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畫故事】端莊的菩薩,為何衣著如此“前衛”

  菩薩為何穿吊帶露臍裝

  建於初唐時期的莫高窟第57窟,有一個動聽的名字:“美人窟。”在洞窟南壁,一位面容清秀、長眉細目的菩薩娉婷而立。菩薩身著“單肩吊帶”,瓔珞覆身,裸露的雙臂上還纏繞著透明披帛。

  在中國老百姓印象中,菩薩往往衣著端莊、不惹塵俗。其實,中國悠悠五千年的歷史不全是傳統保守,也曾有過唐代這樣的開放時期。唐代社會開放自由,在壁畫上就表現為身體外露部分較多。唐代經濟發達,貴族穿著講究,壁畫中層層疊疊、薄若蟬翼的紗衣,正是當時高超紡織技藝的反映。

  在印度,菩薩不著上衣,用瓔珞和飄帶進行裝飾。佛教進入中國以後,覺得不穿上衣不好,便用很寬的飄帶和僧祇支遮蔽身體。在第57窟中,“美人菩薩”身著的“單肩吊帶”就是掛左肩、繞右腋的僧祇支。

   美人如蓮 花開千年

  第57號洞窟中的菩薩像以工匠高超的繪畫技藝,獨特的宗教題材,千年來驚豔了世人。

  這身菩薩像為何被人們所稱讚、所喜愛呢?首先體現在整體的裝飾美。從頭頂上華麗的化佛寶冠,到脖子上精緻高貴的項鍊,再到下方繁華富麗附有絲質感的錦裙。當時的工匠運用瀝粉堆金的工藝手法跟優美的畫筆描繪出了一種唐代貴婦人的奢華美。

  其次體現在整體的造型美。畫面中菩薩的頭朝左邊微微傾斜,整個上半身跟下半身形成了一個很舒緩的扭捏姿態,整個人物很自然的擺出了一個S形的造型,表現出了一種女性的曲線美。

  另外體現在整體的神態美。通過畫面中微微下視的雙眼,我們可以感受到一種發自內心的親切感。同時配合手的造型,好像在用肢體語言傳遞著親人般的關懷。

   一千個人心裡有一千個菩薩形象

  莫高窟作為一座世界文化遺產,每一位慕名而來的遊客,拋開單純的佛教信仰,在看到這身菩薩像時,應該都有自己不同的感受。少年們看到也許會想起自己慈祥和藹的母親;青年們看到也許會想起自己心目中的戀人;白髮蒼蒼的婦人也許會追憶起自己年輕時美麗的容顏。或許一千個人心裡有一千個菩薩形象。

  這身菩薩像集美之大成,不由讓人想起了詩人徐志摩的一句詩詞:“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作者系敦煌研究院接待部講解員 葉常理


【敦煌壁畫故事】端莊的菩薩,為何衣著如此“前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