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 居然和腸道健康有關?

41歲的徐女士旅居海外多年,有嚴重的花粉過敏症,每年春天百花盛開之時,她的噩夢就來了:鼻塞流涕打噴嚏,全身瘙癢,嚴重時甚至出現胸悶氣短、呼吸困難,每天只能靠口服抗過敏藥、吸入激素“艱難度日”。即使如此,她還是惴惴不安,生怕嚴重的過敏隨時來襲。

那麼,腸道菌群與過敏究竟是什麼關係?哪些過敏可以“賴上”腸道菌群呢?

過敏 居然和腸道健康有關?

健康人的腸胃中寄居著多種多樣的微生物,構成了一個腸道微生態系統,其中最主要的成員當屬“腸道菌群”。腸道菌群按照一定的比例組成,一旦失衡,就容易引發健康問題。近年來,隨著世界範圍內對腸道菌群研究的不斷推進,腸道菌群與各種疾病的關係漸漸被人們所熟知。其中,腸道菌群與過敏就是一個熱門的話題。

目前,能檢測的過敏原並不多

很多備受過敏困擾、求助皮膚科的患者,都有過過敏原篩查的經歷,這是一種通過對已知的幾十種食入性或吸入性過敏物IgE的篩查,來檢查你過敏狀態及過敏原的方法。當然,目前能檢測的過敏原只是所有致敏物的冰山一角,如果找不到特異性的過敏原,但血清總IgE明顯升高,也提示你是過敏症患者。

腸道是人體重要的消化器官,但同時,腸道菌群可通過自身或其代謝產物調控腦發育,影響人體的生理活動;機體的神經—免疫—內分泌途徑構成複雜的反饋網絡,監控並調節腸道菌群的穩態,保持機體內環境的穩定平衡,這一模式稱之為微生物-腸-腦軸,也稱“腸腦”或“第二大腦”。腸腦可通過免疫、神經內分泌和迷走神經途徑影響人體的免疫狀態。

除此以外,腸道還是人體最重要的免疫屏障。人體的所有粘膜面積加起來約400㎡,是皮膚面積的200倍,其中尤以腸粘膜面積最為寬廣。人體約50%的免疫細胞以及70%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IgA)都集中在腸粘膜表面,因此,腸道固有免疫與人體的粘膜防禦密切相關。

正常情況下,腸道菌群保持著相對穩定的組成結構,腸道菌群的動態平衡不僅可調節代謝、促進營養物質的吸收,還可抵抗內源性致病菌和外源性致病微生物,調節腸道免疫系統,維護腸道黏膜的屏障作用。腸道中的共生菌通過對黏膜的先天及適應性免疫調節而發揮“定植抗力”作用,以此來阻擋病原菌,維持機體的健康狀態。

而腸道菌群失調是近年來過敏性疾病發病率不斷增加的原因之一

腸道菌群能調節過敏嗎?答案是非常肯定的。

過敏 居然和腸道健康有關?

很多研究證實,唾液乳桿菌、格氏乳桿菌、約氏乳桿菌、副乾酪乳桿菌、羅伊氏乳桿菌等都具有顯著的抗過敏功能,其中唾液乳桿菌是目前研究最多的抗過敏益生菌。抗過敏益生菌可降低血清IgE,有效地阻斷過敏原與IgE抗體的結合,直接從免疫源頭阻斷過敏生物鏈。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益生菌都能夠有此作用,但對於那些經久不愈又找不出特異性過敏原的過敏症患者,可以從自身的腸道菌群著手,服用恰當的抗過敏益生菌,加強腸粘膜屏障,促進腸道的免疫耐受。

如何躲避那些讓腸道菌群紊亂的因素?

最後談談預防。

腸道菌群是一個整合環境因素、飲食、遺傳和免疫信號的樞紐。

人體就像一個大的發酵罐,吃什麼樣的食物就會培養出什麼樣的細菌。所以不能全部只吃動物性食品,要有意識地多吃含膳食纖維的食物(這就是一種促進益生菌生長的益生元),同時保證食物的多樣性,這樣腸道里的細菌種類也會更加豐富,菌群容易平衡,不至於發生紊亂。

當然,若有感冒發熱的情況,千萬不要隨意濫用抗生素。廣譜抗生素的使用對腸道菌群的影響遠超我們的想象。在動物試驗中,一週廣譜抗生素的使用會殺死99%的腸道細菌;要重新恢復腸道菌群平衡至少要停藥後一個月。

對於老年人或腸功能紊亂的患者,菌群衰老或菌群失調也是個大概率事件,適當地補充些大品牌的益生菌也不失為一條捷徑。

過敏 居然和腸道健康有關?

總而言之,腸道微生態是腸道免疫系統發育的重要刺激因素,腸道微生態一旦失調將會影響人的免疫功能,誘發一系列自身免疫病以及過敏性疾病。

合理利用不同微生態製劑,配合飲食因素及身心調理,有針對性地改善腸道內環境,預防或治療IgE介導的過敏症,皮膚與腸道攜起手來,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