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軍甲等作戰旅,三野頭等主力師,粟裕大將親自帶出的以猛打猛衝猛追著稱的英雄勁旅


新四軍甲等作戰旅,三野頭等主力師,粟裕大將親自帶出的以猛打猛衝猛追著稱的英雄勁旅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3軍69師是一支具有紅軍基礎和傳統的老部隊,新四軍的甲等作戰旅,作風過硬,英模輩出,享有“勁旅雄師”之美譽。

粟裕大將親自帶出來的部隊

69師前身是1940年7月在江蘇江都由新四軍蘇皖支隊擴編成立的蘇北指揮部第3縱隊,司令員兼政委陶勇。1941年2月,3縱整編為新四軍第1師第3旅,旅長陶勇、政委劉先勝(後姬鵬飛),下轄第7、8、9團和南通獨立團,同年4月兼蘇中4分區。1944年12月,3旅免兼4分區,率第7團、特1團、特4團渡江南下,次年2月於浙江長興整編為蘇浙軍區第3縱隊,司令員陶勇、政委阮英平,下轄第7、8、9支隊。1945年11月於蘇北淮安改編為華中野戰軍第8縱隊,司令員兼政委陶勇,下轄第64、66、68、70、72團。

1946年5月,在江蘇如皋以8縱的4個團合編組建為華中野戰軍第1師第3旅,旅長彭德清、政委伍洪祥,下轄第7、8、9團。1947年2月,3旅于山東臨沂整編為華東野戰軍第4縱隊12師,師長彭德清(後賀敏學)、政委伍洪祥,下轄第34、35、36團。1949年2月,于山東嶧縣改番號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3軍69師,師長譚知耕、政委伍洪祥,原轄各團依次改稱第205、206、207團。

新四軍甲等作戰旅,三野頭等主力師,粟裕大將親自帶出的以猛打猛衝猛追著稱的英雄勁旅

◆69師首任師長陶勇將軍。

205團是紅軍團,主要前身為1935年2月成立的浙南紅軍挺進師(紅10軍團餘部編成)。抗戰初整編為新四軍2支隊4團,以後沿革為蘇皖支隊、蘇北指揮部3縱3團、新四軍1師3旅7團、蘇浙3縱7支隊、華中野8縱64團、1師3旅7團、華野4縱12師34團。該團為軍、師主力團,也是三野戰鬥力最強的步兵團之一。團隊歷史悠久,榮譽感強,作風勇猛硬朗,敢打硬仗,從不畏懼任何強大凶狠的敵人,擅長野戰條件下的攻防。紅色經典電影《柳堡的故事》的原型就出自該團。

206團前身是1938年春由愛國青年自發組織成立的崇明人民抗日自衛總隊,後接受我黨領導。1940年改番號為崇啟海常備旅、蘇北第4區第3旅。1941年2月,改編為新四軍1師3旅9團,同年7月與南通獨立團合編為南通警衛團。1944年2月,改番號為蘇中軍區特務第4團。以後沿革為蘇浙3縱8支隊、華中野8縱66團、1師3旅8團、華野4縱12師35團。該團也是軍、師主力團,基礎好,戰鬥力強,長於攻堅。

207團前身有兩部分,一是蘇浙軍區1分區獨1團,1945年11月改為華中野8縱70團;二是蘇浙軍區特務團和3縱特務團,1945年11月合編為華中野8縱72團。1946年5月,8縱改為1師,70團和72團合編為3旅9團。1947年2月,又改為華野4縱12師36團。該團戰鬥力亦強,表現良好。解放戰爭初期,首創“評定傷亡”經驗,後逐步發展為全軍普遍開展的“戰評運動”。渡江戰役時,因率先突破敵江防,被譽為“渡江先鋒團”。

