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創造”的辯證法

和訊財經客戶端刊文 日前,中國研製的民用航空大飛機下線,引起社會各界關注。有觀點認為,如果飛機的核心部件來自於海外採購,而不是自主研發,那麼,這樣的大飛機只能是拼裝的大飛機,而不是自主研發的大飛機。這種觀點在中國高速鐵路研製過程中也曾出現過。筆者認為,中國已經進入互聯網絡時代,飛機的製造需要有互聯網絡的思維。中國企業必須充分藉助於已有的技術,儘可能地縮短研發週期,提高生產效率。所謂自主研發,並不一定從每個零部件開始做起,只要能將世界上最先進的零部件採購回來,並且根據自己的設計需要,製造出來具有先進功能的飛機,那麼,就可以稱之為自主研發的飛機。中國生產的飛機不論是在空氣動力方面,還是在降低噪音方面,都有許多非常明顯的突破,從這個角度來說,只要具有新穎性,並且得到市場的認可,那麼,就可以宣佈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和訊財經客戶端http://a.app.qq.com/o/simple.jsp?pkgname=com.hexun.news)

從我國專利法的角度來看,只要具備新穎性、實用性和創造性,那麼,就可以申請專利權。在一個擁有數以萬計零配件的設備上,如果中國有自己的專利,而且這些專利提高了飛機的效能,那麼,就可以自豪地對外宣佈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中國高速鐵路的零部件並非全部來自於中國,但是,由於中國在整體設計方面取得了突破,因此,中國擁有高速鐵路生產製造的知識產權。

這就是中國創造的辯證法。世界上有許多先進的東西,只要中國善於學習,並且以現代設計將其變成綜合科技產品,那麼,就能創造世界奇蹟。中國的飛機制造技術整體落後於西方國家,但是,如果中國在飛機設計理念或者在技術集成方面具有獨到之處,那麼,中國就可以實現跨越式的發展。從這個角度來說,不能妄自菲薄,而應該充分利用後發優勢,儘可能地降低機會成本,從而使中國的製造行業走到世界的前列。

現在很多人迷戀互聯網絡技術,認為互聯網絡不僅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同時也改變人們的生產方式。從現實情況來看的確是如此,但是,互聯網絡畢竟是一個虛擬的信息傳輸技術,人們可以藉助於互聯網絡集思廣益,也可以通過互聯網絡獲得各種部件的採購信息,但是,在具體飛機設計製造方面,仍需腳踏實地,依靠自己的技術發展中國的裝備工業。現在中國飛機發動機主要來自於西方國家,這是一個客觀事實,它說明中國在飛機規模製造方面仍然存在著許多不確定性。如果像上世紀80年代末那樣,西方國家對中國的企業實行聯合抵制,那麼,中國的大飛機制造行業很可能會陷入絕境。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在發展裝備製造業的過程中,一定要掌握核心技術,並且依靠中國自己的力量,生產出核心產品,因為只有這樣才不會受制於人。

中國創造需要充分借鑑其他國家的技術,而中國製造則必須充分依靠自身的力量。如果沒有中國製造,那麼,中國創造在很多情況下很可能會無法進行下去。這是中國裝備工業發展的另一個辯證法。不少學者主張中國應當跨越發展,儘快實現從中國製造發展到中國創造。如果僅僅是從概念上來分析,這種觀點具有一定的價值,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如果沒有中國製造,那麼,中國創造很可能會變成空中樓閣、沙灘城堡。(作者系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

如果您感興趣就請進入今日頭條訂閱“和訊財經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