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春秋五霸之首,結局卻如此悽慘悲涼

說道春秋五霸,不得不來提一下五霸之首——齊桓公。齊桓公姓姜,呂氏,名小白,據記載,齊桓公是姜太公的第十二代孫。齊桓公在位期間,任用管仲為宰相,在政治上他建立宮廷官制,增強了君主集權,形成了完整的中央政權機構;在軍事刑法上實行軍政合一、兵民合一的的制度。是他提出了居民必須服兵役,並且要求士兵在農閒時訓練,有戰事時出征;在經濟策略上他減少稅收,增加人口的生育水平,從而提高齊國的總體人口數量。通過齊桓公的耐心經營,努力發展國內實力,並對外號召“尊王攘夷”,幫助燕國打敗北戎,幫助邢國、衛國,阻止了狄族進擊中原,幫助周王室安定內亂,多次會盟諸侯,最終終成中原霸主。可是這樣一位雄才大略之人,最後卻落得餓死宮牆之內,死後無人收屍的地步,這又是為什麼呢?

他是春秋五霸之首,結局卻如此悽慘悲涼

說道齊桓公的悲慘結局,我們必須要從齊桓公寵信的三位大臣——豎刁、開方、易牙說起。相傳豎刁是齊桓公的幸童,用現代話來說,就是齊桓公和豎刁是同性戀者,為了更方便的和齊桓公共同生活,豎刁不惜自己把自己閹割成太監來服侍齊桓公,齊桓公因此也深受感動,覺得豎刁是對自己忠心不二之人,於是對豎刁也是愈加信任;而開方是當時衛國國君的長子,見齊國強盛,自願到齊國當齊桓公的侍臣。齊桓公問他為什麼明明可以作為衛國的儲君,卻放著這麼好的機會不去爭取君主之位,而是甘願服侍自己時,開方的馬屁拍的十分的到位:“您是天下最厲害的賢侯,得以在您左右執鞭墜鐙,已榮幸之至,強過為君。”齊桓公被他忽悠的找不著北,覺得這個人放棄當君主的機會也甘願來服侍我,應該是非常愛我了,覺得他也非常值得信任,愈發寵信。

他是春秋五霸之首,結局卻如此悽慘悲涼

而易牙流傳下來的故事就更為讓人氣憤了:易牙本來只是齊桓公的一個廚子而已,有一次吃飯,齊桓公吹牛說,我吃遍了天底下的美食,可惜也就沒吃過人肉了。易牙聽到這個消息毫不猶豫的跑回家,把自己年僅三歲的兒子殺了,做成一鍋鮮美的肉湯,獻給了齊桓公。齊桓公覺得這個易牙為了服侍我,竟然不惜把自己的兒子殺了,對我一定是死心塌地的侍奉了。因此也愈加信任易牙,提拔他當了大臣。

他是春秋五霸之首,結局卻如此悽慘悲涼

雖說齊桓公一直信任這三個人,可是在齊國稱霸初期也沒見得他們三個人把齊國搞得天翻地覆呀?這要歸功於一個人——管仲。管仲可是個歷史名臣,明察秋毫,知人善用。有管仲壓著,這三個奸佞小人還不至於興起多大的禍端,可是當管仲病死之後,情景就不同了。其實在管仲重病期間,曾經提醒齊桓公,管仲說豎刁、開方、易牙都不值得重用。管仲說豎刁這個人不愛惜自己的身體,必然不會多麼的忠心不二,開方這個人連自己父母死後都不回國奔喪,對自己的國家、親人一點情面都不留,不值得信任,而易牙就更是可恨了,把自己的至親骨肉拿來做湯,只是為了討好自己的君主,這種人是萬萬不可信任的。

他是春秋五霸之首,結局卻如此悽慘悲涼

起初齊桓公是相信管仲的,他把豎刁、開方、易牙三個人都趕出了宮,但是時間一長,齊桓公覺得生活愈發無聊,沒人一天到晚對自己說甜言蜜語了,也沒人給自己拍馬屁了,齊桓公覺得非常不習慣,於是又把這三個人給請回了宮中。這下子事情可就壞了,管仲已死,再無人能壓得住他們三人了。他們三人回來之後,逐漸控制了齊國的朝政,他們首先逼走了齊國太子。然後易牙和豎刁兩人合謀,假傳齊桓公的旨意,立了公子無虧為國君,而衛開方則擁立公子潘為國君。這個時候的齊桓公已經被圍困在王城裡面,而易牙,豎刁堵住所有門戶,又在桓公住的寢室周圍,建起了三丈高的圍牆,只在牆下挖一個像狗洞一樣大的窟窿,早晚派一個小內侍鑽入鑽出,查看桓公生死。據記載有宮女翻牆到了城牆內,看到奄奄一息的齊桓公,宮女告訴了齊桓公易牙、豎刁、開方的所作所為。曾經風光無限,不可一世的霸主已經奄奄一息,他用袖子捂著臉說的:“沒有臉面去見管仲”。後來風頭無量的齊桓竟公被活活餓死,公子無虧即位,公子昭逃往宋國。豎刁和易牙忙著和官吏對峙,又殺了大批官吏,被餓死的齊桓公的屍體在七十多天後才得以安葬。這個時候屍體已經腐爛,並且蛆蟲滿身。而逃往宋國的公子昭,在宋襄公的支持下,率兵討伐齊國。面對大軍壓境,易牙帥軍應敵,但是齊國舊臣趁城中空虛,誘殺了豎刁。最後在齊國裡應外合下,易牙失敗,公子昭成功的登上王位為齊孝公,但是齊國的霸主地位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他是春秋五霸之首,結局卻如此悽慘悲涼

一代霸主竟至被活活餓死,這段悽慘的歷史值得我們警醒:大忠似奸,大善似偽,大惡反而似善,自古如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