新四軍甲等作戰旅,三野頭等主力師,粟裕大將親自帶出的以猛打猛衝猛追著稱的英雄勁旅

69師有著紅軍的光榮歷史和傳統,是一支以“三猛”(猛打、猛衝、猛追)、“三得”(打得、跑得、餓得)著稱的英雄勁旅,三野頭等主力師。在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後,堅持了南方三年游擊戰爭。抗戰時期,參加了郭村保衛戰、黃橋決戰、蘇中反清鄉、血戰夏家渡、車橋攻堅戰、耙齒凌遭遇戰、天目山反頑作戰等重要戰役戰鬥,共殲敵33000餘人,被新四軍軍部確定為甲等作戰旅,湧現出以“飛將軍”陳福田為代表的32名戰鬥英雄,7團(205團)被授予“老虎團”榮譽稱號。解放戰爭時期,該師參加了高郵、蘇中、魯南、萊蕪、孟良崮、豫東、淮海、渡江等重要戰役戰鬥,共殲敵53490人,俘敵少將以上將領37人,產生了“特等戰鬥英雄”袁金生、華東一級人民英雄李公然、張志友等一大批英雄模範。作為江南新四軍老部隊,69師作風勇猛,長於野戰攻防,戰鬥力很強。部隊整體文化水平高,接受能力強,指揮果斷靈活,特別善於總結經驗,無論是作戰、訓練、政工還是溶俘都有自己獨創的一套,產生過巨大的影響。

69師與共和國第一大將粟裕淵源極深,部隊基礎中就有粟裕曾任師長的浙南紅軍挺進師。黃橋決戰時,粟裕親自指揮3縱堅守戰鬥。1944年12月,他又親率3旅首批南下,發展蘇浙敵後根據地。1946年5月,華中野8縱擴編為1師,上升為軍級建制,粟裕兼任師長、政委,成為23軍歷史上首任軍長(政委)。69師是軍第一主力師,長期在粟裕的親自指揮下作戰,是其傑出戰略戰役思想的優秀實踐者。

蘇中戰役疾如風、猛如虎

1946年7月上旬,國民黨第1綏靖區司令官李默庵指揮5個整編師12萬人,分四路向我蘇中解放區如皋、海安大舉進犯。我華中野戰軍在粟裕、譚震林指揮下,決心集中主力16個團,乘敵全面進攻前夕,先發制人,首先向侵佔我宣家堡、泰興之敵發起攻擊,求殲由口岸、泰州來援之敵。部署1師攻擊宣家堡,6師攻擊泰興。

1師以主力第3旅主攻宣家堡,1旅負責堵援和截圍。宣家堡守敵為整編83師19旅56團,團長劉光宇,泰興守敵為19旅57團,團長鍾雄飛。該敵為蔣嫡系部隊,美械裝備,戰鬥力為進犯之敵最強。3旅於7月13日21時發起第一次攻擊,8團主攻,9團打援,7團預備隊。發起攻擊時發現敵情不準,原偵察為守敵1個營,現已增加到56團全部和19旅山炮營,我攻擊部署兵力分散,未能奏效。為了堅決完成任務,8團和9團1營於14日凌晨再度發起攻擊,部隊英勇頑強,突入宣家堡前沿,但因力量懸殊而撤回,部隊傷亡較大。

14日白天,3旅首長現場勘察,發現宣家堡西北角守敵防禦薄弱,白天還在趕修工事。遂決心以7團配屬師步兵炮、山炮3門,在西北角實施主攻,8團、9團分別在東、東南和西南助攻。黃昏時分,7團2、3營隱蔽接近敵前沿,突擊隊4連迅速排除障礙,越過河溝,接近敵堡,但被敵火力所阻。戰士劉正剛從側翼迂迴貼近敵堡,抓住正在射擊的機槍管,不顧雙手灼疼,使勁搖晃。另一名戰士乘機向堡內投手榴彈,將其打掉。2營迅速發起衝擊,突入敵前沿陣地。這時,8團、9團一部也相繼突破。敵頑強抵抗,我進展遲緩。3旅將預備隊全部投入,於15日凌晨3時發起總攻。各部相繼攻入街內,殲敵大部,殘敵向西南潰逃,被我全殲於運動中。這時,6師也基本殲滅泰興之敵。宣泰戰鬥勝利結束,我殲敵整83師19旅兩個團和旅屬山炮營及63旅1個營共3000餘人。3旅傷亡899人。

