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之欲出的互聯網扶貧新思維:第四屆“互聯網+”大賽全國金獎獲得者“小滿良倉”團隊

2018年10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小滿良倉團隊在第四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中脫穎而出,一舉奪得全國金獎,同時獲得6個單項獎中的“精準扶貧獎”。

四月中,小滿者,物致於此小得盈滿。月滿則缺,水滿則溢,故小滿甚好。而當“小滿”遇上電商,就產生了一種精準扶貧的新模式。而今,在“互聯網+”青年紅色築夢之旅賽道上,小滿良倉這塊璞玉又經打磨,再度綻放光華。

呼之欲出的互聯網扶貧新思維:第四屆“互聯網+”大賽全國金獎獲得者“小滿良倉”團隊


呼之欲出的互聯網扶貧新思維:第四屆“互聯網+”大賽全國金獎獲得者“小滿良倉”團隊


小滿良倉,精準扶貧,發力“互聯網+農產品”

2014年10月,“小滿良倉”在張旺手中誕生。本著“找回土地和汗水應有的價值”,這一創業計劃得以迅速發展。2018年10月,“小滿良倉”在這一群年輕人手中又經打磨,走上第四屆“互聯網+”青年紅色築夢之旅賽道。

“小滿良倉”建立的初衷是通過構築覆蓋農村的電商生態體系,打通農村產品與市場的“最後一公里”,解決在農產品消費升級趨勢下農民低收入的問題。2015年12月“小滿計劃”在陝西省咸陽市武功縣開展,短短一個月便賣出了9600件禮盒裝產品,營業額超過100萬,先後被咸陽電視臺、三秦都市報、新華社報道。在信息化發展的浪潮下,為了讓農戶更好地融入“互聯網+農業”中,完善山區農業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小滿良倉”團隊與當地農業局和經銷商合作,從種植到倉儲、物流再到最後的銷售,將資源整合,致力打造“互聯網+農業”的高度精準化信息發展模式,實現創業與精準扶貧兩不誤。

參加第三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青年紅色築夢之旅”活動後,通過第三屆“互聯網+”大賽紅色築夢之旅平臺,“小滿良倉”團隊受到了極大的教育和啟發。2017年8月,參加“青年紅色築夢之旅”後,由張旺主筆,青年“創客”們向習近平總書記彙報了參觀梁家河的收穫和成長,他們收到了習總書記的回信。在信中總書記勉勵他們要做有理想、有追求、有擔當的青年人,團隊決定把“小滿良倉”項目繼續完善打磨,更好地去幫助貧農困農。從“單純的幫農戶賣東西”到“不僅僅要幫農戶賣,更要給予他們自造血的能力,使他們生產出高質量的農產品,學會自產自銷。”

從“青年紅色築夢之旅”再啟程,“小滿良倉”再度踏上了“互聯網+”創新創業的新徵程。


呼之欲出的互聯網扶貧新思維:第四屆“互聯網+”大賽全國金獎獲得者“小滿良倉”團隊


抱朴守拙,銳意開創,一篙不可緩

好的開始,對的方向,緊接著便是理論通往實踐這條並不平坦的道路。

“不同於那些高科技研發的項目,小滿良倉其實是一種商業模式,是一種扶貧的生態圈。它不是單純的一個產品,小滿良倉是一種模式,是一種思路,甚至是一種情懷。”團隊成員何文鑫動情地說,這是“小滿良倉的本心,是初衷,是項目最動人的那種情感。”

團隊成員劉思雨向記者坦言:“當我們在準備時,項目已經有公司在落地實行,然而把它拿到賽場上去比賽,就需要重新去梳理這個模式的思路,弄清楚我們應該怎樣向評委和參賽的老師學生們去展示思路。”這是隊伍所要思考、創新的地方。

任何的榮譽都不是信手得來,好的作品需要不斷地打磨與歷練,而這個過程很艱辛。劉思雨與何文鑫對視一眼,回想起那段“折騰”的日子,說:“大約有一兩個月的時間,我們成員之間每天都在討論和寫稿,寫完一本計劃書,卻發現思路不夠完美,就又推翻,重新討論,直到想出一個更好的版本,使講述更清楚更吸引人。這個打磨的過程非常的折磨人——天天熬夜,寫很多計劃書做很多PPT。”付出總是有回報的,“小滿良倉”再經打磨,重新走上第四屆“互聯網+”舞臺。

談及準備過程中的辛苦,劉思雨看向何文鑫笑言:“關於這個問題,她能給你講三天三夜。”何文鑫笑著思索了一下說:“我記得準備創青春的那一階段,有一天我以為沒什麼事情但是在早上8點多的時候被我們的一個隊員叫下樓。我當時還穿著睡衣,然後走下樓之後我兩天沒回宿舍,就相當於在大活住了兩天。”

