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交口南山村的“幸福煩惱”

新華網太原12月23日電  “今年我們村發生的變化,趕得上過去幾十年!”72歲的王文秀說。王文秀是呂梁市交口縣石口鄉南山村村民。今年3月,南山村落戶一家大型養豬場,短短半年多,這家養豬場顯著地改變著南山村。

這家養豬場的投資主體是交口縣桃花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從事礦山開採的資源型企業。今年初,為響應地方黨委政府扶貧攻堅的號召,這家企業投資興建養豬場,幫扶農民脫貧。

目前,效果初步顯現,許多村民看到了脫貧的希望。王文秀老人說,以前愁村裡人少,今後怕太熱鬧,體會到了傳說中的“幸福煩惱”。

山西交口南山村的“幸福煩惱”

窮山溝裡建了座現代化養豬場

呂梁山區是全國集中連片特困區之一,坐落其中的南山村是典型的窮山溝。全村100餘戶,有51戶是貧困戶。村民們靠種玉米、放牛、牧羊、打零工為生。

長期以來,南山村幾乎沒有明顯變化。村民們說,村裡已有5年沒蓋新房子了,年輕人們紛紛外出打工,全村300多口人,常住人口不到100人,且多是老弱病殘。

今年3月,一座大型的現代化養豬場在南山村破土動工,給全村村民帶來了脫貧致富的希望。

這個年出欄50萬頭的生豬養殖項目也叫山西南山百世食安農牧業有限公司,該項目總投資13.75億元,分三期建成。目前,一期工程已完成投產。

“行業內,年出欄千頭生豬就是養豬大戶了!我們這個項目在山西是數一數二的單體自繁自養的養豬場,在華北地區也是數得著的!此外,設備的先進化程度、智能化程度都達到了全國領先水平。”該項目負責人李智說。

記者走訪瞭解到,這是個大規模、高科技、重環保的現代化養豬場。據介紹,該項目引進了臺灣海洋大學張正明團隊進行全方位監管指導;引進了奧地利、德國、美國等多個國家的先進設備和智能控制系統,以實現科學化、自動化養殖;建立汙水處理循環利用系統和排洩物沼氣發電系統,使養殖達到無汙染。

李智說,公司尤其重視食品安全,引進了現代化飼料加工設備,自己加工飼料,確保飼料無瘦肉精等任何添加劑,從源頭上對豬的食品安全進行管控,讓消費者能吃到真正的放心肉。

對於此次產業扶貧,交口縣桃花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有關負責人說,相對於採礦,養豬投資大,見效慢,屬微利產業,但生豬養殖的產業鏈長,產業帶動能力強,能有效地帶動農民增收致富。作為礦產資源的受益者,希望通過這個項目回饋鄉里,幫助鄉親們脫貧致富,共享發展成果。

山西交口南山村的“幸福煩惱”

短短大半年就有三大變化

從項目動工至今,短短大半年時間,南山村民已感受到了養豬場帶來的變化。用村民們的話說:“這大半年來,村裡三天一小變,五天一大變。”

第一個大變化是“水有了”!南山村委會主任陳秀龍說,由於地理原因,南山村一直不通自來水,村民要去十公里外買水喝,不便且不說,一包水小則5元,大則10元,對本就貧窮的村民來說是不小的負擔。

為解決用水問題,養豬場打了一口480米深的水井,同時額外投資40餘萬元,為每家每戶免費接上了自來水。“村民們盼自來水盼了多少年,沒想到今年給解決了!”村民王蘭貴說。

“路通了”是第二個大變化。南山村有一段六公里長的出山土路,狹窄逼仄、坑坑窪窪,一到雨雪天,進不來出不去。李智回憶說,養豬場開工時,工程監理從外地來,由於下了點雨,車怎麼也進不來,最後派出剷車才將人接進來。

為解決交通問題,南山百世食安投資50多萬元拓寬、平整道路,如今,底盤低的小轎車都可順暢進出。南山村出行問題也引起了交口縣、石口鄉兩級黨委政府的重視,當地將為道路鋪油,困擾南山村民多年的出行難問題將得到徹底解決。

“人多了,村活了”是第三個變化。

王蘭貴說,過去南山村缺乏生機和活力,一方面,外面的人很少來,有時十天八天見不到輛車進來,另一方面,村裡有些辦法的都出去打工了,村裡的山貨特產賣不出去,這些都是南山村的“窮根兒”。“養豬場開始建設以來,村裡人多了,車多了,氣旺了,村活了!”

