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貴妃之死,兩位先人提前100年就知道。《推背圖》是這樣描述的

先釐清一個事實——

楊玉環死於唐玄宗天寶14年(公元755年),在馬嵬坡被賜死。

袁天罡是唐太宗貞觀18年(公元644年)去世,享年74歲。

李淳風是唐高宗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去世,享年69歲。

也就是說,袁天罡比楊玉環早死112年,李淳風比楊玉環早死85年。楊玉環還沒有出生時,《推背圖》的兩個作者袁天罡和李淳風就已經作古。

那麼,問題就來了,兩個已經作古的先人如何知曉100年後,這個美人姓楊,併成為唐玄宗的貴妃?如何知曉,楊貴妃因安史之亂慘遭橫禍?又如何知曉,她的死亡時間、地點及死因?又如何知曉“安史之亂”,並點出史思明的名字呢?

預言與歷史絲毫不差,應驗到家,讓後代學者瞠目結舌。

楊貴妃之死,兩位先人提前100年就知道。《推背圖》是這樣描述的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推背圖》的第七個預言就是寫楊貴妃之死的。讖詩這樣寫道——

楊花飄飛

蜀道艱難

斷蕭見日

無史乃安。

陳希夷的《頌論》這樣做的註解——

漁陽聲鼓過潼關

此日君王幸劍山

木易若逢山下鬼

定於此處藏金環

楊貴妃之死,兩位先人提前100年就知道。《推背圖》是這樣描述的

梨花帶雨春入泥

讖詩裡的楊花指楊姓女子,預言她像一朵飄零的花。唐玄宗奔蜀道避難後才知道路途艱險,要等唐肅宗繼位登基,唐朝才能曙光重現,還要要等到史思明、史朝義被消滅了,唐朝才能轉危為安。

“楊花”是指楊貴妃,花離開枝頭而飛則死。

“斷簫”,是說“簫”字去掉“竹”為“肅”,指繼位於寧夏靈武的唐肅宗李亨。

“史”指叛將史思明。

安史之亂次年(公元757年)正月,安祿山被養子安慶緒殺害,史思明在同年12月降唐,至公元758年再次叛亂,直到761年3月被其子史朝義刺殺。史朝義率領叛軍繼續造反,直到唐肅宗駕崩,唐代宗李豫登基,廣德元年(763年)正月,因走投無路而上吊自殺。

安史之亂持續8年時間,由安祿山、安慶緒而史思明,一直到史朝義死亡才算結束,所以說“更無一史乃平安”,讖詩簡化為“無史乃安”。

其實,就史實來看,楊貴妃並未干預朝政,是唐玄宗迷戀美色,甘願任用她的哥哥楊國忠當宰相,放任其胡作非為,才引發安史之亂。史學家批評做了45年太平天子的唐玄宗,竟然連一個愛妃都保護不了,還讓她成了替罪羊,實在可嘆。而楊玉環因豐腴美麗得寵,卻平白而死,不能說“紅顏禍水”,實在是“紅顏薄命”。

楊貴妃之死,成為千古之嘆。這位中國歷史上四大美人之一,讓無數文人騷客動容感慨。杜甫有《哀江頭》詩:“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汙遊魂歸不得。清渭東流劍閣深,去住彼此無消息。人生有情淚沾臆,江花江草豈終極。”白居易形容她“溫泉水滑洗凝脂”,“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李白的《清平調》則說她"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楊貴妃之死,兩位先人提前100年就知道。《推背圖》是這樣描述的

各路藝人均以飾演楊貴妃為榮

“貴妃醉酒”、“貴妃之死”、“馬嵬坡”、“霓裳雨衣”“梨花帶雨春入泥”……歷朝歷代的各種文藝作品,均表達對這位多才多藝美人的感嘆與推崇,各路明星藝人以飾演楊貴妃為榮。

《推背圖》的兩位高人,用一首讖詩預言安史之亂導致楊妃橫死,玄宗奔蜀,肅宗登基等一連串大事,還說安史之亂要等到史思明、史朝義都死了才算結束,真是絲毫不差,讓人匪夷所思。

與楊貴妃之死一樣,也算千古一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