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不要換工作?看看艾森豪威爾和粟裕的故事

又一年過去了,對過去的一年你還滿意嗎?對未來的一年有何規劃呢?有沒有覺得自己的工作遇到瓶頸,需要調整呢?

你要不要換工作?看看艾森豪威爾和粟裕的故事

明年,該怎麼走?

我們來看看幾個將領的故事,看看能不能給我們一些啟發。

1,你天生的工作方式是什麼?

管理大師德魯克認為,一個人的的工作方式分為”傾聽者“和“閱讀者”,這是天生的,很難後天改變。很多人一直的職業生涯事倍功半,就是在於自己沒有按照自己天生的工作方式進行工作。

你會不會感覺有時候,工作起來很費勁。明明一件事情,你在之前的環境中做得很不錯,到了現在這裡,就是發揮不出來呢?明明你的意見很有道理,領導就是理解不了呢?

別急,強如美國總統、美軍上將,都遇到了類似的問題。

艾森豪威爾將軍,是美國二戰時歐洲戰區的指揮官,戰後當先了美國總統。

你要不要換工作?看看艾森豪威爾和粟裕的故事

艾森豪威爾在新聞發佈上的表現反差極大,值得借鑑

可是,在當選美國總統後,有一件事情讓所有人都感到困惑。

在二戰時,艾森豪威爾在記者面前非常自信,面對記者提問,總是侃侃而談,深入淺出,讓美國人民對戰事的進展清清楚楚,對美國的勝利充滿信心。

可是,做了美國總統之後,他在面對記者招待會的時候,卻往往詞不達意,答非所問,讓人摸不清頭腦。

為什麼呢?在仔細瞭解後,大家發現,因為艾森豪威爾將軍,在二戰時,他的參謀們總能在記者招待會以前,把問題準備得總能夠預先讓參謀們把準備的問題準備得非常妥當,因此回答時自然能有條有理,深入淺出。而當總統之後,由於他的前任羅斯福總統和杜魯門總統的工作方式,記者招待會是開放式的,總統先生大約認為他必須繼承這樣的方式,但是,事實是,他往往在記者提問後,根本搞不清記者到底在問什麼,回答起來常常摸不著頭腦。

故事說到這裡,你一定覺得我談的是準備工作的重要性吧?不,不是的。我們來看看10年後,另外一位美國總統約翰遜,他是議員出身。議員出身的人,自然口才沒得說吧。可是,做了總統之後,他在與自己的智囊團討論問題時,儘管讓大家都做了充分的筆記準備,依然表現得很暈,常常聽了半天,不知道對方在說什麼。

這,就是德魯克所說的,人,天然的分為傾聽者和閱讀者。很少有人能夠兼而有之,也很少有人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來轉變。而一個人要找到自己最適合的工作方式,就是要先明白自己是傾聽者還是閱讀者。

艾森豪威爾,是一位優秀的閱讀者,他最適合的工作方式,是通過對信息的收集和整理,發現戰場的問題和機會,從而做出最有利的決策。因此,他才能在指揮官的位置上游刃有餘。但他和羅斯福、杜魯門不同,他不是一個優秀的傾聽者,因此,按照前任的工作方式展開工作,自然就很掙扎了。對約翰遜也是一樣,作為一個天然的傾聽者,他並不擅長通過對資料的研讀來探討複雜的問題。

我本人也是一個閱讀者。我以前大學實習的時候就很鬱悶,別人和我說工作的要領,稍微多幾個步驟,我就暈菜了,常常表現木訥,反覆確認去問,問得老員工也暈菜了:)後來,沒有辦法,我只有記筆記,現場懂不懂都把要領記錄下來,然後自己再去看一遍。

在我們的工作中,很多時候,問題也是出在工作方式的不同上。

有一些人,他們天然就是傾聽者,什麼東西你一說他就會了,但是你給個資料給他去學習,他常常要費很大力氣才能掌握;也有一些人,他們天然是閱讀者,你跟他說半天,他腦子是暈的,但是你給他一個指南,他能很熟練地掌握。

有一些領導,天然就是傾聽者,他們喜歡把問你,讓你把問題說清楚,你給他寫一個深入的報告,他不大愛看。有一些領導,天然就是閱讀者,有問題喜歡你把報告呈上來,把數據寫清楚,他自己有了判斷再和你探討。

所以,很多時候,如果你感覺自己的意見沒有得到領導的理解,除了自身工作表現等因素引起的彼此信任問題和不可理喻的權力鬥爭因素外,更多時候,可能就是你和領導的工作方式不同,你,或者領導需要稍微調整一下。

當然,德魯克這裡說的傾聽者和閱讀者的優勢和侷限,指的是在做有挑戰的事情的時候。如果你是一個閱讀者,別人問一些基本、簡單的問題,你都理解不了;或者你是一個傾聽者,別人讓你做一個簡單的闡述和報告,你做不出來;那就是專業水平的問題了,是確實需要自己強化的。

2、你天生的工作方式適合什麼樣的團隊?

