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抗癌藥零關稅三個月,藥價降了嗎?

今年5月1日,我國宣佈將進口抗癌藥的關稅降為零,同時,對包括進口藥、國產藥在內的154種抗癌藥進行降稅,增值稅由17%降至3%。如今,新的政策實施馬上就滿三個月了,抗癌藥降價,有哪些新變化?配套機制如何跟進?抗癌藥降價,未來空間有多大?

進口抗癌藥零關稅三個月,藥價降了嗎?

據市場調查發現,抗癌藥的價格目前呈現兩種不同態勢。一方面,去年納入醫保目錄的抗癌藥藥價降幅明顯,另一方面,降稅紅利卻未在市場終端顯現。

進口抗癌藥零關稅三個月,藥價降了嗎?

據悉,一種藥要進入中國市場,不論該企業是否在國外做過什麼實驗與資質,都得在國內重新按要求走一遍流程,先向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提申請,審批就得一兩年,然後再找醫院合作,招募病人做臨床試驗,又是至少半年、多則一兩年或者更長時間。做出來的效果還得再批,看你做的過程是不是正確,別造假數據什麼的,加起來可不是就得好幾年。而這一切的動作都是需要進口企業在華售藥付出成本的,這也許就是為何關稅降為零了藥價並沒有下降多少的原因之一吧。

而去年7月底,人社部下發了《關於將36種藥品納入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乙類範圍的通知》。北京某三甲醫院腫瘤科主任告訴北京商報記者,“15種腫瘤治療藥物納入了《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17年版)》,後來北京市許多醫院都有所動作。”

據悉,在抗癌藥進入醫保目錄之前,都需經過集體議價,這一環節後藥品價格將下降不少。

北京商報記者瞭解到,針對乳腺癌治療的赫賽汀近期出現的斷貨情況,正是因為進入醫保後,價格從“貴族”走向了“平民”。曾經一支赫賽汀價格高達2.2萬元,據醫生介紹,赫賽汀的推薦療程是一年在17次左右,體重越輕,用量越小。以體重60kg的患者為例,需要應用15支,一個療程下來大概花費33萬元。而在進入醫保之後,一支赫賽汀的價格是7600元,每個療程支付費用約3.5萬元。

進口抗癌藥零關稅三個月,藥價降了嗎?

而被譽為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最好選擇”的易瑞沙,在進醫保前每個月的治療費用需要1.5萬元。據該醫生介紹,每一盒易瑞沙的用量為10天,進入醫保後,每盒的價格降為2358元,意味著每個月的治療費用降為7074元,按照乙類目錄50%-80%的報銷比例推算,病患每月只需支付1415-3537元。

進口抗癌藥零關稅三個月,藥價降了嗎?

進入醫保後抗癌藥的價格有了天壤之別,然而進入醫保並不是件簡單的事,開啟醫保談判後,會涉及到醫保支付能力、與藥企的博弈等諸多問題。朱恆鵬介紹,醫保的支付能力和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高度相關。美國的人均醫療費用已經超過了8000美元,基本等於我國的人均GDP。如果我們使用和發達國家一樣的醫保目錄,就意味著至少要花費GDP的一半。

不過,醫保內外的藥價差異也證明,降稅之外抗癌藥仍存降價空間。而由於醫保之外,仍然缺乏議價機制,藥品定價權依然掌握在藥企手中。對此,李克強總理也曾在6月20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提出,“不能稅降了價不降,必須多措並舉打通中間環節,推動抗癌藥加快降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