新四軍甲等作戰旅,三野頭等主力師,粟裕大將親自帶出的以猛打猛衝猛追著稱的英雄勁旅

◆蘇中戰役時,我3旅重機槍陣地。

此戰為蘇中戰役首戰,也是華中我軍在解放戰爭中迎擊蔣軍大舉進攻的第一個勝仗。因作戰對象是由美國教官訓練的、美械裝備的敵主力部隊,中央軍委對此戰極為關注。毛澤東親擬電文詢問:打的是否即整編第83師?該師消滅了多少?尚存多少?

敵人遭我打擊後,恃其兵力雄厚,按照原定計劃,繼續向如皋、海安進攻。整編49師主攻如皋,並連同黃橋整25師、泰州整83師夾擊我軍。粟裕決心迅速遠距離轉移兵力,立即調頭直插進犯如皋的敵49師側後,斷敵退路,將其聚殲在如皋東南地區。

3旅部隊經連續三晝夜行軍作戰,已相當疲勞。時值盛夏,個個汗流浹背。但他們仍以堅韌不拔的精神,連續行軍30多個小時,奔襲200多里,於17日晨進入戰區。敵人非常驕狂,萬沒想到,本欲斷我後路,卻反被我包圍。當日,3旅各團搜索攻擊,佔領了敵師部駐地田肚裡之外圍村莊。

7團3營距田肚裡最近,對敵威脅最大。19日10時,敵向3營反擊。我3營指戰員頑強堅守陣地,子彈打光了,就與敵人白刃搏鬥,打退多次反擊。下午,被圍之敵恐慌混亂,意欲突圍。3旅發現後,主動向敵發起攻擊,7團3營率先攻入敵師部,殲其大部,隨後猛插敵山炮營陣地,繳獲山野炮8門,俘敵近千人。在兄弟部隊配合下,將田肚裡之敵殲滅大部。此役,3旅共俘敵49師少將政訓處主任李照麟以下3398人,我傷亡704人。

新四軍甲等作戰旅,三野頭等主力師,粟裕大將親自帶出的以猛打猛衝猛追著稱的英雄勁旅

◆粟裕做蘇中作戰總結報告。

敵人佔領如皋、海安兩座空城後,認為我軍傷亡過大,無力再戰,遂分兵沿泰州、姜堰、海安、李堡及角斜至海邊建立東西防線。我軍決心乘敵立足未穩,攻殲李堡、角斜之敵,調動敵人,再殲敵於運動中。部署1師攻擊李堡。

8月10日晚,部隊急行軍進至李堡外圍。當時敵情為:海安的新7旅副旅長田從雲帶旅部及19團前來換防,因交接未妥,原駐防的105旅314團移駐李堡東面的楊家莊。敵人兵力增加了整整一倍!師首長決心趁敵換防混亂之際,立即發起攻擊。令3旅及1旅3團圍攻李堡,1旅另兩個團鉗制楊家莊。

3旅8團、9團(7團為預備隊)和1旅3團完成對李堡的包圍後,迅速發起攻擊。8團3營於午夜首先從西面衝過浮橋,突入街區與敵展開巷戰。9團在西北角以火炮摧毀敵橋頭堡後,也突入街內。拂曉前,1旅3團也攻擊得手。守敵雖然構築了一般工事,但接防剛到,摸不清情況,連電話都沒架設起來,猝不及防,一夜之間被我全殲,少將副旅長田從雲被我生俘。11日拂曉,9團1個營配屬1旅攻擊楊家莊,迫敵大部繳械投降。李堡戰鬥,3旅又俘敵1217人,自身傷亡261人。8團因率先突破李堡,受到1師表揚。

