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廣播電視臺《泉州講古》之《泉州祭十班習俗系列故事(五)》

泉州祭十班習俗系列故事(五)

根據郭清海的《泉州東門外琯頭“十班公媽”民間祭祀習俗和興衰原因回憶錄》改編

說刺桐傳奇,講泉州故事。觀眾朋友,頂一期咱講到祭十班從慘烈的歷史到逐步發展為一種重要的民間信仰,這個過程既是正義的傳承,又閣是保家衛國的見證。

也是血脈延續的紐帶。2007年與2016年,“祭十班習俗”被列為泉州市第一批與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除了歷史原因已經消失的2個鄉里以外,其他目前還存在的8個村莊每年都依然還保留輪祭的習俗,所稱八年一祭

泉州廣播電視臺《泉州講古》之《泉州祭十班習俗系列故事(五)》

咱講到村民在公墓之上起了一間約八九尺見方的小廟,稱為“琯頭十班公媽廟”,此墓廟用來供奉“十班公媽”神靈。但是隨著朝更代迭,這座墓廟屢次毀廢重建,後來,順應洛江城區建設的需要,新的墓廟遷至萬安的巖仔山。

泉州廣播電視臺《泉州講古》之《泉州祭十班習俗系列故事(五)》

但無管怎樣變,每年一到“十班公媽”祭祀日,這十個鄉里的民眾都過是村民相招做一下,成群結隊肩擔“神籃”內面裝有豐盛祭品,自發來祭奠“十班公媽”,逐年過是安呢,雷打不動。即使是“文革”破“四舊”期間,“十班公媽”的古蹟遭受到嚴重破壞。

泉州廣播電視臺《泉州講古》之《泉州祭十班習俗系列故事(五)》

“十班公媽廟”被拆除剷平,就地起了一幢平屋,制止香客進入室內,並且不準村民在廟墓周邊,燒香、跪拜、磕頭,但是還是無法阻止民眾自發來祭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