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7大少數民族排行榜 看看你認識哪個?

緬甸7大少數民族排行榜 看看你認識哪個?

眾所周知,緬甸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舊稱洪沙瓦底。1044年形成統一國家後,經歷了蒲甘、勃固、東籲和貢榜四個封建王朝。1824年至1885年間英國先後發動了3次侵緬戰爭並佔領了緬甸,1886年英國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2005年,緬甸政府將首都從最大城市仰光遷至內比都(前稱彬馬那)。緬甸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國家,從事農業的人口超過60%,農產品有稻米、小麥、甘蔗等等。2018年3月21日,緬甸總統吳廷覺辭職。

緬甸有約5141.9萬(2014年人口普查),68%為緬族。主要的法定少數民族為撣族(9%)、克倫族(7%)、孟族(2%)、克欽族、克倫尼族(1%)、欽族(2%)、若開族以及華人(3%)、印度人、孟加拉人,但緬甸官方不承認華人、印度人、孟加拉人為法定少數民族。本期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緬甸7大少數民族排行榜 看看你認識哪個?

7 若開族

緬甸7大少數民族排行榜 看看你認識哪個?

若開族又稱阿拉幹族,是聚居在西部若開沿海地區的一個民族,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人口190萬,屬何種語支至今仍有爭議。若開族是緬甸的第四大民族,佔緬甸總人口的5%,主要分佈在若開邦境內,共有5個支系:若開、仰別、曼昂、昌達、丹兌。這5大支系分別分佈於實兌地區、仰別島、曼昂島、加拉丹河流域、丹兌地區。各支系均有自己的土語,相互之間可以通話。若開邦境內還有一些講孟加拉語,信仰佛教,風俗習慣類似於若開族的民族,他們是德人、岱乃人、繆人、緬瑪基人。緬甸政府認為他們與若開族同源,是若開族的支系民族。若開族沒有單獨的語言,他們使用的是緬語的一種方言(若開方言)。

緬甸7大少數民族排行榜 看看你認識哪個?

若開族人口為232萬(1997年),佔緬甸總人口的5%。主要居住 在緬甸西部沿海的狹長地帶。若開族共有7個分支,即若開(Yakhain)、克曼(Kaman)、卡密(Khamwi)、岱奈(Dainnet)、瑪爾瑪基(Malamargyi)、謬(Myo)和德(Thet)。若開族經濟以農業為主,主要種植水稻,捕魚業、製鹽業、畜牧業、紡織業、手工業等也比 較發達。農作物有稻穀、玉米、芝麻、花生和豆類。此外,還種植辣椒、大蒜、洋蔥、咖啡 、香蕉、芒果、檸檬和菸草等。

若開族由於地理位置與印度接近,其文化受印度文化影響較深。若開族最有名的傳統佳節是 一年一度的划船節。每年4、5月間,正是若開人的秋收時節。若開人在此時舉行划船節 也有慶賀豐收之意。若開人的划船節前後歷時3天,非常熱鬧。若開族與緬族在緬甸獨立以後產生了矛盾,若開族不滿緬甸對自己的管理,要求 自治願望強烈。1973年,緬甸聯邦終於同意若開邦變為若開族自治邦。

6 欽族

緬甸7大少數民族排行榜 看看你認識哪個?

欽族是緬甸第七大民族,約有100萬人(2004年估數),佔緬甸總人口的2%。欽族多居住在緬甸西部山區,主要分佈在欽邦、實皆省、馬圭省、勃固省和若開邦。

欽族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欽語支,其先民大約在公元2世紀前後從中國內陸南遷至緬甸戶拱地區,隨後繼續向南轉移,大約於13世紀到達親敦江流域,幾經輾轉流徙,以後又於14--15世紀被迫遷至西北部山區欽山山脈定居,即今日緬甸的欽邦。一部份遷到了印度阿薩姆地區。是隨藏緬語族南遷,較早進入緬甸的民族之一。

5 克倫尼族

緬甸7大少數民族排行榜 看看你認識哪個?

克耶邦,也稱克倫尼邦,是緬甸的一個邦,位於該國東南部內陸。面積11,670平方公里,人口259,000人。1948年1月4日緬甸獲得了獨立,部分克倫尼人一直自認為克倫尼邦是個獨立國家,克倫尼人由此開始了漫長的鬥爭。克倫尼人更成立了民族進步黨(KNPP)採取了武裝鬥爭;2009年5月克倫尼民族進步黨拒絕了緬甸編制為邊境部隊。

4 克欽族

緬甸7大少數民族排行榜 看看你認識哪個?