敵調整部署,加強點線防禦,企圖鞏固其佔領區。華中野戰軍首長決心發起丁堰、林梓戰鬥,打破敵清剿計劃。3旅奉命強攻丁堰。

新四軍甲等作戰旅,三野頭等主力師,粟裕大將親自帶出的以猛打猛衝猛追著稱的英雄勁旅

◆華野司令部關於攻擊丁堰、林梓之敵的作戰命令。

丁堰是個交通要點,守敵為交警第7總隊,約1300餘人,全部美械裝備。當該敵受到攻擊時,自恃火力強大,跟李默庵通話報告時還滿不在乎。8月21日夜,3旅第7、8團同時從東北、西北迅速突破敵陣地,發揚近戰、夜戰的特長,連續攻擊,勇猛穿插,逐巷逐堡地消滅敵人。7團9連連排幹部全部傷亡,7班長陶如生挺身而出,指揮全連剩下的30餘人,用92步兵炮在30米左右抵近射擊,在友鄰連隊配合下,攻佔了敵核心陣地。激戰至22日7時許,守敵大部被殲。逃跑殘敵被9團截殲。攻克丁堰,3旅斃俘敵少將總隊長以下825人,我傷亡448人。

丁堰、林梓戰鬥後,敵將駐黃橋的整69師99旅東調如皋,並以如皋的187旅西出接應。我就勢西進,如皋之敵在如黃公路加力地區與我3旅8團2營遭遇,3旅集中兵力於23日晚將敵分割成兩塊,採取先打弱敵、後打強敵、各個殲滅的戰法,在友鄰部隊配合下,奮勇出擊,於24日上午10時將敵大部殲滅,俘敵數百名,並擊落敵機1架。

至此,蘇中之敵被殲已達5萬餘人,取得了重大勝利。3旅作為1師主力,參加了蘇中戰役中的五戰,連戰皆捷,共殲敵9000餘人,其中俘敵6090人。

強攻520,直上孟良崮

1947年5月中旬,華東野戰軍發起孟良崮戰役。4縱與9縱為正面出擊,4縱兵分兩路,以10師為右路,以12師為左路,對敵據守之馬山、新興、石旺崖等陣地展開攻擊。

孟良崮群山位於山東蒙陰東南25公里處,主峰為610高地(即孟良崮),向西北延伸為600及兩個540高地。至西北端為520、330高地;東南與蘆山、萬泉山相連接,全長近10公里。該區山峰陡峭,多岩石,無水少木。

5月13日,戰役發起。12師以34團攻佔馬山,以35團攻佔佛山,以36團攻佔上高湖。由於敵人佔據有利地形,火力異常猛烈,我各團一夜苦戰均未得手。34團在攻馬山時,低估了守敵兵力,致使1營1連突擊隊18名戰士全部犧牲,1連正、副連長臨陣投敵,全團深感窩囊。正當調整好部署準備再攻馬山時,14日拂曉,守敵51旅部隊向孟良崮山區收縮。34團攢了一大口怒氣,發誓要在後面的戰鬥中一雪恥辱,堅決消滅整編74師。

新四軍甲等作戰旅,三野頭等主力師,粟裕大將親自帶出的以猛打猛衝猛追著稱的英雄勁旅

◆12師部隊向孟良崮疾進。

敵撤退後,12師即全線出擊,經馬山、三角山進至新興、唐家峪、當陽,逼近540高地。至15日晨,與友鄰部隊將敵整編74師緊緊包圍於孟良崮、蘆山地區。敵三萬人馬蝟集在不足5平方公里的山區,處境狼狽,但仍做困獸之鬥。

