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川 山疊翠 水縱橫 綠色之鄉

武川 山疊翠 水縱橫 綠色之鄉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武川縣,地處陰山北麓,大青山中部,南倚巍巍青山,與呼和浩特市新城區、回民區、土左旗相連;北接茫茫草原,與包頭市達茂旗接壤;東北與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卓資縣相接。

這裡交通便捷,四通八達,是通往希拉穆仁草原、葛根塔拉草原、二連浩特口岸的必經之地,被人們稱為草原旅遊“綠色大通道”。這裡是絕佳的旅遊勝地,不乏自然景觀、歷史人文資源,享有“中國綠色名縣”“北魏重鎮”“龍鳳之鄉”“塞外紅色之鄉”等眾多美譽。

類型豐富 構築黃金旅遊帶

武川縣擁有多種旅遊資源類型,為構築大青山黃金旅遊帶奠定了基礎。這種優勢首先體現在綠色生態資源上。武川縣境內地形南高北低,南山北丘,全縣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2座,山峰聳立、重巒疊嶂、溝壑縱橫、氣象萬千。

大青山北麓自東向西有四大天然林場,包括五道溝林場、井爾溝林場、五家村林場、李齊溝雲杉保護區,其中五道溝林場被國家命名為“國家森林公園”,森林以原始次生林、白樺林、落葉松林、雲杉林為主,古木參天、綠樹成蔭、鬱鬱蔥蔥。這裡還流淌著五大河流:得勝河、搶盤河、卯獨沁河、馬家店河、榆樹店河,它們一年四季常流不息,是下游卯獨沁水庫、烏素圖水庫、五一水庫的發源地。當地更有四大優良草牧場:淖爾梁高山溼地草原、井眼梁高山草原、馬場梁高山草原、春空梁高山草原,片片草原一望無垠、草樹相間、鳥語花香,構成獨特的高山牧場景觀。這裡的山、水、林、草融為一體,形成了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景觀,能夠讓人徹底忘記城市喧鬧,迴歸到綠色大自然。

近年來,武川縣調整種植結構,大力發展設施避災農業,現已有綠色有機農莊示範區,中棚馬鈴薯種植區,花田經濟作物種植區。夏秋季節,田野中有集中聯片的黃色油菜籽花、向日葵花,白色粉色的馬鈴薯花、豌豆花、蕎麥花等,爭奇鬥豔、香氣怡人。這種做法不僅讓當地走出了傳統農業怪圈,也有力地促進了農家樂、農業觀光旅遊的發展。 武川縣不僅有豐富多樣的綠色生態資源,而且還擁有文化底蘊深厚的歷史資源。走進武川,就是走進歷史。

武川 山疊翠 水縱橫 綠色之鄉


絢麗斑斕的紅土地,讓人彷彿置身於畫中

在這裡,遊牧民族文化與中原文化融合演進過程中形成了武川獨有的陰山白道文化。在歷史商貿流通中,這裡成為通往蒙、俄茶絲之路第一站。武川是一個軍事要地,它扼守陰山南北戰略要衝,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新的歷史活劇中再一次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北魏建國之初,武川鎮是設置最早的軍事重鎮之一,作為邊陲重鎮,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趙、秦、漢、北魏、金五個朝代的長城在這裡蜿蜒穿梭;這個坐落在陰山北麓的北方小城,曾經成就了多少漢子的英雄夢和帝王夢:從這裡走出去的人物,曾在歷史上組成叱吒風雲的關隴集團武川軍團,影響中國歷史近兩百年;這裡還孕育了北周隋唐三朝的十位皇帝、六位皇后,素有“龍鳳之鄉”的美譽。抗日戰爭年代,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以武川為中心,建立了大青山抗日遊擊根據地。在這裡,通過實行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孕育和培養了大批黨的民族幹部和優秀工作幹部。

武川是中原各族與北方遊牧民族交往的重要場所。抗日戰爭年代,得勝溝有司令部、教導所、衛生所、警衛室、兵工機械所、練兵場遺址;綏遠省委、晉綏專署、地委遺址;李齊溝“郝區政府”及井爾溝遺址等。現在,大青山抗日遊擊根據地遺址,成為緬懷歷史、教育後人的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武川縣還是中原各民族與北方遊牧民族交往的重要場所,各區域無一不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多種旅遊資源類型,為構築大青山黃金旅遊帶奠定了基礎。

自由組合 滿足多樣休閒遊

武川縣旅遊資源豐富,不僅有無需雕琢的天然風景,也有歷史烙印下的革命老區,更有集多種玩法於一體的農牧場、農家樂,可遊可看之處繁多,讓前來旅遊的人們不虛此行。

山水有情 悅賞多樣優資源

來武川縣旅遊,可以自由組拼出多條旅行線路,拼合自然、歷史、人文景區的方式最為常見。塞水山莊旅遊區位於大青山山脈腹地,武川縣大青山鄉壩頂村西南,距呼和浩特市18公里,武川可鎮24公里;與烏素圖森林公園、牌樓館、大青山避暑山莊、哈達門高山牧場旅遊區等眾多旅遊景點相鄰。

