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瓶房子也能住人?穷人用“低科技”改变生活

即使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我们也有可能存在于两个世界,有人正在感叹高科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魅力,而有人却因生存环节恶劣和落后,生命健康受到威胁。

虽然高科技在城镇地区在不断的改良与刷新,但这些福利却没能惠及到偏远地带,很难想象在医疗环境落后、卫生基础设施缺乏的地方,生命是怎么诞生和存活的?

塑料瓶房子也能住人?穷人用“低科技”改变生活


相比豪华先进的高科技,简单低成本的技术更为那里适用,比如下面会介绍的成本不足 3 美元的「清洁接生工具包」,这类发明可以称为「低科技」,大体上具有结构简单,制造、维护、使用和学习成本都低的特点,以便惠及偏远地带。

但低科技设计并不意味着技术难度降低和质量降低,这些技术通常都充满智慧,结合了物品本身的特性,甚至还能挖掘出物品本身不为人知的特异功能。

塑料瓶房子也能住人?穷人用“低科技”改变生活

低科技的推广也要考虑「入乡随俗」,如何更适合当地人的使用和生活习惯,如果让这些设计在当地发生效果,起到真正的帮助作用,这些都是考量因素。一起来看低科技是怎么拯救一个个生命的!

1、袋鼠包

顾名思义,袋鼠包就是一个可以让新生儿紧紧的躺卧在妈妈或者爸爸怀抱里的口袋,灵感来源于袋鼠妈妈。

塑料瓶房子也能住人?穷人用“低科技”改变生活

开始以为它单纯就是一个抱孩子的工具,解放父母双手,经了解才知道在非洲埃塞俄比亚、马拉维、民主刚果的农村地区,有相当数量的新妈妈在当地助产士的帮助下,用袋鼠包把脆弱的早产儿包裹在母亲怀里,用母亲的体温维持着生命。

塑料瓶房子也能住人?穷人用“低科技”改变生活

就是这样一个宽布条,长长的,绕过大人的肩膀,打结系在身上。新生儿的颈部获得支撑,也有足够的空间呼吸空气,父母用自己的体温来供养这个小生命。

塑料瓶房子也能住人?穷人用“低科技”改变生活

没想到这样一个普通不能再普通的布条,却成了一个小生命的温室,也可以理解为「抢救室」。虽然它毫无成本可言,也不是什么高科技,不过就是这些「土方法」,让低体重新生儿(出生时小于 2kg )的死亡率降低了 40%(2016 年数据)。

2、心率串

这个名叫「心率串」的发明也很神奇,装置构成异常简单,包括一个简易听诊器、一个小沙漏、白+绿+红色的一串珠子手链,还有一个图示说明书。不过它的用途却惊人的强大,是来帮助助产士数婴儿的心率的。

塑料瓶房子也能住人?穷人用“低科技”改变生活

助产士把沙漏倒置,然后从白珠子开始数,每跳一下就数一颗珠子,沙漏走完之后,如果胎心在绿色的地方就表示安全,若在红色的区域则是心跳过速,白色的区域则是不足。这操作方法简直颠覆想象?真的这样就精准么?

塑料瓶房子也能住人?穷人用“低科技”改变生活

「我们早在小学校里就学过如何数数、加减乘除,我们或许很难想象一个不靠数字来组织的世界。」心率串负责人说道。这个完全不需要技术与成本的方法,却能帮助助产士根据胎心的情况采取不同措施,提前确定风险征兆,保证分娩顺利。

3、印度本土卫生巾

早有耳闻在印度等地区,女性是受到歧视和封建思想对待的,最让人不能理解的就是那里对女生经期的态度,甚至这样的认知影响到了女性自己,人们羞于去谈论,也不敢去争取自己的需求。

高昂的卫生巾价格也让女性陷入了为难的处境,有 20% 的女孩子因无法获取卫生产品,平均一年要缺课 35 天,进而带来的是健康隐患。

塑料瓶房子也能住人?穷人用“低科技”改变生活

于是,有了你看到的《 PadMan 》(翻译成《护垫侠》),一个印度小伙因为看到老婆在经期期间使用一块不干净的破布而心痛,因此开始了拯救老婆也拯救女性的卫生巾制作过程。

塑料瓶房子也能住人?穷人用“低科技”改变生活

Elizabeth Scharpf 是一个创业家,也是慈善者,她带着一个小的设计团队来到这里,并依靠当地丰富的香蕉资源,用香蕉叶里的纤维晾干、切碎压制成吸水材料,生产出了一种方便、吸力强大的本土卫生巾。

为了解决当地人的就业问题,卫生巾生产与售卖的过程,也雇佣了大量的当地女性参与。当地的原材料也可以这样利用?加入一点小设计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愚昧的思想渐渐被打破,女性健康获得保障。

4、护垫篮

这个是加州艺术中心设计学院的学生和耶鲁大学商学院的学生联手设计的一款 Flo 工具包,专为女性月经被污名化的不发达国家的女性准备的,来解决护垫的洗涤、晾晒和储存携带等问题。

