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2018年報裡的中國事務

特斯拉2018年報裡的中國事務


○特斯拉上海工廠的投資主要來自上海金融機構;

○上海工廠能否如期投產面臨一些不確定因素,2019年底,國產化的只有Model 3的部分裝飾件(certain trims);

○2018年特斯拉在華營收額同比下滑15.4%,中國業務貢獻率由17%大跌至8%……

2月19日,特斯拉發佈了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的2018年年報(10-K表,下稱特斯拉年報),對公司的經營情況、產品規劃和潛質風險等予以說明。年報中,特斯拉在華業務和上海工廠的信息也有披露。

我們梳理了特斯拉年報中,和中國事務相關的內容,給大家參考。

1

上海建廠錢從哪來?

少數自付+多數貸款

2018年10月17,特斯拉宣佈,以9.73億元摘得上海臨港裝備產業區一塊864885平方米的工業用地;2019年1月7日,特斯拉上海工廠破土動工。

特斯拉CEO馬斯克透露,上海工廠需要約2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8億元)投資。這筆錢出自哪裡?

自付?特斯拉可能沒有自掏腰包的實力。


特斯拉財報公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該公司淨虧損為9.76億美元。雖然虧損額同比減少了50.2%,但仍然很難負擔上海建廠的費用。

好在特斯拉並不需要過分為資金擔憂。

馬斯克曾表示,將在中國尋求資金來源建造上海工廠。特斯拉年報也確認,上海工廠的主要投資來自“中國本地的金融借貸”,除此之外,特斯拉也會對上海工廠進行“有限的直接投資”


特斯拉2018年報裡的中國事務

特斯拉上海工廠奠基

這筆“直接投資”,是特斯拉未來兩個財年50-60億美元資本支出的一部分。

特斯拉年報稱,未來兩年,特斯拉每年計劃支出大約25-30億美元,用於新產品規劃、繼續與合作伙伴生產電池、基礎設施建設和1號超級工廠(位於美國內華達州)、2號超級工廠(位於美國紐約)及上海超級工廠擴展。

據財新網報道,目前,特斯拉正以銀團形式尋求銀行貸款(銀團貸款,即兩家或兩家以上銀行基於相同貸款條件,依據同一貸款協議,按約定時間和比例,通過代理行向借款人提供本外幣貸款或授信業務),國內多家銀行機構都在積極爭取中標。

另外,對於特斯拉來華建廠這樣的項目,中國各地方爭相開出優惠條件,無論是土地還是政策,都有優厚待遇。特斯拉還被中方視為

“中美關係穩定發展的推動者”。

目前看來,特斯拉在上海建廠,錢應該不是問題。

2

不差錢,差什麼?

特斯拉年報稱,雖然上海工廠已於2019年1月破土動工,但仍面臨一些不確定因素,包括尚未獲得管理許可、供應鏈緊張、生產設備安裝進度和正式投產能否如期推進無法確定。

這裡的“管理許可”,指的是通常說的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要獲得生產資質,特斯拉需要完成兩項工作:

第一,2019年1月10日,《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開始正式實施,按照該規定,汽車投資項目將全部

由中央核准轉為地方備案管理,即要獲得上海當地備案;

第二,符合投資條件的汽車投資項目通過地方備案後,還需進入工信部《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這才算走完了“管理許可”程序,獲得產品生產和銷售資質。

財新網援引一名上海市發改委官員的話稱,1月10日,特斯拉已經完成政府備案,成為上海市首家完成備案的新能源汽車企業。也就是說,下一步,只要獲得工信部准入,“管理許可”將不再是特斯拉上海建廠的不確定因素。

那麼,特斯拉年報中的其他幾項不確定因素如何體現?

