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歲首富投資“抗癌藥”17年,和黃醫藥衝擊第三次上市

談起李嘉誠,大家第一反應可能是“香港首富”、“地產大亨”,的確如此,他對房地產行業有著獨到的見解,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他在醫藥行業也有著長久的佈局。

90歲首富投資“抗癌藥”17年,和黃醫藥衝擊第三次上市

在剛剛過去的4月,李嘉誠旗下和黃中國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於香港提交上市申請,而距離李嘉誠旗下長和系公司上次於港交所上市,已經間隔有17年之久。

早在2002年,李嘉誠就注意到抗癌藥的稀缺,他親自創辦和黃醫藥,希望能夠自主研發出可抗癌的創新藥。其實和黃醫藥已經不是資本市場“新手”,而是馳騁股市多年的“老司機”。有資料顯示,和黃醫藥在2006年時,已經於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2016年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如今第三次衝擊資本市場,意欲為何?

90歲首富投資“抗癌藥”17年,和黃醫藥衝擊第三次上市

以戰養戰,堅持新藥研發

和黃中國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主要開展針對靶向療法和免疫療法的癌症藥物的開發,要知道新藥研發是一個持續且漫長的過程,對於資金的需求也是非常之大,如果單純依靠內部資金投入,企業發展風險將難以把控。為此李嘉誠提出“以戰養戰”的策略,在繼續新藥研發的同時,搭建醫藥商業服務平臺。

其醫藥商業服務平臺與國內多家知名醫藥公司合作,主要從事生產、銷售各類處方藥以及保健產品。藉助大股東和記實業的影響力,經過數十年的沉澱,和黃醫藥商業服務平臺終於在中國醫藥行業中處於較為領先行列。而這部分收入也一直在支撐著新藥研發的投入。但縱使如此,多年來和黃醫藥也一直處於虧損狀態。

90歲首富投資“抗癌藥”17年,和黃醫藥衝擊第三次上市

虧損加劇,求援資本市場

目前和黃醫藥研發平臺已有420多位員工,自主研發的候選藥物有8種在進行臨床試驗。隨著新藥研發種類的增多和階段的推進,研發投入的需求越來越大,而和黃醫藥的虧損也呈現遞增趨勢,2017年虧損2673.7萬美元,而到了2018年時,虧損驟然增至7480.5萬美元,2016-2018年間累計虧損折合人民幣約為12.9億元。

2018年,和黃藥業在研發上的投入高達1.14億美元,這部分投入主要用在了研發3款主力創新藥與全球臨床實驗之上,據數據表明,2019年間,和黃醫藥在研發方面的開支將會繼續增加,在1.6到2億美元之間。

90歲首富投資“抗癌藥”17年,和黃醫藥衝擊第三次上市

和黃醫藥雖然有一個比較成熟、可實現盈利的醫藥商業服務平臺,在處方藥與消費保健的推廣及銷售方面有一定的資金收入,但依舊不能彌補研發上驟增的缺口,如此情況下,研發投入的重擔便落在了融資上面。和黃醫藥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後兩年間募資合計有4.115億美元。

所以顯而易見,此次和黃藥業衝擊港交所上市,也是希望獲得更多募資以用於創新藥品的研發。畢竟生物醫藥類的公司,獲得盈利的週期相對較長,尤其是創新型研發類公司,前期投入巨大,基本都會長期處於虧損狀態。

90歲首富投資“抗癌藥”17年,和黃醫藥衝擊第三次上市

盈利之路道阻且長

有資料顯示,癌症市場還有很大的空間,2014年時全球腫瘤市場規模有792億美元,短短四年時間,到了2018年,便增加到了1281億美元,如此算來,2030年時,全球腫瘤市場可能擴增到3904億美元,而中國的規模則有可能達到1016億美元。

而和黃醫藥最有代表性的抗癌產品就是“呋喹替尼”。這是用於治療轉移性直腸癌的藥物,從前期研發到後期臨床上市,前後耗時共12年。通常來說,新藥從研發到臨床使用都需要10年以上的時間,而從和黃醫藥研發的數量種類和發展時間來看,若想實現盈利,可能還需很長時間。

90歲首富投資“抗癌藥”17年,和黃醫藥衝擊第三次上市

與此同時,為了此次上市李嘉誠也是做出了極大的讓步,在招股書中披露,為了讓和黃醫藥少受長江和記實業的影響,李嘉誠作為和黃藥業的第一大股東,將減持長江和記實業所持股權,使持股比例從60%減少到50%之內。在上市之際減持股份,可謂是把到手的財富又送出去了,讓人不禁為之感嘆。

90歲的李嘉誠,如今身家已是數萬億,他本人平時卻非常節儉,秉著不浪費一分錢的原則,哪怕丟了一枚硬幣也會撿起。不過在談及抗癌創新藥的研發投入時,他曾表示會不惜代價堅持做下去。如若和黃醫藥日後把多款抗癌藥都研發成功,這必將是人類醫藥史上的一項重大突破,究竟未來會有怎樣發展,讓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