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五成農民工沒有意願落戶城鎮 農村土地是重要影響因素之一

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顯示,我國流動人口2.21億,佔全國人口的16.33%,即約每6人中就有1人是流動人口,其中勞動人民人口占80%以上,流動人口已成為新型城鎮化環節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流動人口問題是在中國結構轉型和體制轉軌時期、基於特定製度設置而出現的過渡性問題,流動人口終將在城鎮化中完成自身的歷史使命,實現社會融合。”近日,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計劃生育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王培安在第三屆流動人口健康與發展論壇上表示,解決流動人口問題、實現流動人口的社會融合需要多方協作,多維度考量。

不過,根據2017年農民工市民化動態監測數據顯示,進城農民工中,16.8%願意把戶口遷到現居住城鎮,5.0%願意把戶口遷到老家縣城或其他地方的城鎮,27.5%表示不確定是否把戶口遷到城鎮,46%的表示沒有意願在城鎮落戶。

近五成進城農民工不願落戶城鎮

近期,很多大城市在搞“搶人大戰”,搶大學生、技術人員,但是在這些城市裡,長期工作的農民工卻依然面臨進城容易留城難的問題。

有數據顯示,我國城鎮化率從52.6%提高到58.5%,8千多萬農業轉移人口成為了城鎮居民,然後,按戶籍人口計算,2017年我國戶籍人口的城鎮化率只有42.3%。很顯然,各地特別是外來人口較多地區的實際城鎮落戶進程,仍不及預期。

也就是說,農村人進城落戶的進程,顯然沒有想象中那麼快。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流動人口服務中心調查評估處副處長劉金偉表示,根據相關調研數據分析,儘管80%的進城農民工表示對城市生活比較適應,但考慮到落戶意願時,只有16.8%的進城農民工願意把戶口遷移到現在居住的城市,27.5%現在沒有確定,46%的比例在城鎮落戶,其中包括19%已經在城市買房的人也不願意落戶。

中國的城鎮化推進到今天,已經要由數量型轉化為高質量。而在當前的城鎮化發展過程中,不是說人住到城裡來了就是城鎮化,而是要通過一系列的改革,來解決阻礙農村人口市民化進程中的難題,這樣我國農業人口市民化才能得到更快更好的發展。

記者通過採訪獲悉,對大部分農村籍流動人口來說, 中小城市戶口對他們是沒有多大吸引力的,而落戶大城市基本無望,為此,寧願保留自己原有的農村戶口,至少還能保留原有的土地、宅基地等資源。

就此,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已明確,將提高新型城鎮化質量,今年再進城落戶1300萬人,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降低土地對進城農民工落戶的影響

農民工對落戶城市的心態從過去的“不敢想”變成了現在的“不太想”,專家表示,轉變的原因與他們不穩定的就業以及農村戶籍含金量的不斷提升有關。

比如,農村戶口要比城市戶口更有優勢是不願意轉戶的重要因素。隨著農村承包地、宅基地、惠農直補等利好政策出臺,土地價值越來越高,加上國家對貧困地區的專項招生計劃,使得農村戶口的“性價比”也在逐漸提高。很多農民工覺得只是在大城市打工賺點辛苦錢,但是因為買不起房子,孩子在當地上學壓力也比老家要大。所以很多農民工對大城市沒有歸屬感。

就此,劉金偉指出,農民工願意在城市居住生活、享受現代文明,但又不願放棄農村的權益,在國家戶籍制度不斷放開的背景下,跟我們的土地制度是有一些關係的。

據記者瞭解,2017年,我國農村家庭承包經營耕地流轉面積達到了4.6億畝,約佔承包地的三分之一;經營耕地50畝以上的規模經營農戶超過了350萬戶。我國有2億多農戶,一方面農業發展成績很大:比如,自2010年以來,糧食連年豐收,人均糧食產量連續8年超過了國際公認的400公斤的安全線;再比如,自2009年以來,我國農民人均收入增長速度一直高於城鎮居民人均增長速度,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倍差也從2009年的3.33下降到2017年的2.71。

而放棄農村戶口,意味著放棄在農村享有的大部分福利:集體分的責任田、宅基地,種田補貼等等。尤其是宅基地,現在農村對宅基地管理非常嚴格,新的宅基地審批很難,因此,現有的宅基地具有一定的升值空間。

那麼,如何降低土地對進城農民工落戶的影響?劉金偉表示,第一,要解決土地退出問題。目前太過去強調穩定性,缺少退出機制。第二,要解決土地的流轉問題。目前流轉的範圍很小,應儘快打破集體邊界,建立全國或區域性的土地流轉市場,通過信息的透明和充分競爭,解決土地流轉的定價問題。第三,要完善土地的財產屬性。目前土地的保障功能降低,財產功能增強,同時,土地經營權的流轉實際上是租賃關係,抵押擔保都受限。第四,要釐清土地權與身份權的關係。集體身份應該允許自由流動。第五,要研究解決城市土地和農村建設用地掛鉤的機制,通過置換解決進城農民工的住房問題,“人錢地”掛鉤的制度需要進一步細化、完善、落實。

就此,中國社科院副院長蔡昉也曾指出,過去改革開放40年當中中國的高速經濟增長,GDP增長了29倍,城鄉居民收入增長了16倍,勞動生產率提高了16倍,也就是說收入增長是靠勞動生產率提高的,而勞動生產率提高取決於很大一部分取決於農民工從農業轉向非農產業,改變了資源配置效率。因此,以農民工進城為主要推力的城鎮化過程,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

http://bbs.nga.cn/read.php?&tid=1580043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