可是,在工作中,你畢竟是在一個團隊中工作。

即使你認清了自己的工作方式,如果你所在的團隊,不能讓你按照適合自己的工作方式工作,或者,按照你最適合的工作方式不能讓團隊的績效最大化,那麼,你就要想辦法調整了。至於調整方式,就要看具體情況了,個人傾向還是儘可能地和團隊、領導做好溝通,畢竟,能讓你更好地為團隊做出貢獻,正常情況下是沒有人會反對的。

我們還是從軍事歷史上來講一講吧,畢竟,軍事鬥爭是最殘酷的,需要軍隊組織的效率最大化,容不得半點含糊。

最極端的例子,就是很多指揮員,在他的軍事生涯中,經常找領導要求換搭檔、換政委。而我軍,也正是通過不斷地優化,才打造出了一個又一個威名遠洋、震爍古今的“組合”:林羅劉、劉鄧、陳粟等等等等,他們的緊密合作開創了偉大的事業。

其中,陳毅和粟裕的組合,在今天的論壇上,被人議論最多。似乎非要把兩個緊密無間的搭檔、親家,比出個高低來。

歷史的爭論,我們按下不表,我們今天,且看看我們今天,能從他們的組合中,對於我們選擇適合的自己的團隊,有何借鑑之處。

你要不要換工作?看看艾森豪威爾和粟裕的故事

陳粟合作的成功,是傾聽者與閱讀者互補合作的成功

粟裕,是我本人最敬仰的將領之一。他和同一批的一些優秀將領林彪、徐向前一樣,都是沉默寡言。在紅軍時期,他的寡言就表現得很充分,在會議上很少發言,做警衛時也很少和領導“交心”。在擔任高級指揮官之後,工作方式也是宅男風,經常坐在地圖前一言不發。可以說,他的工作方式,是一個典型的“閱讀者”。而且,終其一生,都是一個“閱讀者”,

陳毅,與粟裕不同。他是一個典型的傾聽者,他可以很清晰地通過對話,發現問題所在。正因為這樣的才能,在建國後,陳毅成了一個優秀的外交家。

要論軍事指揮,粟裕自然沒得說。可是,作為一個領導班子,要想更好地開展工作,需要對軍隊內外,有更好的把控,而這種把控,需要大量瑣碎、繁雜的工作。

羅榮桓元帥曾經說,林帥是“重點主義”,粟裕又何嘗不是呢?

作為閱讀者,就是要依靠自己對戰局深刻地閱讀,讀出破綻、讀出戰機、讀出勝利。因此,就需要心無旁騖地分析、判斷、指揮。

傾聽者和閱讀者各取所長,配合無間,才能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勝利。

抗戰時期,陳毅發揮自己卓越的判斷力和交際能力,為新四軍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在著名的黃橋大戰中,穩住了“二李”等中間力量,孤立了韓頑;粟裕發揮了自己卓越的軍事指揮能力,沉著殲敵,取得了黃橋決戰的勝利;

解放戰爭時期,華中和山東合併。粟裕一度“除了葉飛同志,其他的同志都不熟悉”,在這種情況下,粟裕可以連戰連捷,除了自己的軍事指揮才能,更得益於陳毅高明地處理了兩軍合併後的各種問題。

同樣的,在林彪羅榮桓的組合中,也是類似的情況。林彪”重點主義“,發揮閱讀者深度閱讀局勢的能力,而號稱”黨內聖人“的羅榮桓,則把作戰以外所有的工作都扛了起來。甚至,在抗戰期間,林彪因傷病離開115師領導崗位後,毛澤東又讓陳光負責指揮,依然讓羅榮桓專心做著自己最擅長的事情。

遇到好老闆,懂得他們適合什麼樣的團隊,是陳毅、粟裕、林彪、羅榮桓的幸運。

我們選擇適合自己的團隊,互補性是非常重要的。可這個,我們卻常常忽略。因為,每個人在感情上,都更加喜歡和自己類似的人。好像林彪本人,也是更欣賞粟裕。但是,工作績效的取得,和感情關係的建立並不完全一致。我們還是需要刻意地留意互補性。

如果,你明確自己天生的工作方式了嗎?你現在所在的團隊是否適合自己發揮出這個天生的工作方式呢?是要和團隊溝通,調整工作方式,還是來年另做打算呢?趁著年底,好好思考一下哦。

好了,這就是我今天想分享的故事,不知道對您有沒有一點點的啟示呢?

你要不要換工作?看看艾森豪威爾和粟裕的故事

謹慎規劃自己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