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不如喊麥,曹雪芹多補習語文……寫好“古風”,先讀古詩

近日,有網友發朋友圈評價《知否》主題曲作詞“矯情而不知所云,還不如喊麥”,殊不知那是李清照委婉地表達了憐花惜花的心情,流露了內心苦悶而作的詞。

無獨有偶,某網友對2011版電視劇《紅樓夢》片尾曲《飛鳥各投林》的評論火了。該網友吐槽作者曹雪芹“現代感太強”“應該補習語文”。

對此,你怎麼看?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在當下正熱播的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主題曲歌詞直接引用了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的原句。然而,卻有網友吐槽,受不了現在的古風歌曲,為賦新詞強說愁,“全靠詞藻堆砌,邏輯上狗屁不通,矯情而不知所云,還不如喊麥”。


李清照不如喊麥,曹雪芹多補習語文……寫好“古風”,先讀古詩


跟李清照一起登上當天熱搜的古代名人,還有名著《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在2011年新版《紅樓夢》電視劇片尾曲《飛鳥各投林》的評論區,有網友留言說,“現代感太強,不古風,詞作者多補習幾年語文”,而這首歌詞正出自曹雪芹親自寫的《紅樓夢》第五回《紅樓夢曲》。


李清照不如喊麥,曹雪芹多補習語文……寫好“古風”,先讀古詩


這些網友恐怕沒有讀過李清照、《紅樓夢》,無知者無畏,才會發表如此貽笑大方的批評。然而,古風歌曲“詞藻堆砌”的問題並不是虛言。大概正是因為太多的古風詩詞文辭不順,刻意追求繁複的表達,空有古詩詞的架子,而缺乏對古代文化的深刻理解,才鬧出了不少笑話。現如今,李鬼和李逵傻傻地分不清,才讓這筆糊塗賬亂到了極致。


李清照不如喊麥,曹雪芹多補習語文……寫好“古風”,先讀古詩


古風歌曲的歌詞經常是半文半白,用夾雜古詩句的現代語言來詮釋古典的意境。這樣的藝術表達方式從一開始就面臨爭議。批評者認為,古風歌詞不古不今,既破壞了傳統文化的穩定一慣性,又在表達上佶屈聱牙,增添了不必要的理解難度。

如何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流行文化相結合起來,對於傳統文化的傳承和推廣始終存在挑戰。無疑,傳統文化不應該是“死”的文化,不應該僅僅停留在學者的研究層面。就文學語言而言,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之間也不宜人為地割裂。諸如古典詩詞、古代散文中的經典表達,融入到現代漢語的日常使用之中,不僅合理,而且有必要。如果背誦古詩詞的作用僅僅體現在語文考試的填空題中,未免落入形式的俗套。


李清照不如喊麥,曹雪芹多補習語文……寫好“古風”,先讀古詩


知易行難。將依託於口語表達習慣的現代漢語,與書面表達的文言文無縫對接,確實是殊為不易的挑戰。況且,唐詩、宋詞、元曲等文學體裁與歷史時期相對應的習慣性表達,本身就說明了對應的文體在那個歷史時期達到了“高峰”。別說是超越李白、杜甫,現代人想要創作出唐代二三流水準的詩詞,還要有創意,表達真實的生活,恐怕也不太可能。所以,當代的古詩詞創作淪為了小眾愛好。

從這個維度來理解古風歌曲,本身就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應當釐清的是,古風歌曲屬於現代文藝創作,而不是刻意地模仿和再現,對於古風歌曲的創作也不能以古代文學的標準來衡量。如果能從這樣的角度來評價古風歌曲,或許就能多一點寬容,少一點求全的苛責。


李清照不如喊麥,曹雪芹多補習語文……寫好“古風”,先讀古詩


實際上,古風歌曲面臨的問題並非其獨有。比如意象重複的問題,使用一些固定字詞或句式,類似傾城、奈何、陌路、落花、未央等,古詩詞也照樣存在。當然,更應當追究的是,古風歌詞表達只追求意向,缺乏應有的語感。可以認為,這更多地屬於創作者基本功的問題,而不能把板子打到古風歌曲本身上頭。像方文山等對古代文學有深刻理解,又能在流行文化中融會貫通的創作者,不失為古風創作的佼佼者。


李清照不如喊麥,曹雪芹多補習語文……寫好“古風”,先讀古詩


今天我們閱讀和欣賞的古詩詞,是古代文學經歷了千百年的大浪淘沙,代代傳頌和繼承下來的。而古風歌曲發展不過短短十幾年,形成一個固定的創作群體的時間更短,對於古風歌曲存在的各種問題,當然不應該回避,但不妨持以寬容和耐心,畢竟時間才是檢驗作品質量的最好裁判

網友批評“知否知否”鬧出的笑話,實際上並不在於《如夢令》的普及程度如何,而在於現代人如何欣賞古代文化的問題。上學時背的古詩詞再多,如果只是死記硬背,到頭來連基本的理解能力都沒有形成,莫不是傳統文化傳播的欠缺與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