敵重兵來援,情況危急,華野前委一面命令各阻擊部隊堅決阻援,一面命令各主攻部隊加速猛攻,不惜任何代價,迅速、堅決、徹底消滅敵74師。

15日黃昏,總攻開始。12師以36團3營首先奪取了330高地。隨即,又以34團由東北、31團(臨時配屬)由北為主攻,以36團兩個營由西、西北為助攻,在4縱山炮營及本師全部火炮支援下,向520高地發起攻擊。

該高地是防守孟良崮的門戶,形似饅頭,上面有一條石頭砌成的石圩,如一條巨蟒纏在崮下。在石圩後,輕重機槍一挺挨著一挺瘋狂向山下掃射。照明彈掛在半空,把山上山下照得雪亮。敵51旅旅長親自鎮守,守軍憑藉有利地形,居高臨下,拼死抵抗。我各攻擊分隊就在如此險惡的情況下,一次又一次地英勇衝擊。

主攻34團以特務連攻佔無名高地,奪取了攻擊520高地的落腳點。敵在炮火掩護下,以整排、整連的兵力反擊。特務連的戰士將敵屍堆積起來作為掩體,英勇還擊。副連長、戰鬥英雄張龍駒負傷後堅持指揮戰鬥,當最後一群敵人衝上來時,拉響手榴彈與敵同歸於盡。該連傷亡很大,僅剩30餘人。

新四軍甲等作戰旅,三野頭等主力師,粟裕大將親自帶出的以猛打猛衝猛追著稱的英雄勁旅

◆1947年,粟裕任華東野戰軍副司令員(左二)時,與司令員兼政委陳毅(左一)等在孟良崮戰場觀察地形。

16日1時,衝鋒號吹響,34團特務連戰士如離弦之箭,從無名高地山樑向敵人直插過去,5連和6連的指戰員個個像爬山虎,順著陡峭的崮壁衝向高地。守敵瘋狂傾洩彈雨,衝擊分隊中不斷有人倒下,到處是火光和爆炸聲。34團副團長秦鏡也抱起一挺輕機槍猛掃反擊之敵,掩護突擊隊前進。天將破曉,34團集中全團輕重機槍、迫擊炮、擲彈筒轟擊520高地石圩。特務連、5連、6連在團首長死命令下趁敵火力被我壓制的瞬間,發起最後的強攻,一舉突入敵陣地,展開近戰搏鬥。6連連長周錫康壯烈犧牲,倒在突破口。34團1營和3營也迅速上山,與反擊之敵展開激戰。這時,友鄰部隊也從東北側衝了上來。520高地守敵終於支撐不住,我殲其一個團大部,殘敵向西540高地逃竄。

16日14時,12師34團協同友鄰部隊攻佔了東540高地,又與36團由西向東協同友鄰猛攻600高地。激戰至16時,600、610高地均被我軍佔領,並搜剿殲滅了位於兩高地之間谷地的7000餘殘敵,一直打到敵師長張靈甫指揮部所在的山洞。

孟良崮戰役勝利結束,我軍全殲敵五大主力之首整編第74師及83師1個團共3.2萬餘人,擊斃中將師長張靈甫。12師取得較大戰果,俘敵1157人,自身傷亡606人,豐富了山地作戰的經驗,改善了裝備,提高了戰鬥力。

淮海戰役殲敵2.1萬

1948年11月初,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聯手發起了震驚世界的大決戰——淮海戰役,將國民黨軍精銳主力盡殲江北,12師在華野4縱編成內參加了戰役的全過程。

11月6日,戰役發起。4縱12師以35團並配屬縱隊警衛營於7日晚攻佔邳縣。敵黃伯韜兵團主力在7日凌晨由新安鎮向徐州撤退,8日渡過運河。4縱任務在攻佔邳縣後由面西阻援改為面西突擊,參加圍殲黃兵團。8日黃昏,12師一舉佔領運河車站,控制了運河鐵橋。9日晚,全師渡過運河,向西南攻擊前進,11日拂曉攻佔敵前哨陣地陳莊,與兄弟部隊一起將黃兵團主力圍困在以碾莊圩為中心的狹小地區。

