視機的逐漸普及,家家戶戶圍坐在電視機前面感受著“戲說”劇的閤家歡氛圍,到新世紀,互聯網的橫空出世,年輕群眾尋找著屬於自己的個性化語言,嬉笑怒罵的“戲說”劇,並不能滿足他們的個性化追求,遇冷,理所當然。

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興起,以及“一劇兩星”政策的影響下,“臺網聯播”成為出品方的主要選擇,有些出品方甚至會選擇網絡獨播的模式。截止2017年,全年播出新劇425部,其中臺網聯動劇佔比48%,網絡獨播劇佔比52%。

清宮劇“如懿”了二十年,為什麼拯救中國電視劇的一直是它

清宮劇做出經典正劇先鋒

與《還珠格格》同一時期上映的另一部清宮戲,《雍正王朝》卻走了另一條經典化道路。“並不是每一部電視劇,都可以得到在中央一臺8點檔播映的榮譽——對於古裝劇而言,這一點尤其艱難”。但《雍正王朝》卻憑藉20%的收視率,創造了當年央視電視劇的最高收視紀錄。

清宮劇“如懿”了二十年,為什麼拯救中國電視劇的一直是它

《康熙王朝》海報

《雍正王朝》改編自二月河的“帝王系列”,是一部以“對現實映射,借古諷今”為特點的歷史正劇,成為黨政機關推薦收看的電視劇,更得到前總理朱鎔基的高度評價,拿下飛天獎、金鷹獎共14個獎項。

同樣改編自二月河“帝王系列”的電視劇《康熙王朝》,於2001年在央視播出,最高收視率達19.8%。該劇總投資2000萬,央視以3580萬元買斷了該劇的所有版權。在播出的20多天裡,這部電視劇為央視賺了1個億。

“帝王系列”的改編為歷史劇打下基礎。時至今日,電視劇《于成龍》在中央一臺播出,仍有1.29%的平均收視率,是全年僅有的7部“破1”電視劇之一。

清宮劇“如懿”了二十年,為什麼拯救中國電視劇的一直是它

女主戲的轉折

2002年播出的《孝莊秘史》與2004年的《金枝欲孽》,是由男主戲向女主戲的轉折。

《孝莊秘史》在湖南經視綜合頻道首播,收視率就高達23%,隨後在8個地方臺播出,並登陸臺灣三立都會臺。2003年《孝莊秘史》創造三立都會臺開臺以來的收視高峰,比同時段節目收視率翻了10倍。網友戲稱這是“馬景濤的四大巔峰作之一”。

清宮劇“如懿”了二十年,為什麼拯救中國電視劇的一直是它

《孝莊秘史》海報

《孝莊秘史》講述的是大月兒(即孝莊皇太后)與多爾袞的愛情故事,有正史也有戲說。出品人兼導演尤小剛也因此開始了“秘史之路”。

2004年,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成立電視劇管理司,頒佈《境外電視節目引進、播出管理規定》,取代“各電視臺黃金時段禁播境外(包括港、臺)劇”的通知,對於港臺劇的限制取消了。

這一年,由香港無線電視廣播有限公司製作的《金枝欲孽》,在香港無線電視臺播出,收視突破32個點。共收穫大小35個獎項。2006年在內地湖南衛視獨播,收視率2.25%,超過紅極一時的《大長今》。《金枝欲孽》將故事的重心移到後宮,全力演繹了陰謀與謊言,通過“宮廷厚黑學”,展現出對現代社會職場關係的映射。“清朝宮鬥劇”由此誕生。

清宮劇“如懿”了二十年,為什麼拯救中國電視劇的一直是它

《金枝欲孽》中侯佳玉瑩的扮演者黎姿

2004年至2010年是清朝宮鬥劇產生並緩慢發展的階段。雖然這一階段幾乎每年都會產生以女性為主角的宮鬥劇作品,但其發展一直處於不溫不火狀態,同時期熱播的電視劇類型為新革命歷史劇和諜戰劇。

清宮劇“如懿”了二十年,為什麼拯救中國電視劇的一直是它

穿古裝的“瑪麗蘇”

2011年是“清朝宮鬥劇”高潮之年,《宮鎖心玉》、《步步驚心》、《甄嬛傳》等都是現象級的作品。另外,這一年的清宮劇還有一個共同特點,它們都出自於網文改編,網絡宮鬥文成了清宮劇的原產地,使得清宮劇開始以青春偶像劇的風格演繹歷史故事。

《宮鎖心玉》與《步步驚心》同屬於穿越劇,分別於1月和9月在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首播。前者平均收視率為2.48%,全網點擊量1.3億次;後者為1.15%,全網點擊量近3億次。