3

供應鏈:

尋求打破獨家電池供應商局面

供應鏈緊張,是長久以來特斯拉產能不足的一大根源,也是上海工廠能否如期投產的不確定因素之一。

動力電池供應不穩,對特斯拉的影響尤為突出。

特斯拉財報指出,公司生產需要鋁、鋼、鈷、鋰、鎳和銅等原材料。市場環境和全球需求量波動都會對這些原材料的價格造成影響。只有擁有足夠的原材料供應渠道,才能滿足公司的生產需求。

在電芯供應體系方面,特斯拉財報稱,雖然可供選擇的電芯供應源還有幾家,但目前,特斯拉仍只有一家電芯供應商(松下)。特斯拉方面正在加緊工作,爭取將其他符合要求的電芯企業納入供應商體系。

2018年11月,馬斯克曾發佈一條推特稱,特斯拉上海工廠的電池生產將在中國本地進行,供應商很可能來自包括松下在內的幾家公司。


特斯拉2018年報裡的中國事務

馬斯克發推稱特斯拉上海工廠電池採自本地

不久,有傳聞稱,力神與特斯拉簽署了協議,將為其上海工廠供應電池。此事後被特斯拉否認。

以裝機電量計算,除了力神,國內圓柱動力電池的主要生產商還包括比克、國軒高科、遠東福斯特、智航新能源等。


再加上動力電池龍頭寧德時代,哪家國產企業還有希望成為特斯拉上海工廠的電池供應商?

答案可能不會太早公佈。原因之一是,2019年,特斯拉上海工廠或許不會涉及電池生產。

4

上海工廠造什麼?

先從“部分裝飾件”開始

按照此前的媒體報道,2019年下半年,特斯拉上海工廠將開始小規模投產。

從1月7日破土動工算起,特斯拉上海工廠要在不到12個月的時間內實現投產(即便是小規模),可謂神速

我們以新造車企業拜騰汽車的建廠速度為參照。

2017年1月,拜騰宣佈在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工廠,計劃在2019年6月之前,完成工廠建設和設備安裝,之後工廠將進行四次試製。到2019年10月,拜騰工廠一期預計實現年產10 萬輛的能力。

特斯拉2018年報裡的中國事務

拜騰南京工廠建設時間計劃表

也就是說,拜騰工廠的建設將耗時29個月。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即便政策為特斯拉建廠一路開綠燈,要實現2019年投產,也不科學。

不過,我們讀特斯拉財報發現,特斯拉上海工廠2019年要投產的並非整車,而是Model 3的“部分裝飾件”(certain trims)


也就是說,按照計劃,2019年,特斯拉在中國還無法完全實現本土化生產。達成國產之前,特斯拉在中國的營收仍靠進口車型支撐。但最近的進出口形勢,對特斯拉十分不利。

5

在華銷量下滑,關稅影響大

目前,中國是特斯拉在美國本土外的最大市場。

特斯拉年報公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特斯拉全球營收214.6億美元。

其中,美國市場營收148.71億美元,同比增長139%;排在第二位的中國營收額為17.57億美元,同比下降15.4%。2017年,在華業務對特斯拉全球營收的貢獻率為17%,2018年的貢獻率則跌到了8%。

特斯拉2018年報裡的中國事務

2018年特斯拉不同國家營收數據

特斯拉在華銷量下降,深受去年以來中美兩國關稅增長影響。

2018年6月,作為對美國對華部分進口商品加徵25%關稅的回應,中國商務部發布《關於對原產於美國的部分商品加徵關稅的公告》,決定對原產於美國的汽車等進口商品對等採取加徵關稅措施,稅率為25%。

該公告7月6日生效後,實際美國進口車的關稅增加為40%,特斯拉也在加徵關稅的車企之列。

特斯拉年報指出,受此影響,從美國出口到中國的特斯拉Model S和Model X價格提高,另外,由於特斯拉部分零部件來自中國,美國先期對華加徵關稅導致這些零部件成本上漲。雙重因素作用下,特斯拉在中國的銷量受到負面影響。

只有在中國建廠,才有可能緩解加徵關稅帶來的出口壓力,一定程度上避免美國本土生產受阻,以及特斯拉競爭力受到損害。

如果中美間的關稅問題不能得到有效解決,“消費者就有可能推遲購買特斯拉,或者選擇其他關稅較低,甚至沒有關稅的品牌”,特斯拉年報稱。(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