對於他們而言,通宵修改是準備比賽的回憶中最深刻的,曾經有很多次,在層層不斷地選拔中,隊員們見識到太多富有技術和挑戰的項目,“小滿良倉”作為一種商業模式與其有著本質上的差別,大家心裡難免產生落差。不過得助於老師的堅持,隊長的鼓勵,隊友的陪伴以及學校提供的多次打磨與幫助,他們最終堅持下來,在逐步的改進和漏洞的完善中取得了回報。


呼之欲出的互聯網扶貧新思維:第四屆“互聯網+”大賽全國金獎獲得者“小滿良倉”團隊


辛苦是什麼?幸福又是什麼?對於小滿良倉的成員來說,它們是沒有區別的,艱苦奮鬥中的幸福也許是不計其數的PPT——“剛開始計數是1.0/2.0/3.0,後來就已經不計了,因為太多了,就直接新建文件夾。”劉思雨調侃道。假期大家一起奮鬥在大學生活動中心的時光,數十次以上的延安實地考察,這些辛苦卻幸福的歷程讓團隊成員們真正地接觸了農村,瞭解了農民,用創業學子的奇思妙想為農產品互聯網銷售帶來新的活力。“小滿良倉”成就了這幫年輕人,為他們拿下互聯網+金獎,而他們也通過“小滿良倉”,找到了青春的價值。在延安那片承載著紅色血脈的土地上,他們懂得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真正內涵。

同其心,一其力,則戰無不勝

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孫武曾言:“上下同欲者勝。”小滿良倉隊伍能夠取得“互聯網加”大賽金獎的優異成績自然也離不開團隊的力量。

答辯前夕,副校長石光明專程看望了項目團隊成員,給團隊進行最後的指導,加油鼓勁。

對小滿良倉這個不同於其他高科技技術的項目,副校長石光明建議要講出項目的初心、特質和成效。同時要把握好情緒,只有情緒到位才能感染到評委。為了調動答辯同學的情緒,老師們一起陪伴答辯的同學準備到黎明。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對於小滿良倉團隊來說,老師們的陪伴與指導鼓勵是隊員們內心最堅定的鼓舞。

當提到拿到金獎有什麼感想時,她們笑了,何文鑫告訴記者:“我們當時分數一直是我們那組最高的,然而剛坐在那沒多久就跟另外一個隊並列第三了。”回憶至此,劉思雨說:“當時大家心裡都有點忐忑,尤其是隊長,一直盯著出成績的顯示屏,緊張不已。”如果再有一支隊伍分數比小滿良倉隊伍高,就意味著與金獎無緣了。一年的努力與陪伴,一年的辛苦與付出,都寄託在小小的顯示屏上。

奧斯特洛夫斯基說:“共同的事業,共同的鬥爭,可以使人們產生忍受一切的力量。”正是團隊融洽的氛圍,隊員們堅持不懈地通宵加班,反覆修改,團隊成員從最初的緊張不安逐漸坦然下來,最終迎來收穫成功的喜悅。

第四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目前暫時告一段落,回首自己曾經走過的路,何文鑫有感而發:“參加這次‘互聯網+’大賽彌補了我本科參賽少的遺憾。我也希望學弟學妹們想做什麼就放手做,不要有顧慮,過屬於自己的無悔青春。”劉思雨則分享了自己的參賽經驗:“首先,要感謝大家對我的信任;其次,參加比賽,創意的可行性最重要,有了可行性產品才能落實。”同時他們表達了對學校和老師的感謝:“我們的成功的背後離不開老師們的悉心指導。很感謝學校和為我們辛勤付出的老師們!”朱文凱、夏永林、傅超這些老師們大賽經驗豐富,有了他們充當著團隊堅實的後盾,使得隊員們如虎添翼,更加自信地面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


呼之欲出的互聯網扶貧新思維:第四屆“互聯網+”大賽全國金獎獲得者“小滿良倉”團隊


陽光下,訴說著的少女,朝氣蓬勃。他們的熱忱和努力在簡單的話語中流露出來。經過大賽的洗禮,他們收穫到的不僅有一時的榮譽,還有成長的感悟。時光總會把過去的日子沖洗的熠熠閃光,引人回望。相信這次的經歷會是他們記憶中永遠閃著光的點。帶著這些閃光,他們終將翱翔於藍天,徜徉於雲海。

小滿,甚好。

(學生記者 穆航 丁爍 李嘉昕 來源 西電新聞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