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國強:我是在天空畫畫的人

蔡國強:我是在天空畫畫的人

藝術家蔡國強於烏菲齊美術館

11月18日,中國當代藝術家蔡國強在意大利佛羅倫薩實施了白天焰火爆破計劃《空中花城》。同時,他又於烏菲齊美術館以文藝復興時期的花草為題材,舉辦個展《花曲:蔡國強在烏菲齊》。時尚芭莎藝術獨家專訪蔡國強,探究他與自然、宇宙的情感。

蔡國強:我是在天空畫畫的人
蔡國強:我是在天空畫畫的人
蔡國強:我是在天空畫畫的人

空中花城

在意大利時間11月18日下午3:50分,中國當代藝術家蔡國強選擇了位於佛羅倫薩的米開朗基羅廣場實施白日焰火爆破計劃《空中花城》。該焰火作品以桑德羅·波提切利名作《春》中的人物與律動為線索,六幕焰火共計噴射了近五萬發的特製煙花。

蔡國強:我是在天空畫畫的人

蔡國強《空中花城:佛羅倫薩白天焰火計劃》,2018年

《空中花城》以“春雷”為序幕開場,一共分為“西風神與大地女神”、“花神”、“維納斯”、“三女神“、“精神花園”、“紅百合”六幕焰火。萬千“花草”在阿諾河畔的上空爆裂散開,為這座翡冷翠古城創造了新的記憶。

蔡國強:我是在天空畫畫的人
蔡國強:我是在天空畫畫的人

蔡國強《空中花城:佛羅倫薩白天焰火計劃》,2018年

蔡國強在爆破前曾說:自小畫米開朗基羅的大衛石膏像,有數百小時是在與大衛的對視中度過的。今天終於能放一次焰火給他們看看——兒時繪的素描畫上了天空,而炭條粉末落到了大衛的身上。

《空中花城:佛羅倫薩白天焰火項目》紀錄影像,2018年

蔡國強:我是在天空畫畫的人
蔡國強:我是在天空畫畫的人
蔡國強:我是在天空畫畫的人

文藝復興的火藥花草

蔡國強作為國際知名的中國當代藝術家之一,一直選擇火藥作為他標誌性的藝術創作媒介。在空白的畫布上鋪設數種火藥,點燃爆破後,煙火在畫布上留下深淺不一的燃燒痕跡並勾勒出線條和圖案。

蔡國強:我是在天空畫畫的人

蔡國強於火藥畫《技法》創作現場,2018年

蔡國強:我是在天空畫畫的人
蔡國強:我是在天空畫畫的人

《花曲:蔡國強在烏菲齊》展覽現場

在籌備此次展覽期間,蔡國強深入烏菲齊美術館版畫素描部研究金屬尖筆技藝,更一次次去到美第奇家族的波波里花園(Giardino di Boboli)探訪,研究文藝復興花草品種。展覽名稱《花曲》也是呼應了文藝復興先驅但丁的史詩《神曲》。

蔡國強:我是在天空畫畫的人

蔡國強《技法》細節,火藥、畫布,2018年

其中,作為蔡國強主要靈感的利莫娜雅花園,是昔日美第奇家族花草收藏的溫房,至今仍在研究培育文藝復興時期的花草。他與烏菲齊美術館的植物專家合作,重新培育了當時的花草,並把他們展現在了畫布上。

蔡國強:我是在天空畫畫的人

蔡國強《文藝復興花園》, 火藥、畫布 ,2018年

芭莎:什麼契機讓你決定以文藝復興的花草為主題進行創作?

蔡國強:我正在進行的“一個人的西方藝術史之旅”項目中,包括了法國印象主義、西班牙黃金時代、俄羅斯寫實主義前衛運動等主題,佛羅倫薩作為文藝復興發源地也是不可忽略的一站。我想利用火藥作為藝術媒介重塑西方著名油畫作品,嘗試探索當今藝術新的可能。

芭莎:這次展覽作品中運用了新的作畫技法,在畫面表達上與以往作品側重點有何不同?