除了賞不盡的美好風光,值得一提的是山莊內的露天野餐營地和陽光餐廳。這裡的建築全部採用南美十八、十九世紀石頭與鐵藝的建築風格,整體建設古樸典雅、自然大方。紅磚牆、白格窗、鐵圍欄與景區的山川景觀、自然風光融為一體,形成自己獨有的風格。

淖爾梁高山溼地草原地處呼和浩特市大青山北坡,位於武川縣哈樂鎮東部,最高海拔2100米,是陰山北麓一處罕見的高山溼地草甸草原。淖爾梁生態旅遊區豐富而獨特的旅遊資源,讓到此觀賞度假、康體療養,甚至進行科考的人,都心滿意足。

抗日戰爭中,大青山地區是溝通中國華北和西北的重要紐帶,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武川是大青山抗日遊擊根據地的中心地帶。1938年秋,八路軍大青山支隊挺進大青山,創建了大青山抗日遊擊根據地。在抗日戰爭中,大青山區以其特定的位置,成為整個大青山抗日遊擊根據地的中心地帶,被人們譽為“塞外小延安”。近年來,當地引進資金,開發得勝溝景區,恢復重建了司令部、講習所等10處抗日革命遺址,休閒觀光旅遊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旅遊接待能力進一步提高,已成為全市紅色旅遊的精品景點之一。

武川縣牌樓館旅遊區位於大青山腹地,景區修復了武皇廟、關帝廟、正殿近1000平方米建築,建成室外網球室以及乒乓球場地、300平方米水廠文化創意中心、室外U形旋轉餐廳、智能氣膜館等,相關配套基礎設施也得到了進一步完善。

逛完了各景點,買一件紀念品,是各地旅行者的習慣。呼和浩特市蒙古銀莊主要展示蒙古傳統工藝純銀製品及內蒙古地區主產的礦石類工藝品,這裡既是挑選紀念品的好地方,也是觀賞手藝的絕佳選擇,2016年,這家蒙古銀莊還被評為國家2A級旅遊景區。

一體多樂 暢遊休閒農牧場

哈達門高原牧場旅遊區是自治區精品旅遊線路之一,塞北聞名的高山草甸草原。春天,哈達門山花爛漫,鳥語花香,是踏青的好地方;夏天,廣闊的林海鬱鬱蔥蔥,茫茫草地繁花似錦,高山牧場雲霧繚繞,是酷熱中的避暑勝地;秋天,絢麗的五花山色是一幅令人心醉的油畫;冬天,茫茫白雪,大地冰封雪裹,遠山松枝銀花怒放,高潔優雅令人神往。

武川 山疊翠 水縱橫 綠色之鄉


冬季的大青山溝壑縱橫,一片銀裝素裹,美不勝收

這片牧場旅遊區的資源分佈在大青山鄉五道溝行政村,距呼和浩特市市區27公里,景區總控制面積55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82.5%,早在2010年就被批建為國家3A級景區。

如今,景區以遊牧文化、高山牧場森林公園為主體特色,主要景點有遊牧古城接待中心、敖包祭祀區、夏營盤遊牧風情體驗區、料木山觀景臺、樺林溝、露天劇場等。遊客在這裡既可以策馬揚鞭,體驗草原的豪情,又可以漫步林間,享受休閒的時刻。

此外,還有呼和馬場旅遊生態園,它位於武川縣西烏蘭不浪鎮紅山子村委會小東號村,是呼市最大的牧家樂場所,集蒙古族草原風情的餐飲、住宿、娛樂為一體。

與牧場類似,農業山莊也盡享當地生態優勢。

寶坤有機農業山莊位於得勝溝鄉、大青山抗日遊擊根據地紅色景區之內。這裡以紅色觀光和綠色旅遊資源為依託,建設了農家樂、厚牆體溫室、育秧車間、農民技術講習所、得勝廣場、育雛中心、紅色旅遊接待中心等設施,形成了集餐飲、住宿、觀光為一體的休閒農業示範區。

2012年,寶坤有機農業山莊被內蒙古自治區旅遊局評為四星級鄉村旅遊接待戶及自治區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專業正規舒適的服務,為到此一遊的人們帶來了暖心體驗。

內蒙古青克爾牧家樂集旅遊、休閒、度假商務為一體。這裡北鄰希拉穆仁草原,西接包頭市,南鄰大青山抗日英雄紀念館、井爾溝抗日英雄烈士陵園,距呼和浩特市40公里,東接葛根塔拉草原風景區,地理位置得天獨厚。

