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山寺鳴鐘晝已昏

第一次見到標題中的詩行,並不是在經卷,線裝書中,十多年前,也斷沒有網絡之類的分享。從一份晚報的專欄裡,我看見了一位女作家留下的心跡,只是現在早已忘記了文章的內容,大致是遊記和自己的一些感悟。但那種整體的風格所渲染的的底調,卻在心中留存了很久。後來我去看了原詩,當然,我所期待的原意和孟還是有些微微落差,抑或許是先入為主,但大部分的心境詠歎仍是相同的。這個流水之夏利用週末走訪了周邊很多的山山水水,崖口悠動的荷花,集益寺裡僧侶的梵唱,田心森林山道的幽寂…這個年紀,或許早不該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但有時,清風和微雨都會不請自來,讓你陷入沉浸中。

【原創】山寺鳴鐘晝已昏 / 舊時異鄉文字

晴雨交替已持續差不多兩週了,夜裡還常常伴有雷聲,風雨掠過的西窗,讓人已忘記這本該是一輪明月清照的地方。白日裡太陽偶有露臉,但云層卻一直很低很厚,自成密境,讓你不知那些突如其來暖暖的雨滴來自哪一朵。今日卻是大不相同,清晨天空已便有朗晴的模樣,中午時分陽光已是有些毒辣,便約了友人一起出去走走。

這座以遊樂為底蘊的山莊,上次到訪已是六年前的事,記憶也趨於模糊。友人的狀況也差不多,只是他對於這座小鎮比我更加熟悉。花了很少的錢買了不帶享受娛樂項目的門票,進入到五桂山餘脈邊緣處這熱鬧的所在。很多第一次來時的好奇,已被衝得七零八落,各種設施也顯現出陳舊來,倒是路邊的停車場車是變得又多又新。那些花草,樹林,也是愈加鬱鬱蔥蔥。沿著園內起伏至山腳下的林蔭大道走走,看見路坎下的山水泳場海藍幽幽,不少人在嬉戲,卻沒有時尚的所在。如此看著,聽見更深的林蔭處傳來餘音綿綿的鐘聲。那便是友人提及的記憶深處的一座寺廟了。

拾級而上,右側是寬闊的山谷,上方有玩空中飛人的鋼索,今天不知什麼原因已經關閉。更遠一點通向山頂的索道還在慢慢悠悠,晃晃蕩蕩的運行。石階的左邊則是是一片南方松林的世界,樹幹斑駁,簇密的松針如雲。風過處,清音似自鐸上傳來,卻已是到了廟門前。廟不大,也沒有主持,正門前的香爐裡紫煙繚繚,陡增了些神秘,莊重,加之山嶺古木的掩映,到比集益寺更顯清幽,廟門上方的牌匾上書寫慈航普渡四個鎏金大字。向裡側看去,幾個黃髮的時髦青年正在參拜,焚香。

【原創】山寺鳴鐘晝已昏 / 舊時異鄉文字

廟門前小廣場的右側,置一大銅鐘,供遊客撞擊。早前聽到的鐘聲就是由某個未曾謀面的遊客帶來。這裡沒有師傅,每個人都可以用鐘聲為陌生人祈福,但也許園區的本意只是為遊客找些樂子吧。在水泥凳上靜坐片刻,聽聽風鳴,鐘聲,還有童言無忌,聞聞空氣裡的香火味,一些煩惱也就慢慢溜走。

準備回程時天空又變得低沉了些,白花花的陽光帶著微雨塵土的印跡。和友人聊起最近票房火爆的電影《捉妖記》,便約定傍晚去影院一探究竟。昏昏沉沉的小睡了個把小時,便匆匆趕到影院。裡面也是一個人妖共存的話題,當然導演也許還想映射些現實什麼的,但裡面萌萌的小妖讓大家笑聲不斷,鍾漢良扮演的俊美商人卻是妖怪中披著人皮的最大Boss更是讓人大跌眼鏡,儘管我已提前預判了情節。法力再高強的天師,也識不破披了幾層人皮的妖。

【原創】山寺鳴鐘晝已昏 / 舊時異鄉文字

至出影院,天空已暗,暮雲四合。幾陣風吹過,淅淅瀝瀝的下起小雨來。微信閃動,是老家發送的一張么奶奶葬禮的照片,心情更加黯然了些,雖然與么奶奶幾乎談不上有多少交集,但她已是奶奶爺爺輩中最後一位親人。想至昨日凌晨堂姐,堂弟在網上心緒的波動,十年前自己的痛心時刻,在此刻重回感同身受。唯一安慰的是,她們都走得很安詳,仙逝。回到宿舍,聽了一段《雲門夜雨》,雷聲裡,憶思近日,是為作。。

(圖片尾近期拍攝,第三張為我本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