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練習換把時手型的軌跡

小提琴練習換把時手型的軌跡

在許多小提琴教學中,是以左手拇指在琴頸的運行點的變動連線作為換把的左手軌跡。並以此來確定手型。根據我拉琴的經驗,及教學經驗的總結,對此有不同觀點,因為以此為據,並不能確定和得到不斷變化的各個把位正確的手型。也不能解決,把位進而不斷上行或下行變化的流暢。還有可能帶來在同把位由G弦到E弦手指橫向按指變動不確定性的緊張。快速段落不能勝任,及手型的不穩定,音準沒有保證,高把位的揉弦會遇到障礙。

我的觀點是:小提琴換把軌跡從一把到高把位第十把第十二把的各個把位,應有一條確定的不變的運行軌跡。而這個軌跡不在拇指,它的起點是第一把食指掌關節離開琴頸一些(約一毫米),到琴指板高把位端琴面板最寬部位,的右側板點。這兩點之間的一條虛擬的流線。

左手的換把軌跡是,食根沿著這條流線換把運行。以此帶動放鬆的拇指,拇指帶到那算哪,不要去管拇指具體的位置。這條流線從一把到第三把離開琴頸是一個漸寬趨勢,三把到第五把離開琴頸有加劇趨勢。直到第七把,第九把。再高的把位手掌沿著琴側板走,但不要挨近琴身。雖然這條虛擬的流線不存在,但它應當時刻限制左手食指根,不要越過這條線,以確保換把運動中穩定的手型。換把中,手掌心不能緊靠琴身,有被逼的感覺。應當主動離開琴身,以便給後面的換把創造一個好的條件。

這樣做的好處是:

1、 手型穩定,確保各指間的度數關係。

2 、無論任何把位,按指在G弦到E弦間來回運動時,容易鬆弛,快速,自如 。

3、 拉三個四個八度來回快速換把音階,音準好,清晰乾淨,速度快。

4 、各把位的揉弦不受干擾。

換把中經常有音不準的現象。這是因為:

1、換把軌跡不對,手型在換把中因琴身迫使形態不斷變化。

2、換把過緊。

3、換把不到位。

那麼怎麼確定換把到位否?我的經驗是:四指確定法 即換把後用四指去按新把位的音,保證手型。不要伸張和緊縮,如果準了就是到位了。如不準,用整個手的移動去調整,切不可移動個別按指調整。這樣一定能做到音準確無誤,琴友不妨一試。

怎樣鍛鍊較高固定把位的手型呢?簡單易行的方法是:在第三固定把位,食指根離開琴頸。保持在其把位的軌跡上,進行音階及分解三度級進練習。注意關鍵是食指根離開琴頸,並隨著G弦到E弦食指根逐漸增大些距離。經過這樣的練習手型會有質的改進。就能適應其它把位的形態要求。

舍伏契克作品第八號,小提琴換把練習,是一本換把技能極好的專業教材。琴友應當逐條,逐段,逐章。建議用我的換把軌跡方法,作為教長時間的每日必練課目進行學習。

喜歡就關注我們吧:

微博搜索(拉小提琴的滷蛋)/(博陽提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