百里追殲後,12師部隊不待休息,立即向敵佔村落髮起猛烈進攻。34團奉命歸11師指揮,協同32團,於13日18時,向碾莊圩西北的秦家樓發起衝擊。該地區由王臺子、李臺子、張臺子組成,四周設有三道鹿砦和近百個地堡,守敵為主力25軍1個團,兵力集中,工事堅固。34團以2、3營和特務連先向王臺子發起攻擊。5連班長吳國友使用連續爆破,為突擊隊打開道路。特務連以勇猛動作突破前沿,越過圍牆,殺入縱深。2營、3營及32團一部從三個方向突入,與敵反覆衝殺,連續攻擊交替前進,至14日零時20分全部攻佔王臺子,殲敵一個多營。34團此時傷亡很大,建制已亂。12師令該團鞏固陣地,調36團1個營加強。當天清晨,敵從張臺子向我反擊,均被打退。34團等部趁敵潰退混亂之際,勇猛出擊,一舉攻佔張臺子。黃昏時,又攻佔了李臺子,殲敵約兩個營,秦家樓被我全部佔領。

新四軍甲等作戰旅,三野頭等主力師,粟裕大將親自帶出的以猛打猛衝猛追著稱的英雄勁旅

◆粟裕主持研究淮海作戰方案。右起:陳士榘、張震、粟裕。

16日,12師又開始攻殲大牙莊守敵。35團於17日夜,首先突入敵核心陣地,激戰至次日凌晨,全殲敵108師師部和324團等部。35團9連排長、特等功臣李公然在突破戰鬥中連續拼死15個敵人,身負7處重傷,壯烈犧牲。

19日拂曉,35團附縱隊警衛營攻擊小牙莊得手,全殲守敵100軍軍部及其他殘敵1800餘人。上午7時,碾莊圩敵人向小牙莊反擊。36團與友鄰向敵兩翼奮勇出擊,俘敵1500餘人。20日拂曉,碾莊圩被友鄰攻佔後,有2000餘殘敵向北竄入尤家湖。華野特縱支援4輛坦克給12師,指戰員情緒空前高漲。當日17時,34團在我坦克火力直接掩護下,9連率先打開突破口,一舉突入村內,戰至19時30分,我軍將尤家湖守敵全部殲滅。22日,黃兵團殘部突圍未成,遭我圍殲。34團在戰鬥中俘敵64軍中將軍長劉鎮湘。

淮海戰役第二階段中,12師隨縱隊追殲逃敵,長途奔襲,晝夜兼程130公里,與友鄰部隊一起將南逃的杜聿明集團包圍在蕭縣、永城間的陳官莊地區,並向敵外圍據點崔閣、陶莊、吳莊、楊李莊發起攻擊,俘敵1200餘人。杜集團成了“甕中之鱉”,12月16日起,12師除加強對敵圍困封鎖外,進行了20天的戰場休整。

新四軍甲等作戰旅,三野頭等主力師,粟裕大將親自帶出的以猛打猛衝猛追著稱的英雄勁旅

◆12師部隊攻入陳官莊,俘虜大批敵人。

1949年1月6日,12師參加對陳官莊之敵的總攻。首先解決了敵重兵固守的魯老家據點。7日夜,敵李彌兵團開始動搖,12師展開猛攻,至8日拂曉,連克秋莊、朱莊、孫莊等陣地。是夜,又包圍了崔莊。9日下午,崔莊守敵42師殘部2000餘人,在我強大軍政攻勢下,由師長伍子敬率領向我34團投降。35團此時也向敵心臟猛插,迅速突破羅河堤。該團2營4連前衛排副排長郭玉貴膽大心細,率20人勇猛穿插時,在陳官莊右側一舉突入敵軍官團團部,擊斃敵團長,逼敵副團長下令400餘人投降,我無一傷亡。2營各連也相繼衝入陳官莊,協同友鄰佔領了敵“剿總”前進指揮部。杜聿明化裝潛逃,後被我11師生俘。在攻佔陳官莊的同時,35團主力和10師28團也攻佔了李彌兵團司令部陳莊,繳獲部分汽車、火炮和坦克,俘敵萬餘人。10日拂曉,杜集團全線瓦解,12師同友鄰一起殲滅了負隅頑抗的敵第5軍殘部。

