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是活一個片段

1

麥肯錫合夥人李一諾女士演講中講到一個故事,她很小的時候,家裡窮,父母從鄉下調回城市,分到一套四十來平方米的小房間,很窄,很破,很髒,很亂。

但母親用了不到一個月時間,買了沙發,買了桌布,縫製了地毯鋪在地上,重新刷了牆壁,讓父親做了一個合適的茶几,親手設計了房間格局。

四十平米的房子,變成兩個小臥室和一個客廳的小家,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每一次回家,我都感覺到無比溫馨、溫暖。他們告訴我,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要保持對生活的審美與熱情。”

2

林清玄先生說:“工匠把一把椅子做到無懈可擊,是生活品質。農夫把稻田種出最好的收成,是生活品質。窮人花最少的錢買到最好吃的豆腐,是生活品質。可見生活品質並不是某一階層、某一地區,甚至某一時代的專利。”

這就是生活態度,不將就,不湊合,即使貧窮,也要活得有姿色,即使深埋煙火氣,也要有味道。有美的欣賞,才會有美的生活。


3

演員黃渤喜歡攝影,他的圖片往往能抓住某一瞬間的簡單畫面,再看,覺得無比美好。

有一次黃渤在拍戲,海邊,風浪很大。

拍完戲,很累,黃渤沿著海灘走,提著單反,慢慢踱步。忽然,不經意間瞥到海邊一塊小石頭上,一隻小蟲趴在那兒。

黃渤覺得很有意思,湊進去看。

“我發現它面對浩浩蕩蕩的海面,好像胸有成竹要做出重大決定,或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

黃渤拿出單反,小心翼翼咔嚓,拍下了一隻海邊小蟲沉思人生的畫面。

多數時候,生命的美意,是以一個個平凡瞬間呈現給你,只有你懂得,才會覺得動人。


4

王小波躺在草地上放牛的時候,覺得生命充滿美意。

“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

金聖嘆《不亦快哉三十三則》中,令他覺得美好、有趣的,都是細碎的瑣事:

“夏日裡,披著頭,光著腳,自己撐著涼傘遮太陽,看壯漢一邊唱吳歌、一邊踏桔槔。水一下子洶湧而上,彷彿翻銀滾雪。不亦快哉!”

“冬夜飲酒,轉復寒甚,推窗試看,雪大如手,已積三四寸矣。不亦快哉!”

“存得三四癩瘡於私處,時呼熱湯關門澡之。不亦快哉!”

這些,都是生活中平凡的瞬間,但也是生命裡最珍貴的部分。

5

看過一篇文章,《物質幸福時代已經結束,新時代正在來臨》。

“在過去物質匱乏的年代,不斷做物質加法——為家裡添置冰箱,買回電視機,配齊洗衣機,再買輛車……從一無所有的狀態到全副武裝的過程,確實能給人幸福的感覺。但現在,物質空前豐富。

在一個萬物俱備、什麼都不缺的年代,佔有物質很難再刺激我們的感官,讓我們獲得長久的滿足。”

一個新的時代正在來臨,什麼時代,做減法的時代。

減少你的佔有慾,迴歸到樸素純真的生活,不再依靠佔有財富,獲得幸福。正如日本美學作家山下英子所說:“用最少的物質,滿足最大的需求。”

在這個時代,審美力,才會是一個人的核心競爭力。

學會感知生命那些很短小的瞬間。多年以後,樹下有風,桌上有茶,你會老去,我會掉牙,是生命力最感動的畫面。

人生不是活一個片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