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000元做到700億,劉永行的30年

從1000元做到700億,劉永行的30年

1980年春節,為了能讓哭鬧著要吃肉的四歲兒子在過年時吃上一點肉,劉永行從大年初一到初七,在馬路邊擺了一個修理電視和收音機的地攤。短短几天裡竟然賺了300元,相當於他當時10個月的工資。這讓劉永行第一次嚐到了“下海”的滋味。

1982年,經過三天三夜的激烈討論,劉永言、劉永行、劉永美(陳育新)、劉永好這四兄弟做出了一個決定:集體辭去公職幹個體。他們典當了手表、自行車等值錢的家當,一起湊了1000元作為啟動資金。

當時,四兄弟都是大學生出身,專業各有所長,幹起養殖業雖然遭到了周圍人不少的非議,但卻像“高射炮打蚊子”。在技術方面,他們用電子計算機調配飼料和育種選樣,並且摸索出一條經濟實用的生態循環飼養法:用鵪鶉糞養豬、豬糞養魚、魚糞養鵪鶉,使得鵪鶉蛋的成本降低到和雞蛋差不多。

中國農民開始認識到劉永行的模式很有效,於是,許多人來要求幫忙。劉氏兄弟發現了一條致富的途徑。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後來名播四海的“希望牌”飼料的創意正是來自最初的“鵪鶉糞發現”。這個品牌最終把進入中國的所有洋飼料都打敗了。

從1000元做到700億,劉永行的30年

但就在“飼料熱”“全民養殖”的風潮席捲當地時,劉永行和兄弟們卻提前預測到,“飼料業已經進入到了艱苦抗戰時期,利潤率正呈逐年下降趨勢,騰挪的空間愈來愈窄。歐美、韓國等飼料行業平均利潤只有1%,東方希望集團雖接近5%,但長遠地看,要以利潤增長率來填補今後幾年國民收入呈剛性上漲留下的空間,非常艱難。”

1995年,在劉永行的主導下,劉氏四兄弟用一個晚上時間和平“分家”。此後,劉永言創立大陸希望集團,劉永行成立東方希望集團,劉永美建立華西希望集團,劉永好成立新希望集團。日後,又屬排行老二的劉永行和排行老四的劉永好名氣最大。

分家之後,劉永行並沒有貿然行動,而是又等了近十年。在這期間,他考察過汽車、鋼鐵、造紙、輪胎、石油、電解鋁等幾乎所有的大型工業項目,模擬了二三十種企業的死亡情況。在做了充分的準備後,劉永行於2002年正式進軍重化工領域,最終選擇了電解鋁。

從1000元做到700億,劉永行的30年

劉永行進入鋁電業是和山東茌平信發鋁電集團合資,這是一家國有企業。合資後新成立“山東信發東方希望鋁業集團”,東方希望控股,佔51%的股份,信發佔49%。在中國,企業家習慣於大而化之,目標很大很高遠,但數學系出身的劉永行只關心各種小數據。從設計環節開始,他就一分一釐的去摳,把“消除一切形式的浪費”從原點開始落實。多大面積庫房能裝多少料?一噸赤泥能耗多少電?怎麼節約一噸水、一度電?怎麼減少一個勞動力消耗?這些生產中的細節問題,他在籌建階段就已經反覆推算過。

在劉永行投身重工業之初,就有不少人質疑過,辛苦積攢的殷實家底,為何要投到成本最高、賺錢最慢的行業裡。但劉永行回應,“沒有不好的行業,只有不好的企業。無論在哪個行業,只要你能做到第一,就一定能生存下來。”事實上,劉永行有大把的機會做點“輕鬆”的事。前些年,投資股市和房地產在民營企業家中興起,東方希望零散地參投了民生銀行、光明乳業、光大銀行等企業,也做過幾個房地產項目,賺了不少錢,但很快被劉永行叫停。他說,不管什麼年代,都要有人做實業。重化工業讓他心裡更踏實。而對於這些投資,劉永行表示,“等有困難的時候,馬上可以變現,當重工業有風險的時候就可以把它賣掉。”

從1000元做到700億,劉永行的30年

2003年開始,為防止經濟過熱,國家對鋼鐵、電解鋁等行業進行調控。2004年5月,已悄然動工的包頭電解鋁項目和三門峽氧化鋁項目被緊急叫停,已投入20個億自有資金的兩個“巨無霸”被迫停工足足半年之久,銀行也將貸款資金全部收回。為了包頭、三門峽兩個項目遲遲拿不到的“準生證”,劉永行在環保局和發改委兩邊來回奔跑,苦苦尋求出路。此時,幸好他手中有儲備了10年的20億資金,並同時從飼料廠向重工業“輸血”,最終才“逃過一劫”。

從1000元做到700億,劉永行的30年

正是由於劉永行的“保守”和“謹小慎微”,他在過去35年裡將1000元做到如今的年產值近700億。難怪史玉柱曾說,“劉永行最多隻犯過小錯誤,但從沒有摔倒過,日積月累,造就了今天的成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