淮海戰役勝利結束,12師共俘敵21396人,繳獲各種槍炮7652件,汽車106輛,電臺56部。戰鬥過程中,12師認真貫徹“即俘即補”、“邊打邊整”的原則,在部隊傷亡較大的情況下,仍能保持強大的作戰能力。戰前,12師有7697人,戰役中傷亡3830人。戰後,12師擁有10505人。

渡江先鋒,傳檄江南

1949年3月上旬,69師隨23軍從魯南抵達江蘇泰州地區集結,劃歸10兵團指揮,進行渡江戰役準備。師黨委首先抓好部隊的思想工作,反覆進行說服教育,激發廣大指戰員的政治責任感。同時認真研究長江水情,團結船工,改造漁船,紮紮實實地開展練兵。

4月10日,23軍下達作戰任務,以69師和67師為渡江第一梯隊,以207團和200團為渡江突擊團,向烏泥港、王坍港實施主要突擊,登岸後迅速向丹陽方向發展進攻。69師對面沿江守敵是54軍8師和21軍293師的部隊,展開於天生港、王坍港、利港一線,依託江堤構築了堅固工事。

我軍決心以偷渡和強渡相結合的手段,在天生港以東登陸,建立灘頭陣地,奪取王坍港,消滅兩側敵人,堅決打退敵人的反撲,掩護後續部隊過江,並向左翼友鄰第28軍靠攏。全師部隊按照207團(配屬師炮兵)、205團和師指、206團和師後勤的次序分成三個梯隊。

207團作為突擊團,渡江準備工作尤為細緻。他們把作戰中可能遇到的問題都擺出來,群策群力,反覆研究試驗,形成了“半帆待命”的方案,並採取“以繩傳令”的辦法,解決了由團到營、到連、到每條船迅速傳達命令的問題。

4月21日,毛澤東主席和朱德總司令發佈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成為所有參戰人員的共同口號。

新四軍甲等作戰旅,三野頭等主力師,粟裕大將親自帶出的以猛打猛衝猛追著稱的英雄勁旅

◆1949年4月,69師部隊參加渡江戰役。

當日19時30分,207團團長楊紹良一聲令下,值班參謀拉倒繩索,各營、連、班得到命令,早已憋足了勁的戰士們,用手中的木杆猛力撐船。參謀長袁俊率第一梯隊1、3營的幾十條戰船像離弦的箭一樣衝向南岸。只用了20分鐘,突擊營就從王坍港兩側順利登陸。當我軍突擊隊員衝進碉堡時,有的敵人連酒杯、麻將牌還沒來得及放下,就做了俘虜。19時50分,突擊營發出登陸成功的信號。接著,各炮兵群按預定火力計劃,進行猛烈的壓制射擊。後續部隊迅速跟渡。207團僅用一個半小時就全部登上對岸,攻佔了王坍港。二梯隊2營5連1排搭乘的71號戰船勇往直前,航行到王坍港東側時,遭敵火力射擊,傷亡20餘人。他們以壓倒一切敵人的英雄氣概,頑強戰鬥。船還沒靠岸,全排剩下的13人爭先跳水搶灘登陸。衝擊中,排長犧牲,1班長王永根挺身而出代理指揮,一舉衝進敵堡,殲敵一個連,鞏固了灘頭陣地,保障了後續部隊登陸。戰後,該排被授予“渡江英雄排‘七十一號’戰船”稱號。

