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瘡?冷過敏?特殊輸血案例引發的反思

病例簡介

患者,女,34歲,因“停經3個月餘,發現前置胎盤10天,要求終止妊娠”於2018年10月30日11:10以“完全性前置胎盤,3月妊娠,瘢痕子宮”入婦科。

術後以“完全性前置胎盤,胎盤植入,失血性休克”轉入重症醫學科繼續治療。

患者入室時,神志清,寒顫貌,腹部刀口敷料覆蓋,帶一根腹腔引流管。入室後患者自述冷,測體溫35℃,立即予三床被子保暖。入室後繼續予以補充紅細胞、血漿、抗炎、補液等對症治療並密切關注患者病情變化。

病人怎麼了?眾說紛紜

15:35患者寒顫症狀稍微減輕,測體溫35.2℃,遵醫囑給予A+紅細胞2u靜脈點滴,滴速20d/min,輸血器為手術室帶入。

15:40掀開下肢被子,予患者行導尿管雙固定,突然發現患者雙下肢散在皮疹,其中右下肢見一2*3cm皮丘,中間發白,周圍有紅暈,病人怎麼了?

壓瘡?冷過敏?特殊輸血案例引發的反思

壓瘡?冷過敏?特殊輸血案例引發的反思

護士A立即通知護士長:“護士長快來看一下,與手術室交接時沒注意,是不是壓得時間長形成壓瘡了?”

護士B:“患者入室時冷的厲害,是不是對冷過敏身上起皮疹啊?”

護士C(責任護士):“不對啊,剛輸上血,才五分鐘,滴速也調的很慢啊,應該不會是輸血反應吧?但也有可能是,立即通知醫生看一下吧。”

護士長及醫生及時趕到患者床旁,護士長看了一下,說:“這個不是壓瘡,她的手術應該也壓不到大腿內側”。

醫生說:“這應該是個輸血過敏反應,先暫停輸血,準備好用藥。”

責任護士立即給予暫停輸血,保留靜脈通道,更換輸液器,給予生理鹽水靜脈點滴,15:42遵醫囑給予地塞米松10mg靜脈入管,15:43遵醫囑給予異丙嗪50mg im,15:45遵醫囑給予5%GS50ml+葡萄糖酸鈣注射液20ml靜脈點滴。半小時後患者皮疹稍微減輕。通知醫師,遵醫囑更換輸血器繼續給予靜脈輸血。

醫師意予患者行哌拉西林舒巴坦抗炎對症支持治療,醫囑予青黴素皮試,為更好的觀察患者輸血反應及青黴素皮試,責任護士經請示醫師後,決定輸完紅細胞無不良反應後再給予青黴素皮試,以便更好的觀察。

轉歸

17:20紅細胞通暢滴完,無不良反應,生理鹽水衝管。17:30遵醫囑給予青黴素皮試。17:50青黴素皮試陰性。18:00遵醫囑給予哌拉西林舒巴坦抗炎治療,無不良反應。

分享理由

輸血是指將血液通過靜脈輸注給病人的一種治療方法,在臨床上應用廣泛,但輸血也可引起不良反應,有時甚至非常嚴重,帶來了一定危險性。

過敏反應是最常見的輸血不良反應之一,一般發生於輸血開始數分鐘後,也可發生於輸血中或輸血後,對於既往發生過敏反應的輸血患者,參考臨床表現比較容易做出診斷,對於特殊病例需要綜合分析,以避免誤診。

反思總結

1. 輸血過敏反應臨床表現多樣,護士認識不到位。

輕度過敏反應表現為全身皮膚瘙癢、紅斑、血管神經性水腫等,重度過敏反應可出現支氣管痙攣、喉頭黏膜水腫、呼吸困難、哮喘,更嚴重者出現過敏性休克。

該患者表現為蕁麻疹,為輕度的過敏反應。患者發生過敏反應後,部分護士考慮片面化,分不清輕重緩急,對該現象的認識不是很到位,若是很嚴重的過敏反應會耽誤患者搶救。

2. 患者為連續大量輸血,沒有預防用藥。

患者第一次手術共輸紅細胞6u,新鮮血漿600ml,凝血酶原複合物200iu,第二次手術共輸紅細胞2u,新鮮血漿約600ml,冷沉澱4u。術後轉入我科後繼續給予輸紅細胞及血漿對症支持治療,屬於連續性輸血,但是沒有采用預防用藥,故發生輸血反應的幾率比較大。

