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之王”还是“逐梦演艺圈”?论周星驰的倒掉

“喜剧之王”还是“逐梦演艺圈”?论周星驰的倒掉

周先生毕竟是个生意人。

以《新喜剧之王》的成色看,拍摄周期大概不超两个月,制作经费估计也就是大片的零头,大半由执行导演操刀,重点调几场戏,便名正言顺挂周先生的名字。

放贺岁档,拥趸甚众,几个亿妥妥当当,比抢银行都来钱快。

“喜剧之王”还是“逐梦演艺圈”?论周星驰的倒掉

点映是从没有的,可以说神秘而自信,又何尝不是另一种鸡贼?

凭借金字招牌,预售票房都可回本。要是早点打开评分,口碑早沦陷了。

亮相便匆忙,电影卖相也不好,演员选得蹊跷,预告片更糟糕。

以为会故意卖个破绽,内有惊喜。

结果,正片比预告更差。

“喜剧之王”还是“逐梦演艺圈”?论周星驰的倒掉

故事基本就是换个女性视角,把《喜剧之王》那套东西重新拿来讲一遍。勾兑点所谓小人物逐梦的励志心灵鸡汤,玩些素人“原生态”表演,再大张旗鼓自我致敬。

时间很短,已有强写命题作文的拼凑之感,又毫不节制地塞入各种广告植入,榨干最后一点价值。

所谓温情与励志,不过就是刻意煽情,惨给你看。

“喜剧之王”还是“逐梦演艺圈”?论周星驰的倒掉

一个夹着《演员的自我修养》拼命追梦的女孩,被羞辱、被藐视、被殴打、被背叛,事业、爱情、家庭无一顺利,处处受阻,却痴心不改。

没戏拍不够惨?剧务骂导演轮番来骂,语言恶毒之极。

还不够?当替身被拳打脚踢,鼻青脸肿。

还不够?好朋友随便就出道当主演,转身形同路人。

还不够?男朋友不仅长得丑还劈腿骗钱,再加赏一记耳光。

还不够?冒雨闭眼骑摩托,再摔倒,从里到外,伤痕累累。

什么样的铁石心肠能不被感动啊,导演只差在屏幕上写个“惨”字了。

电影倒知道借王宝强的角色讽刺表演的肤浅,但自己不就是照着这些套路在走么?

“喜剧之王”还是“逐梦演艺圈”?论周星驰的倒掉

所有煽情点无不刻意,周先生富贵得太早,怕早不知世间艰难。只道挨骂被打遭劈腿没戏拍就是天崩地裂,却不知真实人生的苦难,要几倍于此。

何况,电影的女主角固然百折不回,不言放弃,可她为梦想又是如何努力呢?电影试图混淆落魄与奋斗的区别,似乎够惨就是努力。

却偏偏疏忽了主角自我提升的表达。那些同场竞技的,有相貌、有身材、有情绪、有才艺的都不行,偏就是她技惊四座最后成了角儿,凭什么?

那场分手戏鄂婧文演得好么?恕我直言,比素人张全蛋还差。

“喜剧之王”还是“逐梦演艺圈”?论周星驰的倒掉

为什么入选?因为她是女一号,剧本就是这么写啊。白纸黑字,她出名了。

于是一年后,龙套就变影后。不必怀疑,总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电影像半部《我是路人甲》,半部《我要成名》,十分之一部《喜剧之王》。

素人外行的演技已由无伤大雅的调剂,变成了充斥整部电影的主流。你可以理解为这是周星驰类型化创作的探索与尝试,以原生态解构严肃。

说错台词没关系,对不上口型没关系,有口音没关系,笑场也无妨。

“喜剧之王”还是“逐梦演艺圈”?论周星驰的倒掉

很多艺术导演也爱用素人,比如贾樟柯,可那是以平常演绎平常,强调真实感和原生态。

但周星驰的电影不,他的风格就是夸张,用一本正经的非专业表演制造反差笑果。

以正常标准而言,这种出离状态的表演会让观众无法投入和共情,偶尔一两个角色是朴实有趣,但个个如此浮夸声嘶力竭便过犹不及,只觉得累。

不止鄂婧文或张全蛋,连电影中最大咖的王宝强,在电影里也把自己的短板展露无遗。

除了那场撞鬼吓人的戏份,整部电影真的没有太多能让人发笑的地方。

“喜剧之王”还是“逐梦演艺圈”?论周星驰的倒掉

如果一部挂着周先生名号,叫《新喜剧之王》的电影,它既不让人感动,也不引人发笑,那观众还能指望什么,一次又一次去寻常隐藏在浮夸和粗糙中的解构精神和哲学思辨?

还是以此去祭奠和焚烧自己曾经的美好回忆,在肤浅的逐梦鸡汤中自我麻醉?

如果这样的电影可以得到认同与理解,那毕志飞导演的“逐梦演艺圈”何罪之有?

我们没法不去比较那部经典,正因此才觉得如今的周星驰已经完全没有了身为创作者的自尊与自爱。

电影当然会大卖,反正很多人看见“周星驰”三个字就掏钱。但看完观感如何,冷暖自知吧。

被隐没在制作名单中的执行导演邱礼涛或许因祸得福了,无论如何,这锅是牢牢扣在周先生身上,与他无关了。

“喜剧之王”还是“逐梦演艺圈”?论周星驰的倒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