2011年末播出的《甄嬛傳》,獲得1.41%的平均收視率和超過24億次全網播放量,展現了“後宮作為一個吃人社會的縮影,聚斂了整個塵世的浮華及慾望以及無奈。”《甄嬛傳》能夠成為清宮戲中新的爆款,原因在於廣大女性同胞能夠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甄嬛的一生也類似大多數女性的成長軌跡,使人產生共鳴。

清宮劇“如懿”了二十年,為什麼拯救中國電視劇的一直是它

宮鬥劇的高峰代表作品《甄嬛傳》

宮鬥劇火爆的另一個原因,是收看電視劇的人群中,女性居多。2011年,女性觀眾達到51.4%。截至2017年,女性觀眾佔比已高達53.8%,這也導致很多電視臺喊出“得女性觀眾得收視率”的口號。

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也為年輕受眾提供了更便捷的觀看平臺,改變了電視劇的觀眾群體結構。無論是《甄嬛傳》還是《步步驚心》、《宮》系列,都在年輕受眾那裡保持著較高的話題性與關注度,一經播出,迅速登上微博熱搜榜,並持續受到年輕人的歡迎。

由此可以看出,收視群體年輕化是電視劇產業的一大趨勢,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迴歸到觀看電視劇行列之中。因為受眾的變化,製作方也根據人群調整了製作內容的改進。比如,新時代清宮劇的風格為,故事中的人物並不是完全封閉在後宮世界,權利鬥爭色彩並不明顯,更多的是將“權利的遊戲”作為表現內容,來形容現實社會的職場鬥爭等。

根據《2018電視劇產業發展報告》顯示,收看電視劇的群體中,低收入群體(月收入為2000-6000元之間)佔比最高,達到64.2%。

中國遊民與流民文化問題研究專王學泰曾說:“電視劇屬於大眾文化,大眾文化是遵循市場規律的,由市場來調節。”電視劇作為性價比最高的休閒娛樂方式,需要遵循市場規則運轉,因此在可預見的未來,清宮劇處於並長期處於電視劇的主力地位。

清宮劇“如懿”了二十年,為什麼拯救中國電視劇的一直是它

把自己代入宮鬥劇

縱觀20年,《還珠格格》是清宮劇的開山之作,《步步驚心》、《宮》是清宮劇新的歷程,《甄嬛傳》是集大成者。《甄嬛傳》之後,人們一直懷疑清宮劇能否再有新的突破,但《延禧攻略》,讓人們在對清宮劇傳統的爭鬥謀略高山仰止之餘,看到了另闢蹊徑的突破。

《延禧攻略》借鑑了美劇的敘述技巧,在情節設計的精巧上似乎比《甄嬛傳》猶有過之,敵我之間的較量從後宮妃子之間的慘烈陰謀,上升到職場的步步升遷,通過不斷的打怪獸升級成為BOSS的發展之中,《延禧攻略》在可看性和意義性上,都更符合當代人們的價值需要,觀眾更容易代入角色,看到自己的影子。

清宮劇“如懿”了二十年,為什麼拯救中國電視劇的一直是它

新式宮鬥風格作品《延禧攻略》

這種“權利的遊戲+職場風格”目前已經創下90億點播量的新記錄。相比《延禧攻略》打擂臺的傳統清宮劇《如懿傳》,市場觀眾似乎更喜歡新式宮鬥風格的《延禧攻略》。清宮劇以其廣泛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已經成為了中國現代社會生活變遷和女性解放的一面鏡子。

清宮劇中存在著一些與職場競爭、社會奮鬥相契合的文化特徵,容易讓特定受眾產生代入感。比如女主人公初入宮門的單純無知、歷經挫折,很容易與職場新人剛步入社會的無措和不適應產生共鳴。

有些職場白領熱切希望自己能夠如劇中的女主人公一樣通過“鬥爭”越居上位,所以對於劇中所含心計、權術方面的學問大加探究、總結,並用所總結的經驗、技巧,例如隱忍、聯眾等技巧拿來指導自己的職場之路。清宮劇裡面的陰暗心理、叢林法則給了這一類受眾很大的啟發,他們源於對自身提升的渴望,因此對劇中人物認同,對清宮劇追捧和讚揚。

所以問題來了,《延禧攻略》和《如懿傳》,到底哪個能讓你夢想照進現實?

《中國藝術史話——電視藝術(上)》,邢春如,遼海出版社,2007年5月1日

《娛樂30年:那些有分量的快樂》,南都娛樂週刊,灕江出版社,2009年4月1日

《紀錄與建構——中國電視劇1978—2008年發展綜述》,吳秋雅,中國文學網

《2018電視劇產業發展報告》,首都影視發展知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