患者發生過敏反應後,遵醫囑給予地塞米松、異丙嗪、葡萄糖酸鈣注射液對症支持治療,效果好。

3. 護士沒有嚴格按照輸血管理規範更換輸血器。

該患者輸血器為手術室帶入,使用時間已超過4h,輸血安全管理制度中明確規定,一次性輸血器不應重複使用,輸注成分血的輸血器超過4h應及時更換。

護士沒有更換,且手術室帶入的輸血器為連續輸注多袋血液用過的,濾網效果差,極易將易過敏物質帶入患者體內而造成過敏反應。

故我科室規定,輸注每袋血時必須更換輸血器,以減少輸血反應的發生。

4. 不能綜合的分析該現象,分不清首憂、中憂、次憂問題:部分護士第一反應是患者發生了壓瘡,容易耽誤輸血反應的搶救。

壓瘡又稱壓力性潰瘍、褥瘡,是由於局部組織長期受壓,發生持續缺血、缺氧、營養不良而致組織潰爛壞死。壓瘡分為一期、二期、三期、四期、可疑深部組織損傷和不可分期,一期壓瘡表現為非蒼白性發紅,皮膚完整、發紅,與周圍皮膚界線清楚,壓之不褪色,與周圍組織比較,這些受損的軟組織在之前可能有疼痛、堅硬、較暖或較冷的情況出現。

在重症醫學科中,護士對病人的皮膚情況很重視,採取各項措施杜絕壓瘡的發生。

但是該患者皮疹不符合壓瘡的表現,首先考慮患者是術中導致的壓瘡肯定是不對的,對於這種綜合病例,我們應該綜合分析,按問題的嚴重程度去處理。

5. 不能綜合的分析該現象,分不清首憂、中憂、次憂問題:部分護士考慮患者為冷過敏現象導致的皮疹。

冷過敏,亦稱氣象過敏症,又稱冷激蕁麻疹。多發生於大風降溫,氣溫驟降時期。冷過敏症最常見的症狀是“冷疹”(見下圖,該圖片來源於網絡),大者如風疹塊,小的似針尖狀,多見於體表暴露部位。

壓瘡?冷過敏?特殊輸血案例引發的反思

病人多表現為面部潮紅,手足心多汗,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及睏倦乏力、焦慮憂鬱等,還有的人容易激動,並有失眠等神經系統症狀。

該患者由於暴露在手術室寒冷的環境中,術後表現為冷、寒戰,但從冷過敏的臨床表現來看,該患者的皮疹不同於冷過敏,故該患者不是冷過敏現象。但是我們第一時間給該患者進行保溫是正確的。

6. 發生輸血過敏反應後我們應該如何處理?

①輸血發生過敏反應後,輕度的過敏反應減慢輸血速度,遵醫囑給予抗過敏藥物治療,並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②重度輸血過敏反應立即停止輸血,更換輸液器,保留靜脈通道,給予生理鹽水靜點,遵醫囑給予地塞米松、腎上腺素、異丙嗪、苯海拉明等藥物治療,並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③重度輸血過敏反應有循環衰竭時應用抗休克治療,伴有嚴重猴頭水腫影響呼吸時,必要時給予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

7.該患者輸血的同時需要進行藥物過敏皮試,為了更好的觀察輸血過敏和藥物過敏,最好將二者分開進行,以免互相干擾而影響判斷。

8.總之,臨床發現輸血特殊病例時,有必要對患者進行綜合的分析,分析可能干擾輸血反應診斷的影響因素,優先處理患者首憂問題,以免耽誤患者搶救。我們只有不斷的積累經驗,才能提高輸血不良反應的綜合防範能力,保障臨床輸血安全。

獲取更多內容,請關注“中華現代護理雜誌”微信平臺cjmn201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