是夜23時,69師1.2萬餘人,全部登陸完畢,僅傷亡50餘人。與此同時,友鄰67師200團也在烏泥港登陸成功。國民黨軍苦心經營的長江防線,一夜之間土崩瓦解。

4月22日晨,已佔領橫土鎮的205團擊退了敵291師的反擊,保障了主力部隊的行動。69師乘敵混亂之機,積極擴展攻勢。23日晨,奉命由小新橋向金壇進擊,堵殲潰逃之敵。24日拂曉,205團、206團攻佔金壇,殲敵51軍後衛一部200餘人。15時,部隊不顧小股敵人的騷擾,一路兼程南進,直指溧陽。在水風橋附近,師作戰參謀高翔帶兩名偵察員找船時誤入敵營,他機智靈活地對敵人發動政治攻勢,迫敵談判,招降殘敵副師長以下700餘人。

前衛206團1營於25日下午抵達溧陽城郊,利用敵人混亂無序,改換敵人裝束,冒充敵28軍掩護部隊,賺開城門,突然展開猛烈攻擊,一舉殲守敵一個團。

當夜,69師全部進入溧陽城並於次日拂曉前以206團、207團佔領城西各山頭,切斷寧杭公路。205團沿公路向西前出2公里準備出擊。26日上午,由南京東逃之敵至我阻擊陣地前,被我各團攔截殲滅。至下午16時,69師已俘敵9000餘人,繳獲汽車100餘輛。

4月30日,69師向杭州方向繼續追擊。5月3日隨友鄰部隊進駐杭州,勝利結束渡江戰役第一階段的作戰。是役,69師以傷亡306人的微小代價,殲敵54軍、21軍、51軍、28軍、交通警察等各一部,共斃敵559人,俘敵10193人。

北疆雄師鑄輝煌

1952年9月,69師改為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入朝參戰。先後參加了守衛東海岸和驛谷川南北兩岸陣地防禦作戰。1958年3月,69師回國。1964年1月,擔負全國戰備值班任務。1969年11月,成為我軍駐防最北的甲種步兵師,地位非常。在此期間,69師圓滿完成了軍事訓練、戰備執勤、國防施工、搶險救災和支援地方經濟建設等各項任務,部隊建設全面發展。

1985年全軍整編,該師保留並執行北方甲種摩托化步兵師編制,增編坦克團和高炮團。1987年7月,師屬“老虎團”2營被中央軍委授予“大興安嶺撲火英雄營”榮譽稱號。1990年3月,江澤民同志在駐哈“老虎團”為某集團軍題詞:“老一輩馳騁華東堪稱勁旅,新一代駐守北疆誓作雄師”。1992年11月,參加“921”實兵檢驗性演習,獲得圓滿成功。1993年2月,師炮兵團參謀長蘇寧(烈士)被中央軍委授予“獻身國防現代化的模範幹部”榮譽稱號,現為我軍8位掛像英模之一。1998年夏季,參加松花江抗洪搶險,“老虎團”被中央軍委授予“抗洪搶險模範團”榮譽稱號。

新四軍甲等作戰旅,三野頭等主力師,粟裕大將親自帶出的以猛打猛衝猛追著稱的英雄勁旅

◆1990年3月,江澤民視察69師部隊。

1998年9月和2003年10月,該師經兩次體制編制調整,已濃縮原23軍各部隊精華,被稱為“小23軍”。2009年6月,胡錦濤同志來到蘇寧生前所在炮兵團視察,勉勵戰士們嚴格訓練、科學訓練,在訓練中砥礪思想作風,提高技術戰術水平,練就過硬本領。

在漫長的征程中,69師及其前身部隊產生了一大批優秀將領和高級領導,其歷任主官中就有著名戰將、海軍副司令員陶勇中將、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姬鵬飛、交通部部長彭德清、軍事科學院副院長譚知耕少將、國防大學副校長袁俊中將、何道泉中將、南京軍區政委傅奎清中將、總政治部副主任周文元中將、“大鬍子師長”吳長富少將等。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黨史博採微信公眾號:dangshiboca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