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凌晨易醒?專家指出:4大因素"偷走"你的睡眠,特別是第2點

舒服的睡眠是自然給予人的溫柔的、令人想念的看護。——莎士比亞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良好的睡眠對於身體健康來說至關重要。

俗話說:人是鐵,睡是鋼,一覺不睡困得慌。但是有很多人偏偏想睡睡不著,大半夜數著"綿羊",睜著眼睛到天明。

而且,隨著工作壓力的增大,生活節奏的加快,失眠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近年來漸漸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

凌晨睡不著,醒後難入睡,成為困擾現代人健康的一大難題。

為何凌晨易醒?專家指出:4大因素

為何凌晨易醒?原因逃不掉這4個,快來看看。

原因1:神經衰弱

神經衰弱是以精神和軀體功能衰弱症狀為主,常伴情緒緊張、煩惱以及緊張性頭痛和睡眠障礙等心理生理症狀為特徵的一類神經症性障礙

神經衰弱最典型的症狀,就是入睡困難、輾轉難眠,並且多夢易醒,睡眠很淺。

為何凌晨易醒?專家指出:4大因素

如何調整:

方法1:減少用腦

神經衰弱患者多是腦力勞動者,在白天用腦過度,思慮成疾,導致大腦皮層過於興奮,晚上難以入睡。

建議這類患者生活中要注意勞逸結合,連續工作時間不宜過長。一般工作1小時後適量的活動5分鐘,暫時休息最好。

為何凌晨易醒?專家指出:4大因素

方法2:想睡再睡

欲速則不達,越是著急入睡反而更難入睡。

建議,對於睡眠不好的人來說,儘量等到有睡意了再躺下,提高效率。

不要給自己太大壓力,合理調節才是最好的"催眠藥"。

原因2:肝臟病變

人臥而血歸於肝。

肝臟是人體最大的排毒器官,晚上11點到1點是肝經得令的時間,這段時間全身的血液都會流經肝臟,幫助肝臟排毒,滋肝血、疏肝氣、壯肝陽。

為何凌晨易醒?專家指出:4大因素

如果肝臟出現病變,不能正常的進行排毒和自我休整,肝氣鬱結、肝血不足,就會導致情緒的"失控",出現心情煩躁、焦慮不安的心情,影響睡眠。

如何調整:

方法1:多喝養肝茶

喝菊花茶,補充黃酮類化合物、膽鹼、硒元素等護肝成分,可促進肝臟排毒,減輕肝臟負擔,增強肝臟功能。

黃酮類化合物——可以提升肝臟SOD活性、抑肝組織脂質過氧化、減少肝組織脂褐素形成。

膽鹼——對脂肪有親和力,可做到有效防止脂肪聚集,減少脂肪肝、肝硬化、肝炎等疾病。

——被稱為重要的"護肝因子",它不僅抗氧化作用強,還能幫助修復肝臟細胞,恢復肝功能。

為何凌晨易醒?專家指出:4大因素

屬於懷菊的亞種,因其黃酮類化合物、膽鹼、硒元素等護肝成分含量高達65%,而被用於養護肝臟。

建議,每日泡服雲臺冰菊,保護肝臟,修復肝細胞,利於肝臟健康。

方法2:多做強肝運動

良好的運動習慣可以強壯肝臟功能,加速肝臟排毒。

建議每週進行3到5次的有氧運動,減輕肝臟負擔的同時,提高身體免疫力。

給大家推薦3個有助於肝臟健康的按摩小動作。

為何凌晨易醒?專家指出:4大因素

1、肝臟按摩運動兩手搓熱。以雙手三指向內,正對乳中肋骨下方緩緩插入約2~3公分。此點為肝經,多做按摩可以幫助養護肝臟。注:一般力道即可,毋須特別用力。

2、懷抱式肝臟運動兩手交叉抱住前胸,左手在外。身體慢慢往左扭轉上升,深吸氣直到不能吸為止;然後緩緩吐氣。身體往右扭轉再做一遍。3、肝臟穴道按摩此外,平時也可多按壓掌管肝經,手掌心外側小指下緣突出的肌肉(小魚際)。

原因3:更年期失眠

如果之前不失眠,但是40歲後常常半夜醒來,尤其是女性,很有可能是患了更年期失眠症,導致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紊亂,產生抑鬱、焦慮等症。

為何凌晨易醒?專家指出:4大因素

如何調整:

方法1:睡前先調節情緒

更年期失眠會讓人精力不集中,內分泌失調,情緒失控。

情緒不好,特別是易怒情緒出現時,入睡更困難。

建議,睡前儘量調節好情緒,不要帶著怒氣入睡。

方法2:改變屋裡光亮

開燈睡覺,光線太亮會影響腦神經,使神經興奮不容易入睡。

對於有些更年期患者來說,關燈睡覺時,黑暗的環境會加重內心的焦躁。

建議,可以保持昏暗的燈光,舒緩神經,有助於睡眠。當然,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適量的調整。

為何凌晨易醒?專家指出:4大因素

原因4:氣血不足

氣血不足會導致睡眠時,全身器官得不到足夠的氧氣和營養正常運轉,導致身體出現各種的不適,影響睡眠質量。

如何調整:

方法1:多吃補氣血的食物

桂圓:桂圓汁液濃厚,液濃而甘者,能生血。

黃芪:拿黃芪泡水,可緩解氣血不足的現象。

為何凌晨易醒?專家指出:4大因素

方法2:按補氣穴位

太溪穴

是腎經的原穴,即腎經原氣經過並留止的地方,所以常按十分適合養陰填精。它的作用相當於中藥材"熟地"的作用,能補血,能達到養陰的目的,是滋陰補血的有效方法之一。

血海穴

當歸既能養血,又能和血,而我們身體的血海穴就相當於當歸的作用。

血海穴,意為人之心血匯聚的海洋,血海穴在脾經上,善於運化脾血,活血化瘀、引血歸經、補血養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