王文秀說,目前十幾個年輕人迴流到了村裡,去養豬場打工,或做些配套服務。“我大兒子是個磚瓦匠,為養豬場幹起了基建,老二會開車,也計劃回來幫忙拉豬拉飼料。”

“村裡的土雞蛋都漲價了!”陳秀龍說,以前村民自家產的土雞蛋12元都沒人買有價無市,現在20多元還買不上,野菜、木耳這些土特產也都成了搶手貨。

“缺啥不能缺人氣,人多了村子就活了!”陳秀龍說,目前來看,村民們是這個養豬場的最大受益者。

山西交口南山村的“幸福煩惱”

“這才剛開始,脫貧有希望!”

“一年不到就有這麼多好處,這才剛開始呢!”在許多村民看來,隨著養豬規模的擴大,產業鏈條的延伸完善,村民得到的實惠會越來越多,日子會越過越好,“脫貧致富大有希望!”

村民們的信心是有依據的。圍繞著“村民會得到哪些實惠”,李智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一是南山百世食安的產業鏈大概包括:生豬養殖、屠宰、分切,運輸,飼料加工銷售,有機肥及微生物生產和銷售等。單是飼料加工銷售這一環節,按計劃,南山百世食安將年生產20萬噸有機飼料,使用優質玉米16萬餘噸,僅此一項,不僅南山村、石口鄉,乃至交口全縣農民再也不用發愁玉米銷售難。

此外,為落實交口縣委縣政府提出的一系列脫貧幫扶政策,南山百世食安與建檔立卡的貧困戶簽訂合同,約定每公斤以高於市場價0.1元的價格收購玉米,連續三年。

二是

南山百世食安優先招聘貧困子弟,進行培訓後就業,這一舉措將培養一大批養殖能手。

三是“公司+農戶”的運營模式將帶動一大批村民參與到產業鏈中。這一項目步入正軌後,將實現第一產業(種植養殖業),第二產業(生產加工),第三產業(服務,冷庫倉儲,流通業)的全過程貫通,最終將帶動相關配套產業發展。

石口鄉黨委書記武銀平認為,這一項目不僅將改變南山村,還將帶動石口鄉實現脫貧,甚至能帶動全縣農民。他說,據測算,養豬場的上馬將帶動2300戶直接參與到產業中來,按戶均3口人算,就有6000人受益。

“這麼大的貢獻,目前為止石口鄉還沒有過類似項目!”武銀平說,從數據分析是完全有可能的:

一頭豬一天吃3斤玉米,相當於一畝地一年養一頭豬,按一期工程年出欄10萬頭豬計算,一年就可消耗10萬畝的玉米,而石口鄉玉米種植面積是3萬畝,僅此就可解決全鄉全縣農民玉米銷售難的問題。“企業還承諾貧困戶比市場價高出1毛錢,能平價收購幫農民去庫存就很好了,當然,高1毛錢幫農民增收更好!”

武銀平繼續算賬:這麼大的養豬場物流規模非常大,將會帶動相當一部分人;農民的土地流轉租賃將會使他們每年擁有穩定的收入;此外,企業“公司+農戶”的模式預計將帶動500戶。“最重要的是,這個養豬場讓南山村、石口鄉的農民看到了農業工業化的希望,今後可以不再靠天吃飯!”

武銀平說,這一“群眾喜歡”的項目,還得到了“政府認可”。交口縣委縣政府對這一農業項目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縣鄉兩級黨委政府為這一項目的落地發展做了大量工作。

不久前,呂梁市委書記李正印也前來視察調研,併為這一項目點贊。(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