內蒙古青克爾牧家樂的總佔地面積460畝,綠化率高達90%,走在其中,眼睛和心肺同時得到享受。人們可以在此散步,也可以找一匹良馬共遊。住宿可選擇常規客房,也有特色蒙古包、多功能大型蒙古包。休閒娛樂方式更有多重選擇,自主採摘、開心農牧場、遊牧農耕文化、篝火晚會、自由垂釣、卡拉OK、當地特色歌舞服務,遊客可以享受極具特色的生活體驗和優質服務,感受當地獨特魅力。2016年,內蒙古青克爾牧家樂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休閒農牧業與鄉村牧區旅遊示範點,旅遊服務不斷升級。

一村一品 盡享鄉村農家樂

住在農家樂裡,吃農家飯,體驗民俗生活,這種休閒方式至今仍未過時。武川縣依託當地現有資源,努力提升配套措施水平,多年來,為到此旅行的中外遊客帶來滿意體驗。

五道溝農家樂被呼和浩特市旅遊局評為旅遊接待示範村,多戶村民被呼和浩特市旅遊局授牌為“農家樂旅遊接待戶”。為了對基礎設施進行改善,五道溝農家樂完成了街景整治、水沖廁所和路燈等配套設施的建設工作,成為城市居民體驗鄉村休閒生活的旅遊勝地。

武川 山疊翠 水縱橫 綠色之鄉


武川峰巒競秀,山花爛漫,猶如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

德勝營農家樂位於武川縣哈樂鎮。與五道溝農家樂不同,德勝營農家樂以鹿、狍子特色養殖,食用菌種植基地、蒙古包餐廳為主要特色,注重突出“一村一品”“一家一藝”,成為現代農牧業休閒觀光園區,為武川縣休閒觀光農業又添亮點。

得勝溝農家樂位於大青山抗日根據地紅色旅遊區內,已正式營業10年,擁有豐富的旅遊服務經驗,村中具備接待能力的農戶不斷增加,部分農戶還被呼市旅遊局授牌為“農家樂旅遊接待戶”。參觀完紅色旅遊景區,再走進老區人民的農家,吃一吃農家飯,住一住農家房,體驗當地居民的生活,不失為一種明智選擇。

中北樓農家樂位於武川縣大青山鄉五道溝民俗村,是通往哈達門高山牧場的必經之地。村中的中北樓是一座三層的仿古式建築,分為餐飲、住宿、娛樂、便民超市四個部分,與溫室大棚、魚塘、民俗展館遙相呼應,為遊客提供爬山、採摘、垂釣、篝火晚會、卡拉OK、農耕和民俗文化體驗等活動項目。2016年,這裡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四星級鄉村旅遊接待戶,吸引了更多遊客走進村中。

同樣被評為自治區四星級鄉村旅遊接待戶的,還有金圃農家樂。金圃農家樂位於武川縣可鎮三聖太村,距離呼和浩特市僅48公里,交通便利,佔地面積約40畝。農家樂由連體溫室種植大棚、珍禽養殖、魚塘垂釣和餐飲、住宿、娛樂接待等幾部分組成,遊客到此可以爬山、採摘、垂釣,唱卡拉OK,參加篝火晚會,觀賞珍禽,走進開心農場體驗農耕,更可以參與到民俗文化體驗活動中。

位於武川縣可鎮廣勝興村的金新綠色創想園農家樂,距離武川縣可鎮中心城區僅3公里,總佔地面積100畝,同樣是集採摘、餐飲、自助燒烤、住宿、娛樂為一體的旅遊場所。 北與達茂旗大草原相連的白彥塔拉牧家樂旅遊區,建於2009年,佔地面積8000畝,現已建成豪華蒙古包88頂,成為體驗牧民生活的不錯選擇。

發展迅猛 旅遊業活力無限

隨著武川縣旅遊業的不斷髮展,武川縣的旅遊企業也取得了從無到有,從少到多的喜人成績。截至2017年,武川縣共有1家國家3A級旅遊景區—哈達門高山牧場,1家2A級旅遊景區—蒙古銀莊,3家二星級飯店—武川賓館、武川電力明珠賓館以及豐馳大酒店,3家自治區四星級鄉村旅遊接待戶。

藉助呼和浩特市通往希拉穆仁草原必經之地的地域優勢,部分星級賓館在旅遊旺季的入住率達到了100%,蒙古銀莊日均接待遊客500人。各旅遊企業的蓬勃發展不僅為武川縣旅遊資源樹立了良好品牌,也為此地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把可鎮打造成“清新秀美、宜居親和、獨具特色首府衛星城”的同時,按照旅遊產業的“六大要素”,即吃、住、行、遊、購、娛,實行綜合配套,把可鎮打造成“服務中心”,充分發揮其“窗口”作用。

武川縣是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向北開放的“橋頭堡”,同時也是呼和浩特市的後花園,不僅有優質的自然資源,還有非常豐富的人文景觀和歷史文化。這裡資源豐富、民情淳樸,環境優美、政策優惠,為了承接中西部產業的轉移,武川縣人民以博大的胸懷,熱情周到的服務,誠實守信的態度,迎接四海賓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