克欽族是緬甸的第六大民族,人口約100萬左右,主要分佈在克欽邦、撣邦、實皆省。在印緬邊境和中緬邊境瑞麗江流域以及中國的雲南省也有分佈。緬甸境內的克欽族人,根據1947年的緬聯邦憲法約定的民族邦自決權,1961年組成了武裝組織,截止2018年仍在爭取民族獨立。克欽族主要分佈在伊洛瓦底江上游(恩梅開江、邁立開江、塔奈河、大盈江、瑞麗江)山區,即緬甸北部、中國雲南邊境地區,在印控阿薩姆邦、那加西部山區也有少量克欽族。

緬甸7大少數民族排行榜 看看你認識哪個?

克欽族屬蒙古人種,人體特徵與中國漢族相近,相傳為炎帝分支。“克欽”是他稱,自稱為“景頗”、“班陽”等。據考,緬甸聯邦的克欽族為外來遷徙民族。截止2018年克欽族中仍有其祖先居住在“木轉省臘崩”(平坦的山頂)的傳說。相傳,克欽人的祖先最先生活在蒙古草原南部,後遷至青海湖附近。大約在7世紀時開始由青藏高原東部沿橫斷山脈南遷。8世紀時已定居於高黎貢山一帶了。11世紀,他們沿恩梅開江,邁立開江逐漸遷入今緬甸聯邦境內。克欽族進入今克欽邦境內之後,又分兩路向南遷移。一路從孫布拉蚌沿著南部山地遷移,爾後又向西南方向遷移,另一路則沿著三角地帶的山脈,從恩梅開江沿岸南下並逐漸定居下來。15世紀克欽族再次南遷高都麗王國,開始與緬族、撣族、克倫族接觸,文化受到影響。

3 孟族

緬甸7大少數民族排行榜 看看你認識哪個?

孟族是緬甸的第五大民族,人口約145萬(2004年估數),佔緬甸總人口的2.8%。孟族是緬甸最為古老的民族之一,主要分佈在孟邦、克倫邦、丹那沙林省、勃固省、仰光省。屬於亞美人種,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孟語支。

孟族多居住在平原地區,從事水稻種植。歷史上孟族曾建造過大型的水利灌溉工程,是東南亞水稻種植的先驅。孟族地區出產的水稻品種多、質量好,孟族也擅長庭院種植,其它經濟作物有水果、橡膠等,製鹽業、家庭手工業也是較為重要的經濟行業。

2 克倫族

緬甸7大少數民族排行榜 看看你認識哪個?

克倫族是緬甸的第三大民族,也是緬甸第二大的少數民族,人口約416萬(2004年估數),佔緬甸總人口的8%。克倫族主要分佈在克倫邦和克耶邦還有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地區,在孟邦、丹那沙林省、仰光省、勃固省、克耶邦等省邦也有分佈。

克倫族最明顯的特徵是,女性以長頸為美,女性無論老幼頸部皆固定十幾根到數十根金環或銅環,以拉長頸部。克倫族有按居住地區起名的,也有按服色確定稱謂的。按地區命名的,如居住在山區的克倫族被稱為“山區克倫”,居住在平原地區的被稱為“平原克倫”。與孟族居住在一起的被稱為“波克倫”或“德楞克倫”,與緬族居住在一起的被稱為“斯戈克倫”。以服色稱謂的,如喜歡穿用兒茶染的紅外衣的克倫人被稱為“紅克倫”,喜歡穿白衣服的克倫人被稱為“白克倫”,喜歡穿黑衣服的克倫人被稱為“黑克倫”。

克倫族的各個支系在語言、風俗習慣上小有差別。斯戈克倫與緬族相處的時間較長,受緬族的影響較大,也被稱為緬克倫,波克倫受孟族影響較大,孟化程度高,也被稱為孟克倫。

1 撣族

緬甸7大少數民族排行榜 看看你認識哪個?

撣族(Shan),一般指分佈在緬甸聯邦共和國境內的泰民族。緬甸官方將分佈在撣邦高原的泰民族命名為“撣(Shan)”,分佈在撣邦高原邊緣和其它地區的泰民族命名為昆(Khun)、允(Yun)、罕底(Khanti)、小撣(Shan Gale)、大撣(Shan Gyi)、毛撣(Maw shan)、泰蘭(Tai Lem)、泰隆(Tai Lon)、泰那(Tai Lay)等不同族稱。實際上,緬甸各地的泰民族並不承認緬甸官方的民族劃分,對外均統一自稱“泰(Tai)”,普通緬族人稱其為“撣(Shan)”。

撣族(Shan)與泰國的泰族(Thai)、柬埔寨的泰族(Thai)、越南的泰族(Thai)、老撾的佬族(Lao)、中國的傣族(Dai)、印度的阿薩姆族(Assam),屬分佈在不同國家不同叫法的同一個民族,都是泰民族的一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