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标志性景观“铁水牛”的来历

《天下景》一书记载有“周口有个铁水牛,亳州有个花戏楼”的诗句,可见周口铁水牛早已名声在外。

小铁牛一直发挥着汛期报警的作用:明清时期,流经周口的沙颍河,每逢汛期河水猛涨,往往泛滥成灾,虽经不断加固并提高堤岸,但仍然不能根除水患。清朝光绪4年(1878年),在加固河堤的同时,铸造180厘米长、80厘米宽、50厘米高的卧式铁水牛1尊,重约3吨,安置于沙、颍、贾鲁三河交汇处。铁水牛全身平卧,头向西南,大有喝水之势,显得非常可爱,成了当时百姓喜爱的吉祥之物。

位于中州路大桥北头西侧的小铁牛:由于它高出上、下游堤岸,当河水涨至铁水牛嘴边时,上下游便可能决口,铁水牛周围水位下降,周口即转危为安。所以,当时群众曾有“水牛喝水,上游决堤”的传说,且每每应验。铁水牛也因此闻名遐迩,倍受关注。周口人把铁水牛誉为“吞洪镇潮”的“神牛”。 从此,它便作为记载周口水位涨落、汛期报警的标志。

周口铁牛有大小二只,小的称它为铁水牛,大的我们称它为大铁牛。铁水牛位于周口市川汇区中州路大桥北头西侧的沙滩内,基座长1.4米,宽0.9米,柱子直径1.12米,高3米。铁水牛顺卧沙滩,面朝前方,双角拱月,神态安祥;大铁牛位于川汇区沙颖河南岸,距中州路大桥约50米。大铁牛基座长6.15米,宽2.2米,高1.45米,大铁牛全身为铸铁铸就,牛身长5米,体宽1.7米,牛身高2.8米。该牛制作形态逼真,头向西北,尾朝东南,凝视前方,浑身使劲,它象征着吃苦、耐劳、勇敢、智慧的周口人。

周口标志性景观“铁水牛”的来历

位于中州路桥南头的大铁牛雕像

1935年周口沙河桥建成(即周口人说的老洋桥),铁牛从沙河、颍河、贾鲁河汇流处迁到现址,长期以来,周口群众都以铁水牛来判断河水涨落,它在周口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早已形成深刻的印象。1957年汛期,水位一度高达50.17米,超过铁水牛近半米。当时河水已经漫上桥面,但经过全市人民的努力抗洪,最终还是平安渡过了险期。十年动乱期间,清代铸造的铁水牛被视为“四旧”,任人毁坏,铁水牛被砸掉一只角。1979年开宽老桥将铁水牛作为废铁卖给物资局,后又转给一砖厂,最后卖给项城南顿铁工厂,被彻底毁掉。

周口标志性景观“铁水牛”的来历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群众纷纷要求重铸周口铁水牛,1982年7月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将铁水牛进行重铸,把原来的铁黄牛改为现在铁水牛形象,立在现中州路大桥北头西侧,仍是作为汛期报警的标志之一。正是由于这样原因,“铁水牛”成为周口人民心中的崇拜和敬仰的对象,于是八十年代后期周口行署在新落成的滨河公园内又新铸了一尊大铁牛,大铁牛塑立时正是改革开放之时,它象征着周口人在改革开放中拼博奋进,积极进取。到今天周口大铁牛已成为周口市的标志,许多的人到此游玩观瞻合影留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