蔡國強:這次的主題比較純粹,只是花草。它們身上包含人性、人慾與人生,所以這次的作品更加感性和浪漫。

芭莎:花卉在西方繪畫表達中偏向寫實,而中國偏向寫意,如何融匯這兩者的藝術形態?

蔡國強:這兩種藝術形態沒有明確的分割,我的藝術是比較詩意化的,可以自由地出入在具象與抽象之間。比如在創作《天堂情節之一與之二》時,我在畫布上拓了花卉的剪影,在火藥爆破後,畫面的呈現是非常具象的。同時在爆破當下,蓋住火藥的另一張畫布上,呈現的卻是非常抽象的肌理。

蔡國強:我是在天空畫畫的人

蔡國強《天堂情結之一與二》,火藥、畫布,2017年

展覽在烏菲齊美術館主館內設置了十個特別展廳,與卡拉瓦喬館藏相連接,分為“對話卡拉瓦喬”、“文藝復興庭園”、“彩色庭園”、“自然庭園”、“宇宙庭園”、“情色庭園”等十個主題,呈現了蔡國強創作過程的手稿以及不同尺寸的火藥繪畫作品。

蔡國強:我是在天空畫畫的人

《花曲:蔡國強在烏菲齊》展覽現場

烏菲齊美術館館長埃克·施密特評價蔡國強的作品,是將世界古老文明中快速書寫(tachygraphia)的爆發性推向了極致。

蔡國強:我是在天空畫畫的人

蔡國強《黃玫瑰》,火藥、畫布,2018年

蔡國強:我是在天空畫畫的人
蔡國強:我是在天空畫畫的人
蔡國強:我是在天空畫畫的人

獨樹一幟的火藥語言

蔡國強作品中情感的傳遞是十分意象的。他融入了自身的人生觀,以其獨特的中國宇宙觀及哲學根底,探求人類普遍的共通問題。

蔡國強:我是在天空畫畫的人

蔡國強《烏菲齊研究:火藥測試》,火藥、畫布,2018年

芭莎:你的藝術作品充滿了實驗性,有無考慮運用別的媒介表現火藥爆炸的效果?

蔡國強:火藥是很靈性的東西。爆炸前是粉末、顆粒狀,點火後的瞬間會產生難以控制的意外效果。火藥不是用來傳遞能量的,它本身就是能量。起先我認為火藥的破壞性很強,應該去炸一些脆弱的代表,比如紙、絲綢、棉布等。後來我發現在火藥面前,陶瓷、大理石、玻璃也都很脆弱。

蔡國強:我是在天空畫畫的人

蔡國強《鳥與鳥的手稿》爆破瞬間,2018年

蔡國強:我是在天空畫畫的人

蔡國強《鳥與鳥的手稿》, 火藥、油畫顏料、畫布

蔡國強的實際創作狀態駐落在觀念與語言、語言與觀念的相互關係之中。他將可視的物質材料變為觀念的載體、媒介,使觀念附著在材料的物質屬性上,讓人在面對物質形態時意識到觀念的生機。

蔡國強:我是在天空畫畫的人

蔡國強《技法》,火藥、畫布,2018年

蔡國強善於將繪畫的形式規律擴展到多種媒介的作品之中,從“火藥畫”延伸到“火藥爆炸”等各類裝置作品中。

蔡國強:我是在天空畫畫的人

蔡國強《天梯》,2015年

無論何種形態,蔡國強的作品總有統一和諧的色彩和主調,有疏密、開合相間的結構,有疾緩、張弛的節奏......其間,他結合了西方現代抽象藝術的形式特徵,也體現出他對中國傳統造型語言的融匯。

蔡國強:我是在天空畫畫的人

蔡國強《酒神》,火藥、畫布,2018年

芭莎:作為創作者,你怎麼看待未呈現、呈現中以及最終呈現這三種狀態?

