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人張大奎,為殘疾人剖析內心,為他們解讀內心的公平世界


很多殘疾人成就一份事業以後,都會讓很多人感動,感動的大部分是他們那一份異於常人的精神。然而,當真正接觸到他們以後,才知道是自己對那份精神的過度解讀,造成了很多並不是他們內心的最真實想法。張大奎,38歲,河南省焦作市博愛縣人,一名畢業於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專業的博士,現就業於中國殘聯下屬的中國盲文圖書館,主要負責漢語到盲文的機器翻譯工作。

張大奎由於小時候的一次高燒導致小腦癱瘓,身體機能嚴重受損。從不會走路,到拄起雙柺;從需要人幫助,到自行出發;從小學到博士,走出人生輝煌。這中間付出的努力,很多人都會覺得不容易、真辛苦。那麼,他到底是怎樣一個人?為什麼可以有那麼大的力量?是不服輸嗎?還是有什麼精神支持著他一直走下去了呢?

張大奎笑了,那是一種最純真的笑容:“好多人都會問我這個問題,實際真沒啥。就像騎腳踏三輪車,小孩子就是好奇,看別人都能打能跳,我也想走更遠,也想體驗一下速度到底是啥感覺。”這就是最本真的想法,實際就是這麼簡單,這種最基礎的本性,激發著他一步步走了下來。


一直看他一步步走過來的朋友,是這樣說的:“大奎對很多東西看著都覺得很平淡,我親眼看到他一次次摔倒,然後不讓別人扶自己起來,就已經覺得很不容易了。摔倒,對於小孩子而言,很多人會覺得委屈、會受傷、會哭泣。可是,摔倒在大奎的記憶中早已經成家常便飯了,不足以當成事來談。”

在大奎的很多人生轉折點,都是他人生最最重要的人物——父親,幫他做出了最重要的決定。高考後填報志願時,考慮到的身體原因,加上大奎很喜歡電腦,父親在三個志願項內都填寫了黃河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因為很多學校都會因為大奎的身體原因而拒收,而這所民辦學校的創始人卻願意接收殘疾人。父親當時就認準了這所學校,而且要讓學校感覺到大奎願意到這所民辦學校的決心。

在專升本時,大奎想過放棄,他覺得別人那麼好的身體都不上學了,自己也不用再上學了,找個工作或可以開一個網吧。而這個時候,父親表態了 “不行,不同意,必須上!”大奎想著既然選擇考了,那麼就去好好考,自己關在屋裡,一學就是半年。然後,用大奎自己的話說,運氣不錯,考上河南理工大學,後又考取該校研究生。


2018年10月21日,父親永遠的走了。對於大奎而言,就如精神支柱蹋了一樣。回憶中,大奎對父親給予了最中肯的評價:他是一個很執著、很偏執的一個人,但是就好像霸王別姬裡面說的一句話一樣:不瘋魔、不成活。他在執著培養孩子們,所以,才會成就我們兄妹幾個。

從小到現在,除了父親以外,大奎生命中還出現過影響著、幫助著他的很多人。小時候的程勇,揹著自己上下學,那個堅強的背景永遠刻在腦海裡;父親原種廠裡的王愛玲,河南農業大學畢業,考上中國農業大學的博士,那是大奎電腦的啟蒙者;自己的導師,為自己博士之路付出了不懈的努力;自己的繼母,細心地呵護等等。

和朋友聊天時,大奎最喜歡講故事:盲人朋友晚上打燈,是為了照亮別人,其實不是,是他們很害怕別人撞到他們自己。另外,自己拄雙柺時,不願意去別人攙扶,並不是自己太堅強了,不願意別人扶,也不是故意忽視別人的好心。而實際是,自己有自我掌握平衡的系統,只有自己是最安全的。


大奎他為什麼愛講和殘疾有關的故事?是因為他希望有更多人真正明白殘疾人的真正心理,他們是付出很多努力,但是他們真正希望的是別人把他當成正常人。每一個殘疾人都有平等發展的機會,都有接受公平教育的機會,都有出頭的機會。大多數殘疾人還存在一種不公平,沒有平等的機會。這是一種積極的歧視,千萬不要以愛之名卻行愛之暴力,獻愛心也得有一定的方式、方法,還有足夠的智慧。

都說大奎不平凡,但是他只覺得自己是普通人中一份子。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思想境界,這些決定了他的生活狀態和生活態度,都應該給予尊重。大奎就是這樣,不用很多華麗的語言,只是很安靜地影響著和他接觸過的每一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