塑料瓶房子也能住人?穷人用“低科技”改变生活

正如上面说的,卫生巾的价格不亲民,一些贫困地区根本不供应,而使用布条来代替护垫,则要解决的就是卫生问题了。

Flo 由两只篮子、一根纺线和一个小袋子组成,洗涤完后的篮子又可以拆卸为晾晒的悬挂架,四周以布遮挡,来营造一个私密的空间晾晒。

塑料瓶房子也能住人?穷人用“低科技”改变生活

塑料瓶房子也能住人?穷人用“低科技”改变生活

这里有一个收纳包,可以带替换护垫及收纳用过的护垫,这样女生们不用再因为面临经期而困在家里,不去上学和外出了。

塑料瓶房子也能住人?穷人用“低科技”改变生活

5、塑料瓶房子

塑料瓶降解挺费事儿,结果在非洲,塑料瓶有了新的使命——盖房子。从小在难民营长大的 Tateh Lehbib Breica,在完成了能源硕士学位的学习后,提出了用塑料瓶来代替建筑材料建造庇护所的计划——先用沙子填满塑料瓶,然后将之层层叠叠地放好,形成圆柱结构,并辅以水泥等粘合剂。

塑料瓶房子也能住人?穷人用“低科技”改变生活

相对于土坯房,塑料瓶房子可以更好地抵御暴风雨,还防水。此外,厚厚的墙壁,圆柱体的结构,也能更好地防御沙尘暴。

当地经常有沙尘暴,还发生过破坏性的暴雨,这样极端恶劣的天气让当地至少数以千计的庇护所被毁坏。相信这样的塑料瓶房子,成本少,还有利于环保,「低科技」一举多得。

塑料瓶房子也能住人?穷人用“低科技”改变生活

不只是房子,塑料瓶在喀麦隆的非盈利组织 Madiba&Nature 的设计下,还变成了小船。

塑料瓶房子也能住人?穷人用“低科技”改变生活

塑料瓶房子也能住人?穷人用“低科技”改变生活

6、便携灯光

在一些偏远地区,生活用电很成问题,基本生活保障缺失怎么办?

美国波士顿起家的设计和建筑公司 KVA MATx 的公益项目「便携灯光」( Portable Light )提供了有力的帮助。一个背包大小的双面装置,一面是太阳能电池板,另一面是 LED 灯加反光材料,中间是一个简易电路板。

塑料瓶房子也能住人?穷人用“低科技”改变生活

白天,人们可以把它挂在建筑外墙上充电,充满之后可以给 LED 灯提供 20 小时的照明,还可以用 USB 给手机充电。

这样,晚上不再是大家无所适从的时间了,而有了灯光,小孩子们可以学习,大人们也可以缝缝补补做点什么。改变的不只是人们的生活体验,还有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孩子们的上学…

7、购物小车

在一些贫困的地方,搬运物品穿越山地,很需要借助一个外力省省劲儿,这是印度设计师 Dinubhai Pancha 的一个作品,成本只要 7 美元的小车。

塑料瓶房子也能住人?穷人用“低科技”改变生活

握把、背架和一对轮子组成的小车,可以有 3 种组合方式,适合各种不同的应用场景,从小推车到肩挑背抗,各种环境都适用。

塑料瓶房子也能住人?穷人用“低科技”改变生活

8、接生工具包

这套「清洁接生工具包」来自专注于医药技术创新的组织 PATH。工具包里面有刀片、消毒皂、绑带、塑料制成的一次性床单等,还有一本简便指南,组成了一套简易助产工具,成本不足 3 美元。

塑料瓶房子也能住人?穷人用“低科技”改变生活

不是故意节省成本,试想一下,在医疗设施缺乏的喜马拉雅山区,是没有固定的生产环境的,接生团队要带着工具赶到当地人家,如何安全接生关系着孕妇和婴儿的生命,而这套工具包能大大降低分娩感染的概率——只有原来的 1/13。

9、疫苗储存桶

接下来,你看到的这个桶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农村,被称为「生命之桶」,它的用途是储存疫苗。要知道,我们从小因为接种了某种疫苗,而避免了某类疾病,疫苗可以将一些疾病从世界上消灭掉,虽然在其他城市接种疫苗,只需去趟社区诊所就能搞定。

但是在落后地区,尤其是像南非这样的热带地区,运输和保存疫苗依然十分不便。缺冷储藏库、缺物流系统、缺电力…

塑料瓶房子也能住人?穷人用“低科技”改变生活

在非洲,病毒、细菌、寄生虫等传染疾病很常见,气候的缘故加上环境的恶劣,医疗水平的滞后,当地老百姓的生命健康受到很大威胁。

而这个比一般水桶稍微大点的蓝色桶装置,使用了超隔热的材料和结构,能够在只用添加冰的情况下,把整个桶的温度保持 45 天,也就是说可用它储存疫苗了。

塑料瓶房子也能住人?穷人用“低科技”改变生活

10、树枝牙刷

如果有一天起床,你用一根棍子在搅自己的嘴,想想简直像做梦,不过在巴基斯坦和印度等中亚一带,生长了一种叫做 Miswak 的树木,其树枝折下来后,咬开一头,其纤维就能形成刷毛一样的结构,用来刷牙是刚刚好的,纯天然,还可以完全地生物降解。

塑料瓶房子也能住人?穷人用“低科技”改变生活

塑料瓶房子也能住人?穷人用“低科技”改变生活

大有作为的低科技,正在默默地改变这个世界呢!如果某天给你选择,你会使用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