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冠中代表作《雙燕》1.66億

2018年12月6日晚,北京保利2018秋拍“現當代藝術夜場”在北京四季酒店舉槌。全場最重要拍品——吳冠中1988年以彩墨創作的《雙燕》和1994年以油畫創作的《雙燕》相聚一堂,並先後以諮詢價形式上拍。

其中,率先出場的紙本彩墨《雙燕》以4000萬起拍,4700萬元落槌,加佣金5405萬元成交。其後油畫《雙燕》以7500萬起拍,9800萬元落槌,加佣金1.127億元成交,一躍位居吳冠中個人油畫拍賣紀錄第二名,為國內2018第一件過億油畫。吳冠中一生最具代表性的《雙燕》雙壁共拍出1.6675億元。

吳冠中代表作《雙燕》1.66億

吳冠中 水墨《雙燕》紙本設色 69x137cm 1988年

成交價:5405萬元


吳冠中代表作《雙燕》1.66億

吳冠中 油畫《雙燕》 69x140cm 1994年作

成交價:1.127億元

在吳冠中眾多以“江南水鄉”為母題的作品中,1988年創作的紙本《雙燕》和1994年再次創作的油畫版《雙燕》,應是他最得意的作品。正如吳冠中在《雙燕》一文中所寫道的:“我一輩子斷斷續續總在畫江南,在眾多江南題材的作品中,甚至在我的全部作品中,我認為最突出、最具代表性的是《雙燕》。”

吳冠中代表作《雙燕》1.66億

1981年 吳冠中在家鄉宜興寫生

吳冠中代表作《雙燕》1.66億

吳冠中 《寧波水鄉》 素描寫生 1980年作

1988年,吳冠中最先將典型的江南民居印象納入自己的畫面之中,這也是他最為熱衷的意象。畫中,吳冠中呈現出色調素雅的江南民居之外,虯曲蒼勁、枝葉茂密的古樹,水平如鏡的水面,以及自由隨意、展翅翱翔的雙燕,經由幾何形的平面分割和再度組合,橫向長線、白色色塊與縱向短促的黑色色塊之間形成強烈的對照關係。加之中國水墨的墨分五彩、深淺轉折,吳冠中在紙本水墨版的《雙燕》中完美地傳達出“具象”與“抽象”,“意境”與“意味”之間的高度默契與平衡,繼而在增加作品本身“東方意境”與“筆墨情趣”的同時,更為清晰地注入了源自西方的“形式構成”與“造型因素”,從而最終傳達出一種對於南方水景的濃厚深情。

吳冠中代表作《雙燕》1.66億


根據吳冠中敘述考證,《雙燕》的原型極有可能就是寧波的花嶼袁宅,這張老照片便是佐證。如今,袁宅已改建成寧波茶文化博物院。

吳冠中曾寫到:“《雙燕》明確地表達了東方情思,即使雙燕飛去,鄉情依然。橫與直、黑與白的對比美在《雙燕》中獲得成功後,便成為長留我心頭的藝術眼目,如1988年的《秋瑾故居》(畫外話:忠魂何處,故居似黑漆棺材,生生燕語明如剪)。再至1996年,作《憶江南》,只剩了幾條橫線與幾個黑點(往事漸杳,雙燕飛了),都屬《雙燕》的嫡系。”

吳冠中代表作《雙燕》1.66億

吳冠中 《秋瑾故居》 布面油畫 2002 年作

北京保利2011 年秋拍 Lot 0380 成交價:7475萬元

由於對這一題材的心心念念,在紙本基礎上,吳冠中又於1994年創作了《雙燕》的油畫版本。在油畫《雙燕》中,依舊是江南一角沈靜怡然、幽遠綿長的景象,白牆灰瓦的徽派建築,清澈如鏡的湖面,刻意留白的天空,飽經風霜、凝酥半面的古樹,以及悠然自得、自由翱翔的雙燕點綴其中。在諸多物象的組合和溼潤雅緻氣息的傳達之下,吳冠中飽含詩意地傳達出他對故土的切切深情和無盡眷戀。在此畫中,一切都與水墨媒介的《雙燕》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但卻各有千秋,神采紛然。

與傳統的西方繪畫不同,油畫版《雙燕》顯得更為洗練,更為抱朴,更具有來自東方的審美特質;同時,也與中國的水墨不同,而擁有更多的筆觸意味與更為豐富的畫面細節,凸顯了油畫媒介本身的魅力所在。因此,油畫版《雙燕》無疑成為一個珍貴的樣本,與1988年創作的水墨版《雙燕》一起,共同見證了吳冠中吳冠中於東西方不同語言、不同趣味之間的“各取所需”與“堅守自我”。

兩件《雙燕》的創作一方面乃是源自吳冠中吳冠中作為藝術家對於所繪客體的超常敏感與獨特感知,同時更是畫家對於多種景色所採取的“雜糅共生”的工作方法。正如畫家1962年在《美術》雜誌上發表的《談風景畫》一文中所提及的關於“對景寫生”的見解:“寫生只是單純地對景描繪,儘管東南西北到處跑,我感到跑遍天下也畫不出好風景來,因為物景新而畫面意境未必就新”。吳冠中能夠在面對靜雅迷鄉的多種江南風光中提煉出一種充滿詩意且具永恆意味的動人意境,繼而展現出不同媒介營造之下,不同江南風景的魅力。而畫家最終的靈感源頭和創作動機,都離不開其對於江南的無盡鄉愁,正如吳冠中所言:“畫不盡江南村鎮,都緣鄉情,因此我的許多畫面上出現了許多白牆黑瓦的江南民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