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精準剖析藥企的四大痛點!

2019年,精準剖析藥企的四大痛點!

剛過去的2018年,對於藥企來說,日子不是很好過。

  • 國家公佈《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草案)》,監察法規定了對公職人員的嚴格監察。
  •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佈《關於開展反不正當競爭執法重點行動的公告〔2018年第4號〕》。公告提及將會對醫藥領域進行商業賄賂等的集中整治。
  • 實行國家稅務總局發佈的《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憑證管理辦法》,並指出,證據鏈(也即稅前扣除憑證)要求遵循真實、合法、有效的原則。
  • 國家衛健委、國家醫保局、市場總局、公安部、等九部委聯合印發《2018年糾正醫藥購銷領域和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專項治理工作要點》。
  • 娛樂圈掀起稅務整改風暴,國家稅務總局部署開展規範影視行業稅收秩序工作。各行業都受到波及,稅收領域進行巨大的規範化改革,醫藥企業如履薄冰。
  • 4+7城市藥品集中採購試點開標,中選25個品種藥價平均降幅52%,最高降幅達96%,其中22個為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仿製藥,3個原研藥品。

以上的樁樁件件都使藥企發展愈加艱難,而2019年才剛開始,國務院辦公廳就正式發佈了《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試點方案的通知》,將帶量採購正式落地。誰都不知道,哪一次的政策會成為壓垮藥企的最後一根稻草。

日子就算再難也還是要過,藥企現在究竟有哪些痛點?該如何解決問題?Dr.2總結了四點,供醫藥行業朋友們一起探討。

1.市場開拓的痛點

帶量採購後,大量藥企產品無法進院,很多產品的銷量會直接歸零。即使進入集採,也可能是負毛利中標,售價降到最低,極大地壓縮市場推廣費用。因此不管集採是否中標,對藥企來說都是兩難,藥企急需通過多渠道的方式開拓市場,獲得更多產品銷售。

對藥企來說,有兩個需要思考的問題:

①如何新增醫院或新增零售市場的開拓?

②如何對存量醫院和原來市場進行潛力挖掘?

2.地區市場管理的痛點

無論是代理商還是直營代表,原來的營銷方式均以銷量考核和費用回扣為主,中央市場部對各區域市場代理商和醫藥代表的有效管理不足,中央市場部的很多決定和活動,下面根本不理不睬,我行我素, 整體的學術性活動開展也非常困難。

受到目前的合規政策與證據鏈監管的影響,傳統的營銷模式不斷受到挑戰,打擊商業賄賂的力度越來越大,且在兩票制以及帶量採購後,企業被迫降低綜合成本,進行學術營銷。未來必須要樹立中央市場部的權威,執行各種活動,並獲得各區域的配合。

藥企需要考慮以下兩個問題:

①在新推廣形勢下,中央市場部如何加強對各地市場的控制?

②如何形成新的營銷模式,用於簡便有效管理學術推廣的證據鏈,並高效地進行數據考核?

2019年,精準剖析藥企的四大痛點!

3.低成本營銷的痛點

隨著國家反商業賄賂、兩票制、醫藥代表管理制度等政策的不斷出臺和完善,醫藥代表進院越來越難。在4+7帶量採購模式下,中標產品的極低售價使得藥企必須大幅度壓縮市場營銷費用,醫藥代表會被大批量裁員;非中標產品或者中標產品的跨品類競品,由於無法進院銷量會銳減,也要被迫跟隨削減推廣費用,並對醫藥代表進行規模裁員……

在這樣的背景下,藥企需要思考這些問題:

①藥企如何進行低成本營銷?

②如何前期佈局以應對帶量採購?

③如何為處方外流做準備?

4.醫生管理的痛點

受制於市場費用的縮減和政策的收緊,藥企需要大幅度節約成本,無法再進行帶金銷售,醫藥代表也將被批量裁員,但藥企依舊需要加強加強對醫生的管理,讓患者獲益,讓銷量提升。同時,隨著分級診療政策的推進,藥企產品需要下沉到三四五線城市或基層,反而需要覆蓋更多的醫生。

一方面需要裁員,一方面又需要更多人手去管理醫生,對藥企來說,是相互矛盾的兩難境地。對此,藥企需要思考這些問題:

①如何通過學術合規的方式與醫生維持更穩當更長期的關係?

②如何通過醫生更好地服務患者、提升患者滿意度、提高患教質量和觸達效率,最終提升品牌形象和銷量?

2019年,精準剖析藥企的四大痛點!

想要完美解決以上的藥企四個痛點和相關問題的朋友,可以與作者Dr.2聯繫(微信號:medicool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