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裴仁治:见证粗放医疗跨入精准医疗

我和我的祖国|裴仁治:见证粗放医疗跨入精准医疗

我和我的祖国|裴仁治:见证粗放医疗跨入精准医疗
我和我的祖国|裴仁治:见证粗放医疗跨入精准医疗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充分展示70年来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在全社会营造共庆祖国华诞、共享伟大荣光、共铸复兴伟兴的浓厚氛围,鄞州日报和鄞响客户端今起开设专栏,推出系列报道。通过讲述鄞州普通人的历程,展示70年来鄞州大地发生的巨大变化,通过个人的命运变化和感悟来反映波澜壮阔的时代进程。

从过去的没钱看病,到现在医保报销。从过去只有妇儿、内科、外科等大学科,到现在的血液科、心胸外科等特色专科俱全。从过去只有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到现在拥有CT、核磁共振等高新设备。“可以用天翻地覆来形容。”提到鄞州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变化,鄞州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裴仁治感慨良多。

我和我的祖国|裴仁治:见证粗放医疗跨入精准医疗

上午7时30分,58岁的裴仁治早早来到鄞州人民医院住院部7楼血液科病房,准备和其他医生一起查房。“哪一床治疗效果不好?哪一床的治疗方案需要修改?哪一床需要和家属再次沟通?”查房路上,裴仁治细心地询问科室里的年轻医生,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他们。

看着病房里正在康复的患者,向来严肃的裴仁治露出了笑容。“血液科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经历了整整三十年的时间,我们被人质疑,也被人称赞。在我看来,患者得到康复,我们赢得病人的尊重和信任,就足够了。”

1983年,裴仁治从浙江医科大学毕业后,来到鄞州人民医院工作。在之后的两年里,裴仁治接诊过不少白血病患者。当时治疗血液病的药品缺失,加之缺少治疗经验,有不少患者放弃了治疗。

“作为医生,很心痛。”1985年,裴仁治再次前往浙江医科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主攻小儿白血病的治疗研究。当时全宁波医疗系统只有两个人去读研究生,他是其中一个。3年后,裴仁治放弃留在省级大医院的机会,回到鄞州人民医院筹建小儿血液科。

我和我的祖国|裴仁治:见证粗放医疗跨入精准医疗

据裴仁治回忆,当时鄞州人民医院作为鄞州区唯一一家综合性医院,仅有110名医生,160多张病床,儿科每天接诊量为100人次。没有小儿白血病病房,就连分型诊断等检测化验设备都没有。

随后,小儿白血病病房建设工作开始有条不紊地推进,鄞州人民医院从院内调动部分医生前往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学习,招聘相关专业的大学生,还购买了相关的设备。

1989年,一名患白血病的小女孩来医院求诊。“小女孩的家长到医院时给我说,让我放手治疗,他们信任我,我怎么能不全力以赴。”

裴仁治说,他在浙江医科大读研究生期间收集了很多治疗小儿急性白血病的文献材料。收治这名患儿后,他大量查阅资料,参照国外先进经验,并结合患儿自身情况,制定了个性化的化疗方案。做化疗时,一般白细胞降到一定数量就不能继续进行化疗了,给这名患儿做的治疗方案是强烈化疗,需将白细胞降到极低水平。当时,患儿的用药物剂量比规定剂量高出100多倍。

进行第二次化疗时,患儿出现了发烧、肺炎等症状。裴仁治赶紧调整用药,情况很快得到稳定。经过4个月的治疗,患儿最后康复。现如今,这名患儿已经结婚生子,日子过得很幸福。“我很高兴,每次想起这名患者,我有很幸福的感觉。”

1992年,鄞州人民医院血液科正式成立。经过多年发展,科室现有2个病区86张床位,4个移植病房,科室医生绝大多数为硕士或博士。在裴仁治的带领下,血液科多项技术填补省、市空白并创造纪录,随后,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自体骨髓移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异基因外周血联合骨髓移植等都获得了成功。小儿急性白血病的治愈率也从过去的不足5%提升到现在的85%以上,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愈率达95%以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血液科的发展离不开鄞州医疗卫生事业的整体提升。”裴仁治地说,随着药品种类的增多,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医疗设备仪器的更新换代,我区各学科诊断水平不断提高,告别了“粗放型”医疗,正构建精准医疗体系。

我和我的祖国|裴仁治:见证粗放医疗跨入精准医疗

目前,我区以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为载体,建立起影像、检验、心电、消毒、超声等区域协同应用系统,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大医院的专家医疗服务。我区还建立了鄞州人民医院小儿血液病学、鄞州区第二医院肾病医学为市医学重点学科;鄞州人民医院呼吸病学、肿瘤学为市重点扶植学科;鄞州第二医院临床药学、超声医学,宁波市第六医院创伤骨科为市县级龙头学科等等。此外,“互联网+医疗”、家庭医生、分级诊疗制度等让老百姓享受到就医的便捷。

我和我的祖国|裴仁治:见证粗放医疗跨入精准医疗

来源 | 鄞响客户端

更多新闻

美在元宵!灯火映月阑 开心乐团圆

天南海北鄞州人 | 石钟琴:一代人心中的“白毛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