蔡國強:其實不是焰火點燃之後才是作品的開始,前期的準備需要協調、克服很多的客觀問題。這次“白日焰火”的靈感主要來源於波提切利的名作《春》,不同於尋常的燃放時間,也想向觀眾傳遞當時美第奇家族的勇氣與開放。

而焰火爆炸完之後,作品就留在天空裡了。我的文采全畫到了天空裡,不是在畫布上。

蔡國強:我是在天空畫畫的人

蔡國強為《空中花城:佛羅倫薩白天焰火項目》創作的彩色火藥草圖,局部,2018年

蔡國強:我是在天空畫畫的人

桑德羅·波提切利《春》,蛋彩畫,1482年

蔡國強的作品總是直接或間接地承載著一種關於世界整體的想象和認知,每一件作品亦直接或間接地關聯著大眾對於現實的參與和建構。

蔡國強:我是在天空畫畫的人

蔡國強《花靈》,火藥、畫布,2018年

芭莎:在你許多的裝置、焰火作品中,大眾的參與性很高。如何看待作品中的社會維度?

蔡國強:這與我的個人成長經歷是分不開的。我參加過很多群眾活動,因而民眾的凝聚力是紮根在記憶深處的。我一直認為藝術要與人民對話。

蔡國強的火藥畫與火藥爆炸作品擁有宏大的視覺觀感,以及“火藥”所隱含的中國文化內涵,這使得他的作品具有強大的傳播度與感染力。而這種力量的展現,不僅是亞洲,在全球性的文化空間中也是極為有效的。

蔡國強:我是在天空畫畫的人

火藥測試爆破瞬間,2018年

蔡國強:我是在天空畫畫的人
蔡國強:我是在天空畫畫的人
蔡國強:我是在天空畫畫的人

點燃火花的源頭

蔡國強最初的藝術熱情源自於突破傳統藝術美學與觀念的時代思潮。火藥是他最鍾愛的藝術媒介,而宇宙則是他作品永恆的主題。

蔡國強:我是在天空畫畫的人

蔡國強《烏菲齊的研究:維納斯第一號》,火藥、畫布,2018年

宇宙包羅萬物,給每個個體都留下了無盡的想象空間。這也給了蔡國強無盡的靈感與探索的慾望。他曾說:“我希望能自然地創作”。自由、自在、自然,是他對自己創作的希冀。

蔡國強:我是在天空畫畫的人

蔡國強《宇宙自拍》,火藥、畫布,2018年

芭莎:

如何看待宇宙、自然與藝術之間的關係?

蔡國強:宇宙是最大的自然,我們與自然只是宇宙中最渺小的一部分。但藝術可以超越社會,超越文化的界限,超越我們生命本身。

藝術史學者西蒙·沙馬爵士(Simon Schama)評價蔡國強:“所有偉大的藝術,都是構思中的藝術家和抵抗中的媒介之間艱難談判的結果。儘管蔡國強喜歡謙虛地強調火藥、煙、火和光,可以也應該擺脫他的設計之手,但事實仍然是,與任何一個真正的天才一樣,他的思想是唯一點燃火花的源頭。”

蔡國強:我是在天空畫畫的人

蔡國強《天堂情結之三》,火藥、畫布,2017年

芭莎:你曾說“做作品就是要好玩”,你是如何長久保持這種創造與想象力的?對新生代的藝術創作者有何建議?

蔡國強:應該是長久保留年少的情感,一種作為男孩子的浪漫。若是永持一顆童心,不會成熟亦不會疲勞,便能長久地擁有創造與想象力。不要做得太沉重,輕鬆好玩一點。

蔡國強:我是在天空畫畫的人

蔡國強《壞孩子!》,火藥、畫布,2018年

縱觀蔡國強的藝術創作,他一方面展示了中國傳統文化在發展中形成的包容性和吸納力;另一方面,他針對西方社會當下存在的現實情況進行了情境再現。

蔡國強:我是在天空畫畫的人

蔡國強《垂死的向日葵》,火藥、紙,2010年

蔡國強:我是在天空畫畫的人

蔡國強《向日葵》,火藥、紙,2010年

藝術的“意義”存在於視覺機制之中,在“天然”和“控制”、“必然”與“可能”之間獲得新意。而瞭解蔡國強的藝術觀念以及他對方法論的認知,有助於我們在更大的視野中思考中國藝術文化的可能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